分享

专业区

 gudian386 2016-09-13

中国书店出版社----历代名家碑帖经典

李楊冰--《謙卦碑》

李阳冰(生卒年不详),约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唐代文学家、书法家。字少温,汉族,谯郡(治今安徽亳州)人,一说合州(今重庆合川)人(见《一统志》)。李白族叔,为李白作《草堂集序》。他善词章,工书法,尤精小篆。他所书写的篆书,“劲利豪爽,风行而集,识者谓之苍颉后身。”甚至被后人称为“李斯之后的千古一人”。《谦卦碑》是李阳冰在任當涂县令期间,应友人之请所书并刻石的。碑青石质,共三块,每石高一点六米,宽零点八三米,厚零点一七米。前三石均六行,末一石四行,每行十字。因碑文取自《易经》谦卦爻辞,故名《谦卦碑》。

李白曾称赞李楊冰的篆文,“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

祝允明--《桃源圖詩册 唐詩二首》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和枝山,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为 “吴中四才子”。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书法造诣很深,各体兼能,蜚声艺坛,与文徵明、王宠并称“三大家”。其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頫、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熳。其代表作有《太湖诗卷》、《箜篌引》、《赤壁赋》等。所书“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皆为传世墨宝。

《桃源图诗册》《草书唐诗二首》,这两件草书作品,形神兼备,意到笔随,一气呵成,笔无凝滞,变幻无穷,达到“奔蛇走虺. 骤雨旋风”的神妙意境。

姜夔(kui)--跋王獻之保母帖

姜夔小楷欣赏《跋王献之保母帖》纸本,长31.6cm,全文计101行,故宫博物院藏。

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自号白石道人。工诗词,精音乐,善书法,对词的造诣尤深。有诗词、诗论、乐书、字书、杂录等多种著作。一生未入仕途,以布衣终。传世墨迹不多。

姜夔工于诗,所作《白石道人诗说》汲取前人的经验,又含有自己的创作体会。其中也讲'诗法'、'活法',但更强调'吟咏情性'、'自然高妙'、'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等,虽承受江西诗论的影响,却能超出江西诗论。此书篇幅不长,但能集中讲述诗的理论和技巧,于一般诗话外独树一帜,颇受后人称许和重视。

著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有《四部丛刊》本,《白石诗说》(《白石道人诗说》)附刻集后。《续书谱》有《丛书集成》本、《绛帖平》有《四库全书》本。今人夏承焘有校辑《白石诗词集》、《姜白石词编年笺校》,集中存诗180余首,词80多首。

宋·张炎《词源》卷下:“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宋·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六:“白石道人,中兴诗家名流,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

清·汪森《词综》序:“西蜀南唐而后,作者日盛,宣和君臣,转相矜尚,曲调愈多,流派因之亦别。短长互见,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练,归于醇雅。于是史达祖、高观国羽翼之;张辑、吴文英师之于前;赵以夫、蒋捷、周密、陈允衡,王沂孙、张炎、张翥效之于后,譬之于乐,舞《□〔削加竹头〕》至于九变,而词之能事毕矣。”

清·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白石脱胎稼轩,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盖二公皆极热中,故气味吻合。辛宽姜窄,宽故容藏,窄故斗硬。”

从小楷《跋王献之保母帖》中可以看出他用笔精到,典雅俊润,且受初唐诸家书风影响,不随时俗,清新脱俗。

董其昌--《三世诰命卷 楷书千字文》

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董其昌书法集古之大成,“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中无所不精。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他的书法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康熙、乾隆两位皇帝都以董书为宗法,倍加推崇偏爱。《三世诰命卷》书写于明天启五年(1625)。纸本,分为三段。作品全篇下笔恭谨,一丝不苟,中规中矩,结体端庄,章法严整,横平竖直,书写过程中也不乏灵动、俏丽之处,行笔中多有行书笔意,在方正中流露一种灵秀之气。《楷书千字文》书写于万历己酉年(1609)。全册用笔巧中寓拙,线条秀丽中带苍劲,结体参合智永、虞、颜之体势,是董其昌小楷佳作。

董其昌的书法最为讲究形式。一点一画、一招一式,都在追求完美,追求精到。即使是临习作品,他也尽量避免原作中过于张扬、奔放、粗率之处,而进行必要的加工。他对自己的书法毫不谦虚,曾言:“吾书无不临仿,最得意在小楷书,而懒于拈笔,但以行草行世。亦多非作意书,第率尔酬应耳。若使当其合处,便不能追踪晋、魏,断不在唐人后乘也。”

黄庭坚--《廉颇蔺相如传》

《黄庭坚》内容简介:黄庭君,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宋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生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卒于宋徽崇四年(1105)。一生经历坎坷,幼年丧父,寄养母家。治平四年(1067)及进士第,调汝州叶县尉。二十年间一直任地方官。哲宗即位,召为秘书郎。入京为官后,广交朝贤,列名〔苏门四学士〕之首。绍圣元年(1094),因为预修《神宗实录》诬枉,遂责授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元符元年(1098)移戎州,三年放还。崇宁元年(1102)迁知太平州,仅九日而罢,二年复除名编管宜州,四年卒于贬所,年六十一,私谥文节先生。《廉颇蔺相如列传》是黄庭坚的代表作之一。《廉颇蔺相如列传》为司马迁《史记》中的名篇,途述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大臣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故事。

黄庭坚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为“江西诗派”之祖。晁补之云:“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自是著腔子唱好诗。”

长按此二维码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