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天入地”要车位 缓解城市停车难

 平平安安866 2016-09-13

  本报讯 今年初,我省出台《关于加快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南平市完成城市建成区新增路外公共停车泊位1500个。记者昨日从南平市住建局了解到,1500个停车位建设任务已经完成,目前我市正自加压力,计划今年新建公共停车泊位达到2000个,切实推进补短板项目建设,满足民生需求。

  南平市区玉屏东路路幅宽12米,在这条路上租店面做生意的李先生却一直为一件事烦恼:“店门口随时都停满了车辆,别说路人在对面看不到店铺,连进卸货有时候都成了难题。”

  记者在玉屏东路看到,中午12点不到,从玉屏桥头到颐和苑小区,不到400米的道路两侧,已停满了各类车辆,其中不乏落满了枯枝的“僵尸车”,而此时仍有不少车辆开进玉屏东路,寻找空位停车。

  多年来,由于观念落后和规划控制不力,我市尤其是中心城区的停车设施建设远远滞后于实际需求,停车设施的总量不足、构成比例不合理、停车设施用地挪作他用等种种问题,让停车难成为一块民生短板。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市城市小汽车保有量大幅提高,与现有停车泊位数之间的巨大落差,造成了停车供需矛盾与日俱增。据统计,截至8月底,我市小汽车保有量17.8万辆,其中南平中心城区保有量4.2万辆,但中心城区公共停车泊位仅1263个,算上现有的停车场38个,泊车位仅4000余个。换句话说,如果4万余辆车同时在中心城区停放,仅有一成能停在泊车位上,剩下九成都得占道停车。

  “根据统计,我市近五年机动车年均增长率为20.2%,按照城市每户家庭拥有一辆轿车计算,我市中心城区约有8万多户家庭,在10年内汽车保有量大约是8-10万辆,也就是现有的2-3倍。”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可以说,建停车场就等于是修路,补上停车场建设这块“短板”,解决停车难问题,是摆在城市工作者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在玉屏桥头玉屏东路一侧,不少工人正在清理临江陡坎坡地上的杂草。这块原来堆放杂物的“垃圾场”,即将建设成为玉屏小区城市阳台,工人们正为前期“三通一平”做准备。这座三层平台的城市阳台明年上半年建成后,将为中心城区增加300个停车泊位。

  “玉屏小区城市阳台总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沿街一层为城市阳台,负一层和负二层为停车场,预计能停放300辆车。”南平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设计上,城市阳台满足了滨水赏江景、增加停车泊位、保留泄洪通道、重现古渡口风貌、提供亲水休闲空间等五大需求。

  根据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建设的若干意见》,2016年全省城市建成区将新增路外公共停车泊位2.2万个,其中南平市1500个。为贯彻落实省上工作部署,我市结合实际,于4月份印发了《关于加快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在按标准配建停车泊位之外,今年全市城市建成区新增路外公共停车泊位保底数为2000个。

  从《实施意见》印发之日起,我市住建部门便开始策划一批停车场项目,“上天入地”要停车位,截至目前,我市已新建停车泊位1744个,完成了省上下达的目标。另外,市住建部门还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闲置土地建设多层立体停车场,利用既有广场、公园、游泳池开发谋划地下停车场。已经开工的玉屏小区城市阳台和即将开工建设的市游泳馆停车场便是此次策划成果。

  推进停车场建设,一大挑战是资金问题。根据《实施意见》,我市将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资本、市属国企参与投资建设运营公共停车设施,计划在五年内建成停车场170个,停车泊位33897个,预计总投资28.72亿元,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使用方便的城市公共停车体系。

  (本报记者 张 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