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问题问很多老电工都能把他问懵:中性点与零点、零线的区别

 永续智慧馆藏 2016-09-14

中性点、零点、零线,是变压器知识中最不易区分的。

简单的说,凡三相绕组的首端(或尾端)连接在一起的共同连接点,称电源中性点。当电源的中性点与接地装置有良好的连接时,该中性点便称为零点;而由零点引出的导线,则称为零线。

详细来说,三相电源或三相负载连接成星形时出现的一个公共点。当三相星形连接负载的中性点 N与供电系统的中线连在一起时,中性点N的电位因受到电源的直接约束而与电源的中性点 n的电位基本相同。但若三相星形连接负载的中性点N不与供电系统的中线相连,此时若负载不对称,便会出现所谓中性点位移现象。中性点位移是指在位形图上中性点N和中性点n不再重合,实际上是表明二者的电位不同,出现了电(此时选中性点n的电位为零)。

这个问题问很多老电工都能把他问懵:中性点与零点、零线的区别

这个问题问很多老电工都能把他问懵:中性点与零点、零线的区别

理解了中性点以后,零点的概念也就变得清晰起来——即,中性点接地后,便称之为零点。中性点接地可分为有效接地和非有效接地。所谓的有效接地,即大电流接地方式,一般110kV及以上电网会采用这种方式,这样中性点电位固定为地电位,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相电压升高不会超过1.4倍运行相电压;暂态过电压水平也较低;故障电流很大,漏电保护能迅速动作于跳闸,切除故障,系统设备承受过电压时间较短。因此,大电流接地系统可使整个系统设备绝缘要求水平降低,从而大幅降低造价。6~35kV配电网一般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即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近几年来两网改造,使中、小城市6~35kV配电网电容电流有很大的增加,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将危及配电网的安全运行。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及经电阻接地。

这个问题问很多老电工都能把他问懵:中性点与零点、零线的区别这样一来,零线就更好理解,即从零点引出的导线。

大家有什么关于用电方面的疑问,可发送邮件到wannengboshidian@qq.com或订阅史上最安静的微信公众号“万能博士电”提问,小编会为您一对一解答。

如果大家有原创文章,想要公开发表,可发送'doc'格式附件到上述邮箱,并署名,我们会为您免费刊登在今日头条。

欢迎订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