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封面】广东省中医院儿科杨丽新:孩子平时出现这些症状,有可能是“抽动症”!

 gztxd 2016-09-14

当爹当妈的,真是为孩子操碎了心。

子太安静,心里嘀咕着,该不会是自闭症吧?

孩子太活泼好动,高兴不过几秒,又在担心:说不定是注意力缺陷,有多动症?

上网查资料想弄清楚一下,又搜到“小儿抽动症”这种病。

???有的表现还挺符合的,难道咱家孩子是得了小儿抽动症?

一下子,爹妈们方寸大乱,自己倒是先得了“疑病症”。

多动症家长们可能听得多了,抽动症就估计不太熟悉了。

帮帮如此懂得天下父母心,特意请来了许尤佳团队里擅长治疗小儿抽动症的杨丽新主任,教您甄别一个'熊孩子'是真的“熊”还是其实得了抽动症。


名医风采

杨丽新身上有种让人安静下来的气质

所以她真的很适合治疗多动症的孩子(开个玩笑

从事儿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

她在中医药治疗小儿神经系统疾病方面有着深入研究

治疗小儿抽动症更是手到病除

心慌意乱的患儿家长

见到她立马就安心了


杨丽新,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广东省中医院第一批医院名中医,擅于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抽动症、注意缺陷多动症、夜惊等。


照例,我们先来看看患者对她的评价↓↓↓
让许多家长少走了很多弯路↓↓↓
尤其擅长治疗小儿抽动症↓↓↓

很多家长分不清孩子是正常的调皮好动,还是得了多动症或者是抽动症。

有的爱乱动不听话的“熊孩子”其实是生病了,有的孩子其实就是活泼好动,反而被认为是多动症或抽动症。

今天,杨丽新主任就教会家长们练就“火眼金睛”,分辨到底是“熊孩子”还是“病孩子”。

(好像都很不让人省心呢……)

讲课前,先看案例

7岁的小锋原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 

5岁时一次感冒后,小锋开始反复眨眼、吸鼻、干咳。

父母带他多次到眼科、耳鼻喉科、呼吸科就诊,都是按“结膜炎”、“慢性咽炎”“过敏性咳嗽”等疾病进行治疗。

然而,小锋的症状不但不见好转,小毛病还不断增加:有时歪嘴,有时耸肩、扭脖、点头,甚至在课堂上也控制不住地咳嗽并发出一些怪声,经常被老师批评、同学取笑。

小锋性格慢慢变得内向、自卑,不愿与同学交往。

聪明的你肯定已经看出来了,小锋只是一个可怜的生了病的孩子,世界不应该对他这么残忍。。。

此时,小编内心听到了群众的呼声:赶紧带孩子去看杨丽新主任的门诊啊!

客官别急,故事还没讲完呢。。。

今年年初,小锋的家长带着他来到了省中医院就诊。

经过杨丽新详细询问病史和检查,小锋被确诊为“抽动症”。

经过3个月的治疗,小锋的抽动症状基本得到控制,并渐渐恢复昔日的活泼开朗。

如何判别小儿抽动症

小儿抽动症又称抽动障碍、多发性抽动症、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慢性神经精神性疾病,可表现为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

运动抽动

常表现为眨眼、眼球转动、皱额、努嘴、缩鼻、伸舌、张口、摇头、点头、伸脖、耸肩、挺腹、吸气等等;

重者出现各种形态奇特的复杂性抽动,如冲动性地触摸东西、刺戳动作、跺脚、似触电样全身抖动、走路回旋、转动腰臀、蹲下跪地等等

发声抽动
一般表现为清嗓、咳嗽、吸鼻、吐痰声、哼声、吠叫声、啊叫声等等;
也可表现复杂性发声,如重复无意义的语音或脏话。
这些抽动症状在注意力集中、放松、情绪好时会轻些,在晚上入睡以后则完全消失。
而紧张、焦虑、情绪低落、生气、惊吓、过度兴奋、过度疲劳、感冒发热等往往是加重抽动的因素。
不过,好好的孩子,怎么就得了抽动症呢?
杨丽新
抽动症的病因至今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与遗传、围生期损害,如产伤、窒息、早产及社会心理因素如家庭不和、过严家教、学习负担过重、沉迷电子游戏等有关,儿童受惊吓或感冒发热常常是发病的诱因。
小儿抽动症对孩子有哪些影响?
杨丽新
在青春期过后大约40%的患者抽动症状可自行缓解; 25~30%病人抽动症状明显减轻。
不过,仍然有25~30%病人抽动症状迁延到成年,甚至终生者。
好在,对大多数人而言,抽动症对学习及社会适应一般影响不大。
(敲黑板.gif)咳咳,划重点了!
杨丽新主任特别强调:

虽然这个疾病本身对患者影响不大,但在儿童期,患儿由于行为的怪异,常受到家长责骂、老师批评、同学嘲笑,对儿童身心发育会产生较大的伤害,可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攻击行为、强迫行为、自伤行为、学习困难以及自卑焦虑等。

抽动症患儿该如何治疗?
对抽动症患儿应及时治疗,轻症可心理治疗为主,重症要坚持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并重原则。
重症患儿需要较长时间服药以控制症状,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其实,除了药物治疗和专业的心理治疗,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心理疗法需要家长们掌握哦!帮帮这就请杨主任教给你们三招!


心理转移法


当儿童抽动发作时,不要强制孩子自己控制住,最好采用转移法,患儿抽动明显时,可以让他帮忙把报纸递过来,或做一些轻松的事情,这样通过减轻抽动带来的紧张焦虑和自卑感,通过肢体有目的的活动,逐渐减轻和缓解抽动的症状。


认知支持疗法


儿童常因挤眉弄眼等抽动症状而深感自卑,患儿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感到痛苦而不能自拔。
如果此时父母还唠叨、过分限制、没完没了地指责,犹如雪上加霜。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打破恶性循环,在心理医生指导下,父母与儿童一起分析病情,正确认识抽动症状的表现就象感冒发烧一样是一种病,并不是坏毛病,逐渐增强克服疾病的信心,消除自卑感。


行为疗法


可进行行为相反训练,如对于发声抽动病儿可进行闭口、有节奏缓慢地做腹式深呼吸,从而减少抽动症状。
另外还有自我监视和松弛训练疗法,但以相反习惯训练疗效最好。 


生活及饮食调理TIPS

注意妥善安排日常作息时间,不看紧张、惊险、刺激的影视节目,不宜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和游戏机。

避免过度紧张疲劳,适当参加一定的体育和文娱活动,注意运动不能过量。

避免食用含食物添加剂、色素及咖啡因饮料食品,煎炸类食品、肥甘厚味、生冷食品。

聪明的家长们,你们学会了吗?


本期采写:李秀婷 房珊珊  曹斯 朱晓枫
通  讯  员:宋莉萍
本期摄影:万稳龙
本期小编:李秀婷

统  筹:曹    斯  陈    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