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你确定知道怎么选材了?

 曦文的学习区 2016-09-14

作文,你确定知道怎么选材了?一篇作文的观点(也就是通常我们说的中心思想),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同时,又是靠材料来表达的。没有材料写不出作文,就像没有衣料做不出衣服一样。但不等于有了材料,就一定能写出好作文。所以,同学们在动笔前,要对材料进行选择和剪裁,这样才能写出好的作文来。

不少同学的作文选材,经常存在以下问题。

一、脱离观点

一篇作文的观点确定了,就要紧紧扣住观点,选那些最能表现观点的材料来写。有的同学,观点有了,写的时候却忘了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选了跟观点无关的材料,当然不能很好地突出观点了。

二、不典型

无论你写的作文是长还是短,你都想通过这篇作文告诉别人一个想法、一个观点,或者要向别人传递某种信息。能够表现观点的材料是很多的,但并不是每一件具体的事情,都有同样的写作价值,我们不能也不必把它们全部写出来。作文是写给别人看的,不能不考虑给人读些什么,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因此,只有选取那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才能深刻地表现自己在作文中确立的观点,更好地说服读者,感动读者。

三、不新颖

作文材料新颖,才能表现出新鲜活泼的思想,才能吸引人、感动人。写作文最忌讳用那些别人早已用滥了的陈旧材料,“吃人家嚼过的馍没味道”。有些同学不知道这个道理,题目是《我做的一件好事》,就写在汽车上给老人让座、帮同学值日等;题目是《我的老师》,就写自己上课没注意听讲,课后老师找自己谈话,或者因病落课,老师用业余时间给自己补课。尽管这些事都是真实的,可几乎每个同学都经历过,人人都写同样的内容,读起来当然就不新鲜了。

四、不真实

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用文字表达出来。这个“所见所闻”指的是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事情,决不能无中生有。少数同学爱说假话、套话,作文一看就不真实,特别别扭。如写去看电影,半路碰到一个有病的老奶奶,想起了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精神,决定送老奶奶回家,电影就看不成了。编造的作文是脱离实际的假想,很难写出真情实感,内容也往往前后矛盾,不合逻辑。

五、没有积极意义

作文要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因为只有对这个人、这件事十分熟悉,才能写得出、写得好。但并不是只要熟悉就值得写。比如有一篇《我的邻居》的作文,写了一对新婚不久的夫妻打架的事。先是两人破口大骂,后是动手摔东西,最后是两人厮打,闹得四邻不安,最后居委会主任出面才平息了这场风波。尽管小作者把打架过程写得绘声绘色,可读者读了有什么启发呢?对别人有何好的启迪?显然起不到良好的教育作用,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选择作文材料,要特别注意有没有积极意义,不能见到什么就写什么。只有热爱生活,养成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习惯,才能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那些闪光的东西,有积极意义的事情才不会从自己的眼前溜走。积极意义,主要是指要有教育意义。

六、不会剪裁

剪裁不当,就是写作文时,不对材料进行取舍和详略安排,把所见所闻全部记下来,像流水账一样。为了表达观点,往往要用许多材料。能够更好地表现观点的材料就是重要的,表现力差一点的材料,就是次要的;表现不了观点的,就是没有用的。重要的材料详写,次要的材料略写,没用的材料不写。经过这样的剪裁,才能写出观点突出的作文。

有位同学亲眼目睹了这样几件事:①一次,一个年轻人在马路上踩到了西瓜皮,脚下一滑,摔得不轻;②邻居张阿姨见路上有一陌生人病倒,主动送他去医院;③ 妈妈加班,爸爸不在家,就去了同学家写作业,同学的妈妈做了好吃的饭菜;④有个年轻叔叔爱偷东西,被街坊邻居当场逮到,好心人耐心劝说,他当众表示要重新做人。这四件事如果单独成文,或内容单薄,或矛盾不够集中,这位同学就舍弃了一件事,将另外三件事综合起来,改写成这样一个故事:

邻居张阿姨回家发现小偷在她家行窃,小偷冲出门,张阿姨紧追不舍。在楼下,小偷慌乱中踩到了西瓜皮上,摔成骨折。在众人要痛打小偷的喊声中,张阿姨力排众议,坚持将小偷送到医院治疗。后来,小偷被感动了,痛改前非。

由于这些情节均源于这位同学的亲眼所见、切身经历,描写就显得真实、形象;又因为对材料的综合拼加、裁剪得当,使“帮教失足者”这个观点更为集中和典型,充满了生活正能量。

这位同学的成功实践表明,根据观点表达的需要,将生活中诸多细微平凡的故事集中起来,删去繁杂部分,是提炼生活素材和写好作文的必要之举,值得同学们借鉴和学习。

(注:本文原文刊发于小学版《简妙作文》2016年第2期)

您是否为孩子写不好作文而担忧?作为家长您是否感到束手无策?孩子作文写不好、易丢分,怎样补救?更多教育资讯、作文指导方法请加QQ:1175259908 小学简妙作文群:201720508 中学简妙作文群:258823770 微信号:jmzwsh6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