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仙游人不得不知】仙游各乡镇地名的由来

 _60_ 2016-09-14


仙游县全县辖1个街道、12个镇、5个乡:鲤城街道、枫亭镇、榜头镇、郊尾镇、度尾镇、鲤南镇、赖店镇、盖尾镇、园庄镇、大济镇、龙华镇、钟山镇、游洋镇、西苑乡、石苍乡、社硎乡、书峰乡、菜溪乡。仙游各乡镇地名的由来 你知道几个呢?


鲤城:初她并不叫“鲤城”,而是叫“清源镇”。起初置清源县属武荣州(今南安羊州),而32年后,也就是唐景云二年(711年)朝廷改武荣州为泉州。后来,据宋黄岩孙《仙溪志》载:“天宝元年,改泉州为清源郡”,这样一来清源县自然便属清源郡所辖了,就未免产生出“父子同名”之尴尬了。于是当时的清源郡别驾赵颐正,便以县名同郡非便之故,奏请朝廷改名之,朝廷便取何氏九仙于九鲤湖修炼,九转成丹,跨鲤升天之神仙传奇故事,而改为如今之“仙游”,其“县治” 依然定原来的“清源镇”上。因“清源镇”在大蜚山南2.5公里处木兰溪北岸如今之其形若鲤。仙游是九仙“跨鲤升天”的故乡,所以,鲤乃龙之化身,县城既是 “鲤鱼上滩”的“鲤化龙”穴,又是“凤凰来仪“的“凤叨书”穴,故改为鲤城,后经省政府批准,鲤城区域作了调整,由原鲤城镇、原城东镇与大济镇的部分村(居)组成新的鲤城街道办事处沿用至今。


枫亭这个带有神话色彩的地名,沿用至今,历史悠久。追溯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民间传说,安徽庐江有个姓何的,带了九个儿子,到江西临川淮南王刘安家去做客。当天晚上,九兄弟得知其父和刘安在商议谋叛汉朝之事,便劝告父亲。要维护汉朝的统一,不要和刘安合谋。可是,其父不肯听从儿子的劝告,何氏九兄弟为了抗议父亲的叛逆行为,连夜离家出走,他们历尽千难万险,来到清源县(今仙游县)东南境内,在塔斗山坡上用枫树之枝叶塔了一个凉亭过夜,以御秋寒。民间传曰:“结枫为亭”,故称“枫亭”。


榜头,旧时因古折桂里有居住着侯峰的“后坂”陈姓人家,本是书香门第官宦人家,系其非常有文化、有威望的头面人家。这“坂头”即是“坂上头面人家”的简称。唐朝时老祖宗陈峤入京应试举登一甲进士第二名,及其子孙后代屡屡名列皇榜前头谈起,于是便于清末民初将其“坂头街”改写为“榜头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五区、榜头区。1958年9月,成立榜头公社。1984年,改称榜头乡。1985年3月,改为榜头镇。


郊尾镇的“郊尾”这个地名来历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1997年版的《郊尾镇志》中所述的:相传古时候郊尾境内是条海湾,海潮涌入郊尾,分流至阮庄海门和长安、后沈,故名沟尾。历经沧桑,始终以“沟尾”载于史籍。至20世纪50年代,以“沟”与“郊”方言同音而改称“郊尾”。第二种说法是1995年版的《仙游县志》中所述的:“郊尾因地处源于云顶山而流入沧溪的溪沟段,沟与郊方言同音,故称郊尾。”据郊尾中学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进行社会调查考证,郊尾临街东面的那条溪流,原先是条很窄的水道,称为水沟(莆田一带地方也都把这种溪流称为“沟”)。这条水沟与街道西面的石牛溪相汇处,便是现今的下郊尾周姓聚居点所在地。当时人们把周姓聚居点称为“沟尾周”,意思是指“住在沟尾的周姓地方”。显然,这里的“沟尾”之意实是指“水沟之尾”。


第一种说法是指整个郊尾地区的命名,而第二种说法实际上是指郊尾街的早期名称。从命名方法的角度来看,这两种说法都是以郊尾历史上的地理位置来命名的。


度尾镇因地处西乡路的尾端,路与度方言同音,故名度尾。宋至元属归德乡。明至清属万善里、文贤里。民国属后埔区、岭西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七区、度尾区。1958年9月,成立度尾公社。1984年,改称度尾乡。1985年3月,改为度尾镇。


鲤南镇是仙游县城新区、位于木兰溪南畔,与旧城区隔溪相望。仙游县前几年有一次行政区划改革撤销城东乡,新设鲤南镇,管辖原城东乡剩下的几个村(木兰溪南岸)和由赖店镇划出的几个村。


赖店镇,位于仙游县城南郊,丘陵盆地相错,东与盖尾、郊尾、枫亭毗连,西依龙华镇,南与园庄镇接壤,西南与泉州市相邻。面积100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446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涂山村,距县城5公里。


相传,明代赖姓庶民从异地迁徙于此居住,后遂成望族,并在此开设店铺经商,贾商云集,生意兴旺。后来大部分是姓赖族人开设的店铺,人们便叫赖店。宋至元属修德乡、嘉禾乡。明至清属永兴里、孝仁里。民国时期属城南乡、孝仁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一区、二区、山尾区、城关区、赖店公社。1984年12月改称赖店乡,1992年11月,改为赖店镇。


石苍地处仙游县北部,东靠游洋镇,西邻象溪乡、凤山,南与钟山镇接壤,北同永泰县毗连。地域面积141.87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114个村民小组。乡政府驻石苍村下社,距县城48公里。


石苍是以“石灵宫”和“过仓宫”各取一字组合而得名。因地处深山密林,故把“仓”字写成“苍”,寓为郁郁苍苍之意。唐至宋初属仙游县游洋镇。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至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属兴化县福兴里、兴泰里。明正统十三年至清属仙游兴泰里。民国属浔阳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九区、十区、石苍区。1958年9月,属麦斜公社。1961年底成立石苍公社。1984年12月,改称石苍乡。


钟山镇地处于仙游县东北部延寿溪上游山区盆地,东与莆田市城厢区常太镇相邻,西与象溪乡毗连,南依榜头镇,北靠游洋、石苍乡镇。总面积128.37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209个村民小组,耕地24672亩,山林136790亩。镇政府驻钟山村夜掘弄,距县城33公里。


钟山,因三角埕后面一座山形状胜似铜钟而得名。唐至宋初属仙游来苏里。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至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属兴化县来苏里。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至清属仙游县兴泰里。民国时期属四区、鲤湖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九区、钟山区、麦斜公社、钟山公社,1984年12月改为钟山乡,1992年11月改称钟山镇。


社硎位于仙游县西北部山区,东与象溪乡、榜头镇相邻,南与书峰、大济接壤,西临西苑,北依凤山。


乡域面积76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102个村民小组。耕地56032亩,山林77574亩,是典型的山乡。乡政府驻社硎村,距县城33公里。


社硎,据传,明代谢姓族人,避乱肇居于此。庶民在溪边、丘陵地带开荒造田,因锄头不锋利,就往溪边那块磨刀石磨磨生利,果真生效,由于是谢姓族人的磨刀石,取名谢硎。


据《辞海》硎字条注:“硎,磨刀石。”《庄子·养生主》:“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谢”与“社”方言同音,遂改“谢”为“社”较优雅,故改“社硎”,沿用至今。


社硎,宋至元属归德乡。明至清属兴贤里、安贤里。民国属兴安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八区、社硎区。1958年9月,成立社硎公社。1984年12月,改称社硎乡。


书峰乡,地处仙游县西北部,戴云山脉东南麓,东邻榜头镇,南与鲤南镇交界,西与大济镇毗邻,北与社硎乡接壤,平均海拔370米,为低山丘陵地带,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全乡面积38.07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1个农场,102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5805亩,山地面积39955亩。乡政府驻书峰村,距县城15公里。


书峰,原名书坑。林氏族人定居此山峰后,以诗为训教育后代传承优良的家风,遂改称书峰。宋至元属归德乡。明至清属兴贤里、安贤里。民国属兴安乡、榜头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八区、社硎区、社硎公社。1961年底,成立书峰公社。1984年,改称书峰乡。


西苑乡地处仙游县西北部山区,是木兰溪发源地。东与社硎乡接壤,西与德化县毗连,南邻度尾镇,北依着原凤山乡。乡域面积126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09个村民小组。耕地8117亩、山林154070亩,乡政府驻西苑村蛇岭头,距县城32公里。2003年5月,撤销凤山乡,将原凤山乡(凤山,以山名而得名,据清乾隆《仙游县志》载:“九座山……巍然高耸者凡九,旧经谓八峰环绕,一峰势若腾翥,又名凤山”。)管辖的都并入西苑乡。


西苑以山的形状似一只雄狮永远立于山间,而得名狮永。清代邑内有一书生上京应试,看到京都繁华景象,其间有座“西苑”画廊,他触景生情,联想到家乡的“狮永”与“西苑”方言谐音,他返乡后,把情况告知庶民,便把“狮永”易名为文化气息浓厚的“西苑”传承至今。


西苑,宋至元属归德乡。明至清属兴贤里、文贤里。民国属凤顶乡(乡署驻西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七区(度尾)、十五区(西苑)。1958年9月,成立西苑公社;1984年12月,改称西苑乡。


菜溪乡原叫象溪乡,象溪历史源远流长,它以一山胜似一只巨象屹立于溪岸之边而得名。唐至宋初,隶属仙游游洋镇。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至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属兴化县福兴里。明正统十三年至清属仙游兴泰里。民国属浔阳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九区、十区、石苍区。1958年9月,属社硎公社,1961年底,成立象溪公社,1984年12月,改称象溪乡。2009年2月更改为菜溪乡至今。


游洋镇,别名旧县、古邑,位于仙游县境东北部山区。东接莆田的庄边镇、常太镇;西连仙游县的石苍乡;南靠钟山镇;北邻永泰县的梧桐镇。全镇区域面积177.7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213个村民小组。耕地19368亩,山林22395亩。镇政府驻游洋村,距县城45公里。


游洋因境内有条游洋溪而得名。唐设游洋镇,亦称游洋洞,属仙游县管辖。四面崇山峻岭,地势险要,素为兵家必争之地,是扼往永泰、莆田交通的咽喉要道。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游洋人林居裔聚众万余人起义反宋,宋廷派官兵进剿,后居裔请降。翌年,设立兴化县及兴化军,县治和军治皆设在游洋镇。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撤兴化县,游洋划归仙游县兴泰里至清代。民国属古邑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九区、十区、游洋区。1958年9月,属麦斜公社。1961年设立游洋公社。1984年12月,改称游洋乡。1992年11月改称游洋镇。


龙华镇,地处仙游境内西南部盆地,紧靠县城,西与永春县相邻,西南与南安市毗连,南与泉州市交界,省重点交通枢纽三郊路贯穿全境,区位优势得天独厚。面积76.96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328个村民小组,是仙游重点侨区之一。


境内有一条溪流叫龙华溪,流经全境。唐垂拱二年(686年)建造一座规模较大的寺院。唐宣宗于大中二年(848年)赐予寺名曰:“龙华寺”。龙华镇取其“龙华溪”及“龙华寺”之名。俗名“龙花”,因“花”与“华”方言谐音,故曰“龙华”沿用至今。


龙华地域,宋至元属嘉禾乡。明至清属仁德里、孝仁里。民国属仁德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六区、十一区、龙华公社。1984年改称龙华乡,1992年11月改为龙华镇。


大济镇地处仙游县境西部木兰溪上游,与龙华、鲤城、度尾、书峰、社硎等乡镇相接壤,是木兰溪畔第二大平原乡镇。面积122.98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419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大济村。


相传,宋宝文阁侍制陈次升为官后,惠泽于民,在家乡建造一座桥梁,叫北溪桥,乡民感其恩泽,命名为侍制桥,还修建一条侍制街。因方言谐音称侍制为大济而得名,俗称大圳、大 。取其“济”为扶贫济困之意,“济”字较为优雅,遂改为大济。


大济地域宋至元,属于归德乡、嘉禾乡。明至清属善化里、万善里。民国属后埔区、善化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六区、大济区、大济公社,1984年12月称大济乡,1992年11月改为大济镇沿用至今。


盖尾镇地处仙游县东南部,木兰溪下游河谷盆地,木兰溪横贯全境长达10公里。东与莆田市城厢区华亭镇毗邻,西接鲤南镇,南依郊尾镇、赖店镇,北紧依常太镇、榜头镇。总面积65.51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432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宝峰村。


据传,盖尾地域庶民叫地名,以“尾”字作为地名的末字的甚多,寓吉祥之意。据《辞海》“尾”字条析:“尾”是二十八星宿之一。于是盖尾地域出现自然村的尾字有:溪尾、杉尾、宫尾、斜尾、盖尾、上刘尾等地。明代林道楠在朝为官,返乡探亲,欲回斜尾故里,恰巧途经“前连”介于“仙华”两个自然村之间,瞬间,天空闪光盖其地面,有灵气,道楠连声叫好:“介尾”地方好。后人遂因“介”与“盖”方言谐音,改“介”为“盖”较有优美,名曰“盖尾”,因“盖”有盖世英雄之意。  

盖尾,宋至清属唐安乡香田里。民国属香田镇、香北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四区、石马区、盖尾区、石马公社。1961年底,改为盖尾公社;1984年12月,改称盖尾乡;1992年11月改为盖尾镇

园庄镇,园庄原名“园头庄”,因古时慈孝里署务办公的村庄建在大埔古园头而得名。1940年6月,仙游县撤慈孝里,设置第二区,辖枫亭镇、朱斗、沙沟、慈岳和顶境5乡,当时取名叫园头庄,因为名字叫起来不顺口,后来去掉“头”,显得优雅点。


仙游那些事

仙游那些事 是 仙游最具影响力的微信平台。微信2012年开始服务,每天持续更新仙游热门新闻的深度报道,让你足不出户就能知晓仙游风云变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