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少年美食,雪片糕应是我的最爱。究盖因20世纪50年代,雪片糕还称得上是稀有食品,不是普通寻常百姓人家的孩子都能想吃就吃的。 当年,每当父母上街偶尔给我和弟弟带回数片雪片糕,往往让我们馋涎欲滴;糕到手中,如获至宝,欣喜若狂。我们便安安静静坐下,静观那酷似一本袖珍的无字书,斯斯文文小心翼翼扯开一层又一层雪片般的“书页”--糕片,慢慢品味起来,颇有小绅士风度,一改平日里狼吞虎咽的粗鲁吃相。偶遇邻居小伙伴靠近,我们也毫不吝啬扯下一片与其共享美味。雪片糕层层薄片叠加,自上而下拿了一张又来一张,给人一种层出不穷取之不尽的错觉,也便于我们慷慨大方与同伴一起分享,促进我们小朋友圈内的交往,有利于播撒友谊。 一边正经八百美滋滋地吃糕,一边端详着白生生的一方削笔刀大小的雪片糕,我们小伙伴们的小脑袋又冒出许许多多疑团。疑团犹如片片雪花漫天飞舞:究竟是何种原料合成雪片糕的美味?雪片糕白色粉末原料是米粉还是面粉?如果让我们饱餐一顿,该会吃掉多少雪片糕?作为高档食品的雪片糕,久而不吃会不会变质?……纷争叠起,困扰少年。但在争议面前还是有一点共识,就是雪片糕里必有糖的成分,那黏在糕面上的黑点必是黑芝麻。 许久许久找不到答案,我们渐渐长大成人,为人父母,为人祖父祖母,也淡忘了少年疑问。当年吃过糕的同伴大多天各一方,见面时也不曾谈及这无关紧要的话题。直到最近一次逛超市,我买回几小袋包装精致的散装雪片糕与孙子一起品尝。仔细察看,一个小塑料袋里装着8张状如名片的雪片糕,我取出袋内其中一片雪片糕量量长短,得知一片糕长约8厘米、宽约4厘米、厚约0.15厘米。8片同样大小的雪片糕整齐叠放一块,组合成一本厚仅8页的“小书”,“书脊”部分没有切开,切开的是各张“书页”,“书页”被装订在“书脊”边上,其实加工切开糕片成形时,并没有完全切断各个“页片”,特意留有一点余地,才会形成能固定“书页”的所谓“书脊”.“书页”可以轻轻翻动,“书脊”则不动。“一本书”就这样安放在同一个小塑料袋里。有的工厂生产的雪片糕为了更方便食客取用,也有完全切断各个“页片”,散装叠放在小塑料袋里。出厂的雪片糕撑起独具特色的知名品牌,游走于四方商场食铺。我还借助放大镜很仔细地察看过印在透明小塑料袋上由厂家标示的一排排说明文字: 产品名称 切片糕--芝麻味(熟粉类糕点) 加工方式:冷加工配料:糯米粉、糕粉、白砂糖、食用植物油、食用盐、芝麻、食品添加剂(脱氢乙酸钠) 保质期:120天 还有袋子上印着的营养成分表、产地、生产日期及“温馨提示”等内容。 除了“饱餐一顿,该会吃掉多少雪片糕”这一问题依然无解,其它所谓疑难则不难,厂家已如实提供答案公示于此。吃糕量应该说因人而异吧,也和其喜好程度和食量紧密相关。况且也没见过将雪片糕作为纯主食来食用的先例,小小雪片糕也不过是充当人们旅游途中和茶余饭后的休闲食品而已。如果有人把小小雪片糕当主食,我看那将无异于“老虎吃苍蝇”一样贻笑大方。 无论如何,疑问还是有的:当我如今年近古稀再度品味雪片糕时,全然找不到少年享用雪片糕的美妙感觉了。是雪片糕质量出了问题,还是我年老舌尖对味觉反应不灵敏?是当今丰富的食品早已夺走雪片糕的专宠地位,还是缺少少年吃糕时的好感激情和必要的情调氛围?……这一切真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一时难以说清道白!起码得承认,人的味蕾,在天天忍饥受饿和经常享用美味的不同情况下,截然不同! 我想,大概任何事物都有其最恰当的“保质期”吧,从自我品味雪片糕一事大可获得印证。正如我已远离少年时,已融入当今的老年群体。对事物的喜好厌恶也会发生变化,评判事物的标准也在与时俱进,较之以前甚至会大相径庭或不可思议,体现在舌尖上的对食品感觉也会有所迟钝,更何况一个人的审美疲劳和人生阅历经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世间万物的重新感知和认同,对雪片糕缺少从一而终的好感也是在情理之中吧。 如果你是福清人,请关注【看福清】微信公众号:fuqing_chin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