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探内家拳养生桩密旨(二)

 书虫就是我 2016-09-14

 初探内家拳养生桩密旨(二)

浑圆桩是大成拳最重要的基础桩、基本桩、养生桩,入门容易入境难。但万法源于浑圆桩,浑圆桩练不得法,习大成拳就是缘木求鱼,浑圆桩练不精深,其它功法的修练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今将大成拳浑圆桩行功法诀披露如下:

站桩贵在明理性,形神合一体力行;

置身氤氲大气中,头顶脚踩身膨松;

肩撑肘横臂撑抱,涵胸拔背身后靠;

脊柱后绷竖沟平,气贯周身筋膜挺;

胯裹膝顶膀吊垂,上虚下实身撑坠;

整体呼吸在毛孔,腰马合一筋连通;

骨骼生棱四梢惊,五气朝元六根静;

体内细胞齐沸涌,周身鼓荡如悬空;

根松梢紧中节争,周身无根处处根;

六面争力起螺旋,五行合一力浑圆;

离形去知体透空,独立守神无念中;

返寻天籁似睡婴,松柔空灵入化境;

行站坐卧拳服膺,动静互根修性命;

抱圆守一不着象,天人感应本能光。

上面是一段资料,真正说出了浑圆桩的奥义。直接指出浑圆桩是养生和习武的入门功夫。这与我们提出的“养生习武一体”是高度一致的,因为无论养生还是习武,必须过健康关,即气血旺盛,内外通透。看看上面的资料,我们随意概括一下,可以得出几个核心的要领:1、挺拔蓬松  2、筋膜腾挺  3、周身撑坠   4、整体呼吸   5、腰马合一    6、周身鼓荡   7、根松梢紧   8、松柔空灵   9、动静互根    10、抱圆守一,形去体空

这里我想问问功友们,以上的要领,理论上懂吗?有修炼体会和相关的修炼心得吗?不管我们站桩多少年,不管学习谁的功法,只要真正的不理解浑圆桩要领,那么对不起,我就只能实话实说:“我们确实在盲修!”也许有的功友不高兴要反驳我,说自己很明理,修炼的是“松柔、灵静、空通”等等。但是我想告诉功友们,松柔灵静空通是对的,只有理解落实了浑圆桩要领,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松柔灵静空通。还有说明一下,松柔灵静空通,不仅仅是想象和抽象意念及功态感知,而是一种客观的细微的动作!是意识诱导结合形体微动的产物。

对于桩态的描述,“风中旗,水中鱼”是最佳的。旗帜在轻风中飘扬,旗杆微微摇曳;鱼儿在水中口鳃翕张,缓缓游动。都是微动,不是孤立的静止不动。“松而不懈,紧而不僵”“不用多余的力”,这是描述“松”的流行语,可是我又想问了:“不懈就是用了力,用力了会发紧,但是不能紧到僵死,僵是何意?不动了就是僵,如受冻失去活力就是冻僵,避免僵就必须用点力稍稍活动,却不能用多余的力,只能恰到好处。但是问题来了,既然用了力,这个力是哪里发出的,受力的对象是什么部位?”

最先面授我桩法的是《大成拳筑基功》一书作者张东宝老师,其次是林星老师,再次是王安平老师,然后是浑圆门高手何跃老师,面授时间最长的是谭鹏飞老师,其后有国际武术太极八段的施元刚老师、自然门的杜甫远老师、少林国家一级武士舒少波老师,还有松溪内家拳掌门人黄延中老师,及青城派和四川道教的一些高人,他们对我帮助很大。

以上老师的桩功涉及了至少如下一些内家门派:大成拳、意拳、浑圆门、峨眉派、少林内功、武当内家、太极拳、自然门、松溪内家拳、青城派、道教内丹,等等。我一直修炼养生,没有专修武学,只有一丁点内家武术基础。

但是,我的桩功认识,都来自于他们的教导与帮助,感恩他们!

如果您站桩有年,有了一些收获,不过反应不断甚至痛苦连连,或者您收获很大,却又无法突破提升,多年徘徊不前;或者您苦站多年,根本就是不明就里,纯粹瞎站,多次想放弃,却又于心不忍,难得取舍。

本文开始涉及核心的东西,也许因为直白的揭示出一些门派的不传之密,或许招致很多反对,也顾不上了,我只想给来我博客的功友一些帮助,我只想推广功法,回馈社会。

         密旨一:    腾膜体是放松的唯一高效法门

首先,必须搞明白所谓的大筋、筋膜、膜体是什么。我在前面的博文中提到过,可能没有人重视。

每一块骨骼肌肉的两端都浓缩成筋,附着在软骨上,软骨连接着关节;骨骼肌内是肌纤维,分白肌纤维和红肌纤维,这些纤维的数量终生一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每一条肌纤维的都纵向贯通肌肉,发展到肌肉两端,成为筋或大筋,如小腿肌肉的下端就是脚跟大筋。筋膜分深浅,浅筋膜在皮下和肌肉表面,包裹着肌肉,与所有肌纤维横向连接,连通全身肌肉和大筋。

因此可以把筋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包裹块状肌肉并横向连接肌纤维的筋膜,二是发展成肌肉两端的筋或大筋的肌纤维,三是周身皮下筋膜,连接所有肌肉、筋、膜体、跟人体皮肤一样,紧紧包裹身体。

我们说的“肌肉若一”,实际上就是说的通过修炼,全身筋膜气血贯通,整体协调,关联成一个整体。因为整体感不是靠意念、想象得来的,而是一种客观的实际操作训练。

桩形的设计中,包括了腾筋膜,我们意识不到,当然就忽略了,所以无论您下多大的工夫,还是出不来整体力!请看如下分析:

“虚领顶劲、手腕上提,十指如夹烟,指尖内扣成虎爪,肩撑肘横”,如此要领讲的就是腾筋膜!不信,您可以反复做手指的动作,看看手臂肌肉群是不是有变化,有肌肉向外腾的现象。一个“顶”字,教我们头顶如系绳索,下颌内含,桩态中随呼吸稍稍上顶,具体操作是吸气时稍稍回缩,呼气时稍稍上顶,这叫“伸筋拔骨”。

肩撑肘横,如何操作?两肘尖稍用力,用大臂外侧肌肉牵动两肩胛外展,舒开前后锯边肌,肩膀自然下沉,两肩关节自然拉开。随呼吸一拉一缩,这些要领就做到了。

要领落实,就能实现松沉,通过腾筋膜实现。

按照要领来站,筋膜腾起,周身麻热张特别明显,不是我们想麻热张,而是客观的感觉,完全不必理会。这样站桩,肌肉跟海绵一样空松,毛孔也张开,气血异常旺盛,寒湿垃圾外排毫不困难,哪里会产生严重的“疾病反应”?即使身体有问题,只会产生气冲病灶现象、柔和轻微的排病反应,完全不影响工作生活。

如果功友们按照我介绍的练,您能发现,站桩本来就是微动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刻意提出所谓“微动桩”这个名称呢?因为众多功友长期死站傻站,并且已经形成根深蒂固的“静式桩”错误观念,我们只好用“微动”来警示,希望能帮到大家。

请看如下资料

    我觉得人们对静站痴迷的一个原因就是误解了“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乃生生不己之动”这句话,尤其是“不动”一词直接导致静站傻站。复制一篇文章对我们也许有帮助:芗老之女王玉芳先生公布《大成拳谱》实乃武林幸事,该谱揭示芗老拳学之真谛。下面笔者根据多年修炼中会武道,解读其点滴,以飨同道。
  芗老在《大成拳谱》中说:“大成拳试力的动作,讲究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蠕动(蠕动即是姑荣、鼓蠕)。鼓蠕的动作虽微不可见,却是全身皆动。大成拳的要求就是要一鼓蠕就能把力发出去。此种蠕动正是功夫到了体成一块的整劲之动。蠕,是一种爬行的软体肉虫,它的动作很微小,但一动则全身皆动,这是它特有的本能。我原意是说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蠕动。可能是由于不理解或理解得不深,有人却把我的话说成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请问,不动怎么能打人呢?这也可能是因为不理解,也可能因为蠕动二字与不动的读音易混吧。”
  动是绝对的,不动是相对的。有不少大成拳求学者不明白“不动”其实是“蠕动”。“蠕动”十分准确形象地描绘了大成拳站桩、试力的肌肉运动模式。由于肌肉的粘滞性和肌肉连结“体成一块”的整体性,决定了只能是“蠕动”,而不可能是简单的伸缩和明显的位移运动。这种不显眼甚至看不见的“蠕动”形式正是中华武术独有的,绝非简单的移动运动。
  试力要缓、匀,运劲如抽丝。肌肉呈“蠕动”状态,在外形的微动“蠕动”中能更好地保持运动的六面整体力。那种明显的“推拉”试力、“伸缩”试力是根本试不出六面整体力的。当试力功深后,“小动”也可,“大动”也可,但不论怎样,内部的肌肉“蠕动”是不变的。不论怎样进行试力,都要柔若无骨,每个关节、肌肉都要松开“蠕动”,像槐虫一样。可以说,没有整体肌肉的连结“蠕动”,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试力。
  “蠕动”表现在站桩上就是一种外形未见其动,内在却生生不已的“蠕动”。此时的“蠕动”显得更加微妙。所以说,站桩绝非“不动”,而是“不动之动”,即“蠕动”。正如吾师杨鸿尘先生在其著名的《王芗斋拳学》中所说:“站桩并不是呆板地站在那里,而是在找动,也就是松紧贯穿站桩始终,功力越大肌肉本体感觉越大。站桩时要在不动中求微动。”这是对“蠕动”的科学解释。
  现在,许多大成拳爱好者六桩多年而毫无所得,就是因为他们死站桩、站死桩,站在那里不动地进行所谓的“意念”训练,而肌肉根本没有得到“蠕动”的锻炼。
  芗老的“蠕动”之说,一语道破大成拳之天机。为了准确地表达不动之动,芗老用了“蠕动”。

 

 

下篇博文继续。

欢迎加QQ364980196,我们共同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