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攻略】九阴真经楷书创作篇

 溥泉老人 2016-09-14


最近网络上

王健林被刷屏了

“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

“比如说先赚他一个亿”



那么,作为书法爱好者,
能达到自己的小目标是什么呢?





入展中书协?

难道,有那么容易?!

小编是翻山越岭、爬山涉水啊

终于发现了一个楷书创作的《九阴真经》








《九阴真经》之楷书创作篇

       □彭洪顺


或许是由于鄙人成功策划了“全国首届楷书作品展”之故,从2013年以来,“臭名昭著”,忝列各类书法国展高研班导师、数所大学的客座教授、特聘教授与兼职教授,花帽子一大堆,常飞往东西南北,被戏为“空中飞人”。因授课多了,博得一些道友之鲜花与掌声,亦有好事者追随其后探讨书艺,迄今工作室已开五个班,上课几乎占用了我所有业余时间,居然还乐此不疲,还赢得“铁人”赞誉,惶恐!
      近来很多学员与道友问我一些创作方面的问题,一次两次还津津乐道的说上一通,可说的次数多了,便觉乏味,因为你不说,别人会说的骄傲,说吧,微友上千,真的没有时间一一回复,故早有写点“创作心得”之类的文字,算是交差。

之前,齐大帅写过《葵花宝典》,让很多人得此秘笈而笑傲书坛,然宝典开篇有云:欲练此功,必先自宫。我的乖乖,不知得此秘笈者现在功力如何,如没练成,一定没有“自宫”,如舍不得“自宫”,还是来练《九阴真经》吧,呵呵……
      言及《九阴真经》,凡人但以金庸先生虚构之武功绝学观,殊不知九阴者,幽渺之地也。三国吴葛玄《<道德经>序》:“祸灭九阴,福生十方。”唐柳宗元《天对》:“修龙口燎,爰北其首。九阴极冥,厥朔以炳。” 真经者,道教之经书也,喻极好之经验。
      吾之《九阴真经》,非道家学说,乃观万物形态,拟之为文(笔划、结构与形态),穷二十年心血,得之九诀,名为“真经”,实为“忽悠”,分九重诀,仅一家之言,恐祸及百姓,殃及无辜,练之当慎!(注:非数年唐楷根基者勿入,切切!)
    
 闲说一堆,权当序言。
   

2016年8月22日于泉州






《九阴真经》楷书创作篇详解:


  第一重诀:能断则断,古意盎然;该断不断,参赛完蛋


习楷之人,多从唐楷入手,数年为其所囿,用之投稿,命中率极低,殊不知唐楷由于法度过分森严,与当今书家的审美情趣相距较远,所以很难入选大型国展(禇稍好些)。意欲突破,屡试不爽。知魏晋书法高古,却不知高古何故。其实只要稍稍留心一下钟繇的《宣示表》或《荐季直表》,就会发现,钟繇的很多笔画是断开的,为什么要断开?断开有什么好处?假如不断开又会是什么样子?用几组对比图片,你便会明白~





笔画断开,突然会让你感觉到字更加潇散、空灵,加之笔画的厚润、拙朴,自然古意盎然。如果笔画之间,都有粘连,是不是感觉到比较死板?该断不断,便不透气,如电脑体一般,参加比赛,自然不会博得评委青睐,入不了展,懂了吗?

 


    第二重诀:上下结构,左右错位;左右结构,上下移位。


   为什么有些写了十几年的唐楷,始终入不了国展,而有的写了一两年的魏碑,却入展了?除了审美导向外,主要是唐楷太规矩,工整有余而灵动不足。犹如战士操练正步,老在走“一二一、一二一”,很单调,看一眼都不想看第二眼,而模特走秀,为什么很多人喜欢看?除了模特本身长得漂亮外,主要是模特走路扭动身子与屁股,那阿娜多姿的样子直勾眼珠。另外,你看哪个车模在香车边是直挺挺地站着?哪个名星照相没摆一个pose?为啥?摆个pose会让美女更迷人!我就奇了怪了,为什么有的人写字就喜欢操正步,就不知如明星走秀翘个屁股扭个腰,让姿态更优美?

楷书要姿态优美,其实很简单:上下结构的字,你把下部分往右边适当移动点点,左右结构的字,不要上下都对得很整齐,要么左边高点点,要么右边高点点,立即让字活起来,不信试试?当然,错位要适度!适度懂吗?你问我多少叫适度?我没拿角尺量过,无可奉告,呵呵……




 


  第三重诀:独体写小,笔画加粗;笔画多者,线条写细。


 很多人写字,老是傻大黑粗,不懂提按,状如算子,没有大小,不分粗细,满纸“墨猪”,让人看后退避三舍。但学习书法的人都知道字要有大小、粗细的变化(注意,前面讲的是写字,后面说的是书法),却不知在一件作品中怎样来表现,写完作品,瞄一眼,老是感觉写得很“平”,很匀,没有生机与活力,却找不到病根。如果,你将笔画少的独体字写小,写粗,笔画多的合体字写大,线条写细,效果会怎样?毋庸置疑,肯定丰富多彩!但这里还是得提醒你:大小与粗细要适度?又是一个适度!你又迷惑了?不知什么是适度?哎……告诉你吧,最大的字与最小的字,你可以相差三四倍,最粗的笔画与最细的笔画,你可以相差五六倍,懂了吗?还不懂?那我只能告诉你,去买个游标卡尺吧~嘿嘿……

在此慎重提示:笔画粗细靠提按产生,不是去加墨加粗笔画,调笔忌勤。调一次笔,中楷写十多二十个,小楷写二三十个为妙。笔须“杀纸”,扎进纸里,勿使线条轻滑,墨渴行笔当慢,能用枯笔写出润的线条,枯而不燥,才叫功夫!







   第四重诀:主笔夸张,四不过三;字形长扁,三不过四。


何为主笔?捺、斜钩、竖弯钩、长横等为主笔。是不是一个字,只要是这些主笔,都得夸张,写长点点?非也!他们之间,是有大小之分的,捺是老大,斜钩、竖弯钩、长横分别是老二、老三、老四。有的人可能要问,笔画还分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凭啥?嘿嘿,这是基本规律!什么意思?意思是:一个字里,看看是否有捺,有捺,就让捺画写得适当长点点,其他笔画就收着点,没有,就去看斜钩,没有斜钩,看看是否有竖弯钩,都没有,就看老四吧!老四也没有?那就不用夸张了!又有人提问了,为什么要夸张?我告诉你哈:你老把手脚抱着干嘛?不知道伸出来活动一下啊?抱久了会得病,手脚麻木,四肢不便,懂不?字就是字样!

提醒一下:竖弯钩,一般是放弯钩部分,不是竖哈。一个字只放一个笔画为宜,不要二个都放!为啥?就像你做操,你把手伸开,脚就收吧;如果脚打开,把手抱着,姿态好看些,手脚都打开,伸胳膊又蹬腿,属于张牙舞爪,不好看说了半天,没切入正题……主笔夸张,四不过三,这是什么意思?这是要告诉你,一行字里面,主笔在一起的时候,不要都放,有一二个,行了,三个主笔在一起排着,不好看;字形长扁,三不过四何意?一件楷书作品,横也好,竖也罢,总要在字形上有点变化,老是长形或老是扁形,都极为不好看,好比一首歌,老是“5”音,听得你都烦,一下子就“梭”到落选作品堆去了……简单点说,上下结构字形写长,左右结构字形写扁,方框结构字形写方。有时根据需要,字要强拉长或强压扁,不要连续出现四个长形或扁形,当然方形四个也不可以,三个,都已到极限啦~~~






   第五重诀:笔画交接,千万勿死;穿插有序,注意透气。


 这重秘诀主要是告诉你,笔画交接处当“虚”,交接如“实”,必是“死”,不活,实实实,死死死,切记切记……但要记住:全连为“死”,全断为“碎”,这在第一重诀里有所涉及,在此不多赘述。

 穿插有序何解?这是要告诉你,笔画之间,千万不要打架,针尖对麦芒不是好事。那倒底是横超竖或是竖超横?这要多观察。比如“口”,一般是左竖长,底横超右竖;而“日”,一般是右竖长,底横超左竖。当然这是一般的规律,别去拿某字帖上的个别字来和我较真,个别现象和普遍规律,共性与个性的差异!也别跟我叫板,我没时间和你理论,你如已练成“葵花宝典”,已是天下无敌,此功于你无用~






  第六重诀:短横化点,增加行意;横竖须有,俯仰向背。


 我记得很小的时候,看过一本书法理论书籍,里面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点者,字之眉目,全借顾盼精神。
      点可传情,故多双媚眼,情更深,意更浓~将短横化点,增其动态,会让字更有情趣。
增加行意,除了指点画之间要有呼应外,另一层意思是楷书作品之中,要有行书笔意。启功先生《论书札记》说:“行书宜当楷书写,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楷书宜当行书写,其点画顾盼始不呆板。”
一件作品中,适当增加几个行书甚至草书字,还叫楷书,放心,此法古已有之,非我独门心法,这样一来,你的作品便会生机勃勃了~~

横画,须有俯仰,竖画,当有向背。比如“三”字,可第一横上仰,第二横平直,第三横下俯,这样就避免了单一。“其”字两个竖画,不要同方向行笔,欧体两竖相背,颜体两竖相向,相背称“内敛”,相向为“外拓”,内敛字刚挺,外拓字雄浑,用笔不同,风格各异,二种用笔,偶有交替,注意和谐,不可大意。





  第七重诀:撇立捺平,长短有序;起收转折,雷同回避。      


 在一件作品中,撇捺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品是否在瞬间打动读者,在参赛中是否能揪住评委的眼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撇捺是否到位,姿态是否优美。当撇画和捺画在一起的时候,多数情况下,撇要写得“立”一些,而捺相对而言,要平一点;撇要短一点,而捺要长一点。这是为什么呢?为了造险与破险需要啊!捺为主笔,一般较长,如果写立,再加放长,重心必向右倾,故捺不宜写立。捺要伸展,必写平些!

起收转折,雷同回避,这句话是说:无论你是横画或是竖画,亦或是其他任何笔画,在一个字中应当避免起笔和收笔的写法雷同。如果雷同,就会显得单一,程式化,技术含量不高。书法,首先是解决技法,技法讲究丰富性。这好比我们人的手指,五个手指,一样大吗?一样长吗?一样粗吗?如果某人的手指有两个一样长或一样粗,伸出来给你看,你第一感觉就是“怪胎”,立马联想到:他爸妈是不是近亲啊?怎么会生下如此之人呢?这个道理都懂,可是到写字,为什么都不明白了呢?还需要我详细说吗?
      躲在旮旯里蹭课那个帅哥说:懂了!
      那我就不说了……





   第八重诀:出钩之前,需有顿笔;横画末端,不容小视


记得有一次处出授课,有人在台下问我:彭老师,我把作品拿上来,你能不能帮我点评一下?
      我说:不用,我知道!
      他说:你都没看,你怎么知道?
      我说:你好好看你的作品,第一,你的捺角出锋的角度不对,不是平着出锋,无论平捺还是斜捺,捺角都略有点右上翘;第二,你出钩前没有顿笔,竖钩、弯钩、横折钩的钩是平钩,不是左上钩,再说你的钩也钩长了;第三,你短横没有收笔,很草率。
      他大呼:彭老师,你是神人啊!你怎么知道我有这些毛病?
      其实,不是他有,绝大部分人都有,不重细节的毛病,一些常规性的问题都没搞明白,老犯一些低级错误。也难怪,跟某名家学了几年,字法笔法,一个没搞明白,只是让他,要提得起笔,照字帖多写,哎……他要是都教你了,他又咋混?你学一年就上国展了,第二年还交学费吗?……
      言归正传,看一个人的作品,是不是到位,关键看捺角,钩画及横画末端。无论是什么钩,一定要略微顿笔调锋后再弹出,并且注意出钩的方向。而横画末端,要饱满,尽量少用右尖横,收笔要有变化,切不可草率!



  第九重诀:一根线条,二个对立;三重境界,四种笔法;墨分五色,六“度”谨记;七种笔锋,八法具备;九阴真经,大功告成。


修练到《九阴真经》第八重诀,已经很不错了,而第九重诀,最难。因为书法到最高境界,不是写出来,而是“养”出来。要知道字内功夫字外求,字外求字,方入化境。

      此诀要求一个学书者,要多看书,无论是文学、美学、史学,还是天文地理,哪怕是生理卫生,都要看,都得懂点。
      有人在笑,生理卫生?开玩笑!
      我只能说,笑我之人,非痴即傻。
     如果你不懂生理,不知调理身心,不知健康,不懂保养,没准不到六十,哪天得个怪病,一下子就去见马克思去了~要知道,书法比到最后,比的是年龄。假如与你同时代的写书法人,一个一个地走了,而你却健康的活着,还活到100岁,即使你写得没有某某好,但你是老神仙,润格比他要高得多,信不信?

 不吹了,最后一诀,当强撑讲点点学术上的东西,否则浪费了别人的时间,要被骂了,嘿嘿……

一根线条:书法,其实就是线条的艺术,打造一根完整的线,极为重要。一根完整的线,包括起笔、行笔、收笔,动作要连贯,还要到位。你学的哪家哪派,每一根线条有些什么样的特征,一定要心中有数。如果心中无数,建议多去临,多去背,因为古人曾告诫:笔不枉动,下笔有由。别写我字体,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才会更高。你懂的…

二个对立:即阴阳对立。愚以为书法其实也是哲学的范畴,讲矛盾,讲统一,要制造矛盾,也要解决矛盾。书法水平的高低,其实也就是制造矛盾和解决矛盾能力的高低。写字如布兵,哪里用重兵,哪里需防手,牵一发而动全局,当心中有数,纵万顷波澜,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三重境界:干净、安静、刚劲。行笔要干净,不拖泥带水;心态需安静,不可浮躁。线条当刚劲,忌丁头鼠尾,软弱无力。
      四种笔法:轻重、快慢、偏正、曲直。笔画没有轻重,行笔没有快慢,线条没有偏正和曲直,此之谓书法乎?非也~
      墨分五彩:浓、淡、干、枯、湿。书法在玩味,墨色单一,必显平庸,在作品中,须尽量表现墨色之丰富变化。

六“度”谨记:角度、斜度、弧度、长度、速度、力度。临帖作书,不可盲目下笔,需知每一个笔画的角度、斜度、弧度与长度,控制好速度(墨多则快,墨渴则慢;起收略慢,行笔稍快),才能产生力度。
 
    七种笔锋:即中锋、侧锋、逆锋、绞锋、折钗股与屋漏痕、飞白锋。
      中锋:中锋即毛笔笔尖在毛笔的运行过程中,始终处在用笔的中心位置。其特点是:笔力饱满,内涵丰富。外柔内刚,极富表现力。书法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锋用笔的好坏。

侧锋:侧锋顾名思义就是将毛笔倾斜,毛笔笔尖的中心位置偏于侧面。其特点是:用笔变化丰富,有强力的用笔张力,爽快中显山露水。缺点是比中锋用笔显得单薄浅显。“二王”笔法中,常侧锋取势,中锋行笔。
 
逆锋:逆锋是相对于正手位置顺行方向的反方向毛笔运行方法。逆锋运笔阻力增大,笔锋聚散,松紧变化不同于顺笔意味。目的是为了追求用笔的变化,特点是笔力刚硬,力透纸背,但缺少柔劲。不可常用,适可而止。

  绞锋:如搓麻花似的用笔方法,让其与纸产生更大摩擦,让线条更加生辣质朴。用笔有二:一是在行笔的过程中,有意扭转手腕和肘臂,致使笔锋绞动;二是在行笔的过程中捻着笔杆转动。
         折钗股与屋漏痕:根据自然中的现象与痕迹而追求的用笔方法,是中锋行笔的变异手法,从而丰富了中锋用笔的表现。
     飞白锋:此笔法是从书法用笔中的飞白转化而来。特点是用笔松、毛,看似蜻蜓点水,实则虬劲有力,阳刚而有内力,松散见精神,有一种苍茫的感觉。
只有学会此七种笔法,线条才会耐人寻味。
      八法具备:即八种笔画的书写方法,一定要熟记于心。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直笔为努,不宜过直 ,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钩为趯,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仰横为策,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长撇为掠,起笔同直划,出锋稍肥,力要送到;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而峻利;捺笔为磔,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
      九阴真经,大功告成!


(图文来源网络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