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妈是宝宝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面“镜子”

 云儿的五彩世界 2016-09-14


妈妈是宝宝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面“镜子”

ta从妈妈的表情里,认识了自己……

妈妈是宝宝的镜子,妈妈快乐、爱笑,宝宝就自信、勇敢;若妈妈抑郁、焦虑,宝宝也会胆小、退缩。

我们先来看一个视频,这是韩国的一个亲子综艺节目,基于心理学经典的“视觉悬崖”实验而设计。妈妈和宝宝隔离在视觉悬崖的两头,妈妈引导宝宝爬过视觉悬崖↓↓↓



(视频时长2分44秒,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实验中,先出现的是一位面无表情的妈妈↓↓↓


宝宝看到面无表情的妈妈,对“悬崖”犹豫不前,不敢尝试,折返了↓↓↓


第二个妈妈,面带微笑,并给予积极言语鼓励↓↓↓


宝宝的情绪状态显然放松下来,能通过不断观察和尝试,并勇敢地爬过“悬崖”↓↓↓

可见,妈妈的态度是宝宝勇敢与否的一个重要参照!



Tips: 视崖实验



上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沃克和吉布森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视觉悬崖”,他们希望通过这个“视崖”装置来观察1~6个月婴儿对于空间知觉的感知是否与生俱来。之后,这个“视崖”成为研究人类知觉、情绪等发展的一种实验工具。


妈妈们,赶紧对着宝宝笑一个!

把你的肯定和爱,用表情告诉宝宝!

你可是宝宝,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面“镜子”,

宝宝从你的表情里,认识了ta自己……



妈妈是宝宝的镜子



客体关系大师温尼科特认为,母婴之间相互的作用能够阻碍或滋养婴儿的发展,宝宝在妈妈的眼中看见他自己。即宝宝从妈妈的反应当中去感知,自己是如何被看到的,当宝宝哭闹或提出情绪需求时,妈妈是否能及时看到并回应,是让宝宝形成自我认同、自我价值感的基础。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追求“我是谁”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最初印象来自童年早期,并将在一生不断重复和修正,妈妈这面镜子促成了宝宝对自己的认识。比如,宝宝饿的时候大哭、呼喊,如果妈妈能快速识别宝宝的饥饿需求,及时给予哺喂和安抚,宝宝能感受到妈妈的平和,感受到妈妈给予的爱是稳定和连续的,宝宝就会认为自己是能被看见的,是值得被爱的,形成较高自尊的自我认同。同时,宝宝本身的焦虑感也就能被不断修正。

妈妈笑,宝宝也笑,妈妈哭,宝宝也哭。对小宝宝来说,ta的心理是和妈妈一体的,妈妈对着ta笑,让ta觉得自己是能被接纳和认同的,自我价值感即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所以,在童年早期,多和你的宝宝互动,并且带着积极的微笑,就能给予宝宝一个良好的自我认同。

心理学领域,对于成人依恋的研究在追踪了三代人之后,确定的发现孩子人格的形成与母亲情感的相关。




焦虑的镜子 映出孩子的怯懦



心理学“社会性参照”理论认为,宝宝会从妈妈或主要养育者的表情中搜寻情绪信息,通过情绪信息来对环境做出判断,指导自己的行为,进而选择行动趋近或躲避。

也就是说,当宝宝遇到陌生人递过来一个玩具,会犹豫不决,这时,ta会抬头看看妈妈的反应,通过妈妈的表情来搜集与当下的情景相关的信息,然后再决定采取怎样的行动。当妈妈的表情是放松和微笑的,宝宝就会表现出对陌生人的接纳。

我曾观察过那些胆小的孩子,ta们多半有一个焦虑的妈妈。比如小宝宝在刚学会走路时不小心绊倒了(若是在木地板上摔倒,又没有撞到什么硬物,其实未必会摔得有多痛),这时若妈妈大喊着飞奔过来扶起孩子,那宝宝多半会被妈妈紧张的表情给吓到,虽然本身并没有多害怕,但妈妈的表情似乎在告诉ta,自己遭遇了极大的危险。但若这时妈妈只是淡定地给宝宝送上一个微笑,把摔倒看成一件很小的事情,并给予言语鼓励,多半宝宝会试着自己爬起来,继续追逐ta的探索了。

父母的笑容,能给予孩子安全感,能让孩子感受到家的可靠,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和宝宝相处时自己的表情和情绪。


*部分插图图片来自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小兔子认真的告诉大兔子“我好爱你”,而大兔子回应小兔子说:“我更爱你!”如此一来,不仅确定大兔子很爱自己,更希望自己的爱能胜过大兔子的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