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围棋界的传奇师徒:他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围棋大师,一生只收两个弟子,却各个不简单…

 真友书屋 2016-09-13



▲吴清源


一代棋圣吴清源先生倾其一生致力于围棋事业,最辉煌的时刻打败天下无敌手,将同时代所有一流棋手打到降格,独孤求败,无人能敌。吴清源先生是围棋界标杆式的存在,深受其影响的棋界人士数不胜数。然而,由于时代的问题,吴清源先生一生只收了两个弟子,但“虎父无犬子”、名师出高徒,吴先生仅有的两个弟子,一个是史上最年轻的“名人”称号获得者、“名誉天元”林海峰;另一个是横扫世界女子棋坛,夺得韩国围棋“国手”战冠军,为女棋手第一人。吴清源先生与林海峰、芮乃伟真是围棋界的传奇师徒。

他,是超级大帅哥,被誉为“日本三大美男子”之一,酒吧里女人唱那种相思的歌里都有他的名字;


他,是战绩辉煌的“昭和棋圣”,击败了日本同时代所有一流棋手,无人能敌;


他,拥有强大的粉丝团,周恩来、杨振宁、川端康成、金庸……还有诸多围棋名家,都为他的棋艺倾倒;


他,培养出众多出色的弟子门人,弟子林海峰是日本历史上最年轻的“名人”称号获得者;女弟子芮乃伟曾赢得韩国“国手”称号,为女子围棋第一人;


他,在抗日战争期间,在围棋上,把所有日本人打败的中国人;为追寻信仰一度中断如日中天的围棋生涯,叙写了传奇人生;


他,是一代棋圣吴清源。



▲青年时期的吴清源


“吴清源”这个名字,对于围棋爱好者大概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


吴清源1914年出生在福州一个没落官僚家庭,年幼时举家迁至北京,由于从小衣食无忧,加上父亲本身曾经留学日本,是个超级围棋迷,所以他年幼便接触围棋并显露出过人的围棋天赋。


1925年,吴父仙逝,家里没有了收入来源,年仅11岁的吴清源靠下棋每个月从国务总理段祺瑞处领100块大洋赞助,段祺瑞下台后,吴清源一家甚至靠变卖家产度日。


1926年,在北京的日本人俱乐部,“围棋天才少年”吴清源引发了日本棋界对这位12岁少年的注意。在围棋界濑越宪作(吴清源老师)、政界犬养毅(后来的日本首相)、财界大仓喜七郎(财阀掌门人、日本棋院创始人)等共同努力下,在1928年秋天,吴清源漂洋过海到日本。


犬养毅和大仓喜七郎


右起:母亲舒文、哥哥吴浣、吴清源、山崎有民先生。1928 年


1929年吴清源便被日本棋院授予三段的称号。


然而之后吴清源的身体变出现了问题,年幼时自然痊愈的肺结核恐有复发的可能,他不得不在医生的建议下停赛休养一年。1930年春季段位赛升为四段,1933年升为五段,1934年年满20岁时升为六段——升段可谓是一帆风顺。


吴清源19岁与木谷实共同创造“新布局”,掀起棋界革命。1939年开始被视为“悬崖上的决斗”的“升降十番棋”,将当时所有一流棋手打到降格,无人能敌,被称为“昭和棋圣”。同年吴清源升为七段。


和木谷实先生(左)在信州地狱谷温泉。1933 年8 月


1942年和木谷实先生一起升为八段,1950年2月,由日本棋院授予九段。


相比在中国变卖家产的生活,吴清源在日本成为了一个职业棋手,并且凭一己之力养活全家人。吴清源终其一生致力于围棋事业,是围棋界不世出的“天才”。然而,由于他在战争年代入籍日本,又轻信了日本政府的宣传,在“伪满洲国”时期作为“日满华围棋友好访问团”的一员,回国巡回访问近两月,而一直遭受中国人的非议,很多人批评其为“文化汉奸”。


无论是“文化汉奸”,还是后面有人评价的“真正战胜了日本”的“抗日英雄”,都是将政治意识形态强加在吴清源身上,给他带来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其实,他只是一个纯粹的棋士,正如中国棋院院长、中日友好围棋会馆馆长王汝南所说:“如果我们把吴清源理解成一个单纯的棋人,就可以避免称他是汉奸这样荒谬的评价,他是跟政治离得比较远的人。”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下棋。


吴清源先生是一位值得敬重的围棋手,他是金庸最佩服的人,金庸曾说:(古今中外我最佩服的人)古人是范蠡,今人是吴清源。


他也深受周恩来总理、杨振宁、陈祖德、陈平原、梁小民、川端康成等中外知名人物的推崇,周恩来曾对中国棋院前院长陈祖德说:到了日本,我要亲自登门拜访吴清源。


然而,由于艰难岁月里特殊的政治形势,吴清源先生虽然棋艺高超无人能敌,棋道崇高令人景仰,晚年也一直召开年轻棋手参加的围棋研究会并亲自指导,致力于“六合之棋”的研究和弘扬,但他一生只有两个弟子,大弟子林海峰九段和女弟子芮乃伟九段。


在吴清源研究会上。后排左三为林海峰九段。1997 年6 月



中国棋手拜访吴清源先生

前排左起:牛力力、王汝南、吴清源

后排左起:王谊、刘小光、周鹤洋、王磊、丰芸、常昊、俞斌


吴清源和林海峰初次见面是在1952年的台湾,1952年吴清源去台北参加围棋活动时,跟当时被誉为“天才少年”的林海峰下了一盘让六子的对局。虽然这盘棋以吴清源赢一目终局,但10岁的林海峰让他刮目相看。



在台湾和当时才10 岁的林海峰少年(左)下测试棋。1952 年


两个月后,林海峰到了日本,吴清源让他作为日本棋院的院生开始了围棋学习。由于住得相距较远,吴先生实行的是通信教学,华侨朱涧义将林海峰下的棋谱抄下来寄给吴清源,收到后加一些评注再寄回去,这样的通信教学一直持续到林海峰升到三段为止。林海峰天分过人,在1965 年摘取了第四期名人战冠军,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名人”,当时只有23岁。


成为最年轻的“名人”后,吴清源和林海峰师徒一起接受台湾的邀请抵台,林海峰在台湾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据说,他在入段后回到台湾,还得到了宋美龄的赠言。这次拿了“名人”后,台湾对林海峰的欢迎热烈无比。他们应邀来到蒋介石的私邸,受到蒋介石的接见和合影。


之后,林海峰成立了一个“清峰会”,这个名字是从吴清源的名字和林海峰的名字里各取一个字组成的。每月,会员定期聚会,由吴清源和林海峰跟他们下指导棋,会员都是喜欢下棋的棋迷。


下文为2003年林海峰在吴清源先生传记《中的精神》初版中所写序




林海峰:五十年前恩师与我


林海峰


那已是五十年前的事情了……


我和工藤纪夫(九段)去拜见恩师吴清源先生。当时恩师深居在箱根仙石原山区。周边旷无人烟,恰逢隆冬时节,寒气袭人,特别到了晚上更令人倍感萧索。师母热情地把我们安排在他们隔壁的房间住下。


时近午夜,朦胧中欲去洗手间,经过恩师房间猛然全醒,只见剃着光头的他在藤方凳上正襟危坐,置身于微弱的灯光下,凝固在冰冷的空气中,半闭双眼,两手自然垂放在两膝上,恍如一位高僧在打坐,令人敬畏;又俨然是位学者在思索,神情专注;更像是位严师,在默默地注视着弟子学棋。当时,恩师全然没有察觉我的出现,而赫然映入眼帘的这一幕,却深深地铭记在我的脑海和心头。


那时,由于我住的地方离恩师较远,故恩师常以通信方式赐教,如此一直持续到我升至三段。在这期间,每当收到等待已久的恩师乳白色的信函——其中装满了他的期待,拜读其言简意赅的评注,我便经常想起那难忘的一幕,仿佛恩师就正襟危坐在我面前。此后,我稍有倦怠、灰心或偶遇挫折之时,总会想起那次的拜见,于是我便更加努力,不断进取,不敢忪懈。


我10 岁来日本,入恩师门下。无论在无形的精神方面还是有形的棋艺方面,都能直接地受益于恩师的影响,真是三生有幸。转眼五十多年过去了,恩师已是耄耋之年,虽已于二十多年前退役,但为了“21 世纪的围棋”的精益求精,仍孜孜不倦、夜以继日地研究。这种对于围棋的纯粹热爱,实在是令人钦佩。




吴清源先生另一个弟子是芮乃伟,初次见面于1984 年作为“中日围棋擂台赛”,芮乃伟作为出场选手去过日本,1992-1996年担任吴清源“21 世纪的围棋”研究工作的助手,期间1993 年年末,吴清源正式收芮乃伟为弟子,点上蜡烛,磕三个头,吃一碗面,师徒关系正式确立。



指导弟子芮乃伟九段(右)。中为牛力力五段。1998 年4 月


指导弟子芮乃伟九段(左)


芮乃伟曾霸气地活跃在韩国棋坛,1999年芮乃伟加入韩国棋院,2000年击败李昌镐九段、曹薰铉九段夺得韩国围棋国手战冠军,获得了韩国的“国手”头衔,轰动世界棋坛。吴清源评价道,“在女子棋手中她是当然的第一人,即使是在男子棋手的世界棋坛上她也具有一流棋手的实力。” 据说芮乃伟获得韩国“国手”冠军的时候,还收到了韩国金大中总统的贺电。2011年回归中国围棋队。


下文为2003年芮乃伟在吴清源先生传记《中的精神》初版中所写序



 

芮乃伟:说说吴清源老师

 

芮乃伟


小时候开始学棋时,大人就告诉我说棋界第一英雄的名字就是吴清源,我最初的棋书也是吴老师的《黑布局》和《白布局》。


随着我的成长,我渐渐地明白吴清源这个名字代表了什么,他遥远而又神圣。从不敢奢望他老人家会收我做弟子,只想能够有机会见一见自己心目中的神,这位在棋盘上创下了惊天动地战绩的英雄。没想到我的运气太好了。到日本后,从给吴老师的讲座做助手起,我最后竟然幸运地成为吴老师的弟子。


那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当时吴老师已经七十多岁了,原本就体质羸弱,此时更是身体和精力都大不如从前了。可是一坐到棋盘前,吴老师就目光炯炯、思路敏捷,一口气研究上五个小时的棋,也丝毫没有疲倦的样子。吴师母说,吴老师不是不累,而是一摆棋他就高兴,也就忘记了一切,到第二天积攒下来的疲劳发作出来时,吴老师都动不了了。看来吴老师摆棋,完全是在燃烧自己啊!


现在,回想起当年吴老师手把手地教自己的情景,我才明白了更多的道理。当时吴老师的许多布局思路和具体招式,已经和正在成为当今棋坛的流行下法。吴老师那开阔的大局观、灵活的思路,给了我许多的启迪。我到韩国后取得的一些战绩,完全是吴老师教导的结果,可以说,是吴老师硬生生地将我拽到了一个凭我自己的力量很难到达的高度。


吴老师是14岁去日本的,不久便所向披靡,威震棋坛。对此,我自己也曾有疑惑:在当时中国没有高手的情况下能出这样的绝世人物,莫非老天的安排真是如此—我们只需等待超人?跟吴老师学棋后才明白,即便是天才,也还是要靠后天的勤奋努力才能够获得如吴老师这样辉煌的成绩;或者说,除了棋上的绝世之才外,还有其他很多素质,如对围棋的不带功利心的单纯的热爱,常年来静心踏踏实实做研究的习惯,对世俗功名的不动心以及对清贫简朴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生态度等等,都是吴老师作为大天才的一部分。


吴清源老师在中国国学方面的造诣非常高,他从小便接受四书五经的教育,到日本后那么多年,最爱读的还是中国的古书,现在我们去看吴老师时,他还总给我们讲他研究《易经》的感想。关于对吴老师人生修养的描述,我们很喜欢作家阿城对我们讲的一段话:小时候的教育如同一颗智慧的种子,深埋在吴老师心灵的土壤里,经过这么多年的灌溉培育,那一粒种子已悄然地长成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可惜在现在的中国棋界,已经很难找到这样的人了。




本文整理自吴清源传记《中的精神:吴清源自传》

吴清源 著丨2016.0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