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家姓|历代名家单字字帖|石

 智者美鉴 2016-09-14

石 | 来源与演变

石的本义是指崖石、石头,泛指各种各样的石料。在甲骨文中,石字像山崖下一块石头之形状。经历风吹雨打,山崖下的石头是十分坚硬的。由于石头的质地、属性和自然经历,石被引申为一种坚强、韧性、长寿、永恒的象征。在远古时代,石头是人类生存的最初原始工具和武器,后来,进而成为一种精神寄托,被用来作人的名或字。石,可以认为是人类崇拜自然界现象的一种原始图腾。

石姓的渊源主要有两大支:姬姓和子姓。

第一支出自姬姓,周文王的后代。西周初,周成王封其叔康叔于卫,史称卫康叔,卫国在今河南淇县东北,后三移国都,先后向东迁曹、楚丘、帝丘,均在河南北部滑县与濮阳之间。传至卫桓公时,卫康叔的六世孙卫靖伯之孙公孙碏,字石,也称石碏,有大功于卫,世为卫大夫。其后以其字为氏。这支姬姓石氏的历史有2700多年。

春秋初期,郑国公子丰之子公孙段,字子石,其后裔以字为氏。郑文公时大夫石甲父为其后。这支姬姓石氏也有2600多年历史。

春秋后期,晋顷公封公族羊舌肸于杨,今河北宁晋,是为杨氏。羊舌肸之子杨食我,字伯石,也称杨石,其后代以字为氏。这支姬姓石氏有2500多年历史。


第二支源出子姓,帝舜之后裔。周成王时,商纣王之兄微子启的孙子稽,被封为宋公,

起初国都在今河北赵县北,宋公稽的儿子丁公申继位后,宋国南迁到今河南商丘。春秋后期,宋共公之子公子段,也称褚师段,字子石,其后以字为氏。子姓石氏的历史有2500多年。


第三支出自外族的改姓。我国的石姓同外族的关系十分密切,从秦汉起不断有外族血液流入,是组成我国石姓的重要成分。西汉时西域的石国人进入中国,一直到唐朝时没有间断过,经河西走廊移民西北和四川地区,进而进入中原,最终成为汉族。历史上其他外族改石姓的事件还有:东晋末前秦氐族的石姓;匈奴别部羯族的石姓;南北朝北魏时鲜卑族乌石兰氏、嗢石兰氏等氏族集体改姓石;五代后晋高祖石敬瑭为沙陀部人,是太原石氏的先祖;五代前蜀利州司马石处温是波斯人,是万州石氏的先祖;宋朝宜都蛮的石姓;宋朝金国女真人斡勒氏、石盏氏等氏族均改为汉姓石;清朝满洲八旗瓜尔佳氏、倭赫氏、石佳氏、倭勒氏等氏族有集体或部分改为汉姓石。 


先秦时期,石姓最早活动在河南北部古卫国之地。以后便主要活动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再往后向更广的地方发展。两汉时期,由于西域石国等外族的加入,石姓在甘肃、青海的黄河以西活动,随后进入了陕甘宁和川西北,很快南下。到唐朝的二次大的南下移民,石姓进入了东南地区,随后流入了广东。宋元明时,石姓基本上已分布于各地。清初进入了台湾。

石 | 宗族先贤

历史上石姓重要人物有:春秋卫国大夫石碏,鲁国大夫石骀仲,孔子弟子石作蜀;战国中期魏人天文学家石申;西晋大将石崇;东晋末十六国后赵国主石勒;五代后晋高祖石敬瑭;五代北宋之际画家石恪;北宋大将石守信,文学家石延年、石介;元朝戏曲作家石君宝;明朝镇朔大将军石亨;清朝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民国察哈尔省主席石友三;当代纺织教育家石凤翔,植物生理学家兼农史家石声汉。

石 | 历代名家单字字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