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则用熟地熬粥的民间偏方,能养阴补血、益精明目

 醉青YPS 2016-09-13

熟地,又名大熟地、熟地黄,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的根,经加工泡制而成,通常以酒、砂仁、陈皮为辅料,经反复蒸晒,至内外色黑,油润,质地柔软粘腻、切片用。

一则用熟地熬粥的民间偏方,能养阴补血、益精明目

中医认为,熟地性味甘、微温,入心、肝、肾经,有滋阴补血,明目益清之功,其味甘质润,为临床补血要药,常用于血虚萎黄及阴虚诸症。《珍珠囊》言其“补血气,滋肾水,益真阴,去脐腹急痛,病后胫腰酸痛”。《本草纲目》言其“填骨髓,益精血,长肌肉,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药理研究表明,熟地含梓醇地黄素、维生素A类物质、糖类及氨基酸等,中等量的地黄流浸膏对蛙心有显著强心作用,对衰弱的心脏更为显著,并有利尿作用及轻微降血糖作用。煮粥服食,对血虚诸证,如耳鸣耳聋,诚为要方。

以熟地10克,择净,切细,用清水浸泡片刻,而后同大米100克,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适量白砂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能养阴补血、益精明目,适于气血亏虚、肾精不足引起的头目眩晕,视力下降,记忆减退,耳鸣耳聋,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盗汗遗精,消渴口干,肠燥便秘及女子月经不调,崩漏,不孕等。

不过,地黄因炮制不同而有鲜地黄、干地黄、熟地黄之分。鲜、干地黄均甘苦而寒,以清热凉血养阴为主,鲜地黄偏于清热凉血,干地黄偏于滋阴凉血;熟地黄性味甘温,功专补血滋阴、益精生髓,使用时应当注意区分。熟地性质粘腻,有碍消化,凡食少便溏、脘腹痞满及痰湿素盛者多不宜选用。

拔罐也不是十全十美,是该好好认识下拔罐了

艾灸的5大养生功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