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认识青年卒中(最新定义青年卒中年龄 ≤ 35 岁)的常见病因十分重要。 
认识青年卒中(最新定义青年卒中年龄 ≤ 35 岁)的常见病因十分重要。 以上是Caplan归纳青年卒中的病因,换个角度来看病因学。 首先是动脉病变。  其次看看心源性的原因。
 以上是Michelle文献中提及心源性卒中的原因,简单归纳主要原因如下:
心脏瓣膜病和心内膜病变:二尖瓣狭窄、修复性瓣膜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心律失常:房颤最常见,也可见于病窦综合征。 卵圆孔未闭:占青年心源性卒中的一大部分,卵圆孔未闭时来自静脉系统的逆行栓子可直接通过由右向左分流通道进入动脉系统,造成脑栓塞。TCD 的发泡实验是性价比最佳的影像手段。 心脏粘液瘤:女性多见。对于青年缺血性卒中、没有脑血管病变证据,特别是窦性节律、面部广泛雀斑、内分泌过度活跃的患者需考虑心脏粘液瘤的可能;尤其是青年女性出现难以解释的周围神经病变,伴血管闭塞、炎症征象而自身抗体阴性时,需对心脏进行检查。
接着就是血液系统疾病所致卒中的原因:  其他原因不再赘述,且看思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希望各位同仁一起完善,所以这仅仅是参考版。
 病史和体格检查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即便在这个医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
通过病史我们可以排除很多,也可以得到很多,这些往往是核磁、脑电图、脑血管造影等无法提供的内容。譬如通过问诊可以得到患者的家族史,询问父母兄妹等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的病因是否存在遗传性因素的参与等;通过听诊,可以初步排查患者有无心律不齐、有无心脏杂音,从而进行指向性的检查。因此,个人认为这一部分最最主要。  其次是实验室检查和指向性检查,指向性检查是在患者目前偏向性诊断基础之上为了明确病因而做的检查,这部分检查有时是有创的,有风险的,譬如DSA,甚至CTA。
一个青年卒中患者的诊断往往不会是很简单很容易的,可能过程是曲折的,甚至可能最后还是会用那个消失的概念“隐源性卒中”来安慰自己。但是,无论结局如何,我们都应该以一个完善的思维流程,通过合理的检查手段,进行缜密的思维分析得出一个尽可能准确的答案。 水平有限,欢迎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