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奶牛疾病学

 还是觉得好的姐 2016-09-14

    奶牛的正常生理指标

    [体温]

     38,39.2,小犊牛、兴奋状态的牛或暴露在高温环境的牛体温可达39.5或更高,若超出这个范围均视为异常。发热可分为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回归热,稽留热是一旦体温升高即高温维持数天或更长时间,弛张热是温度忽高忽低,昼夜间有较大的升、降变化(化中幅度在1.0,2.0以上),但不会低至正常范围;间歇热是在一天之内有时恢复到正常温度范围,第二天会重复前一天的温度模式,回归热的特点是发热几天隔1天或数天体温正常,以后又重新升温。发热是机体一种破坏微生物和激发保护性防御机制的手段,不应被抗炎或退热药物所掩盖。

    [脉搏率]

     成牛的正常脉搏率为60,80/分,犊牛为72,100/分。多种环境因素和牛的状态(动,采食等)均可影响脉搏率。热性、代谢性、心脏器质性、呼吸系统、疼痛性疾病及毒血症都引起心动过速,饥饿、垂体肿瘤,迷走神经性消化不良等可以引起心动徐缓,脉搏率、心音、心动节律及其强度变化也可以提示心脏代谢性疾病。

    [呼吸频率]

     成牛安静时的正常呼吸频率为18,28/分,犊牛为20,40/分。正常呼吸的次数、深度受多种环境因素(气温等)和牛的状态(运动等)影响,呼吸的次数、深度、特性可作为多种疾病的依据,兴奋、运动、缺氧时呼吸的深度增加;代谢性酸中毒会导致呼吸深度和频率增加;胸、膈、前腹疼痛时,呼吸变得浅表;牛的正常呼吸应该是胸腹式,腹膜炎和腹部膨胀、腹部疼痛等妨碍腹部参与呼吸运动,引发胸式呼吸,同样胸部及肺部疾患则发生腹式呼吸。

    [消化系统生理指标]

     健康牛瘤胃蠕动每分钟约1,3次,瘤胃内容物pH5.0,8.1,一般为6,6.8,每昼夜反6,8次,每次约4,50分钟,每口咀嚼20多次,每分钟嗳气17,20次。

    奶牛场的卫生防疫

    在牛场生产中应坚持“防病重于治病”的方针,防止和消灭奶牛疾病,特别是传染病、代谢病,使奶牛更好地发挥生产性能,延长使用年限,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防疫工作]

     1(日常的预防措施

     (1)奶牛场应将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生产区门口应设置消毒池和消毒室(内设紫外线灯等消毒设施),消毒池内应常年保持2%,4%氢氧化钠溶液等消毒药。

     (2)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进入时应更换工作服及鞋帽,经消毒室消毒后才能进入。

     (3)生产区不准解剖尸体,不准养狗、猪及其他畜禽,定期灭蚊蝇。

     (4)每年春、秋季各进行一次结核病、布氏杆菌病、副结核病的检疫。检出阳性或有可疑反应的牛要及时按规定处置。检疫结束后,要及时对牛舍内外及用具等彻底进行一次大消 毒。

     (5)每年春、秋各进行一次疥癣等体表寄生虫的检查,6,9月份,焦虫病流行区要定期检查并做好灭蜱工作,10月份对牛群进行一次肝片吸虫等的预防驱虫工作,春季对犊牛群

     1

1/169页

进行球虫的晋查和驱虫工作。

     (6)新引进的牛必须持有法定单位的检疫证明书,并严格执行隔离检疫制度,确认健康后方可人群。

     (7)饲养人员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如发现患有危害人、牛的传染病者,应及时调离,以防传染。

    [发生疫情时的紧急防制措施]

     (1)应立即组成防疫小组,尽快做出确切诊断,迅速向有关上级部门报告疫情。

     (2)迅速隔离病牛,对危害较重的传染病应及时划区封锁,建立封锁带,出人人员和车辆要严格消毒,同时严格消毒污染环境。解除封锁的条件是在最后一头病牛痊愈或屠宰后两个潜伏期内再无新病例出现,经过全面大消毒,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方可解除封锁。

     (3)对病牛及封锁区内的牛只实行合理的综合防制措施,包括疫苗的紧急接种、抗生素疗法、高免血清的特异性疗法、化学疗法、增强体质和生理机能的辅助疗法等。

     (4)病死牛尸体要严格按照防疫条例进行处置。

    [代谢病的监控工作]

     由于奶牛生产的集约化和高标准饲养及定向选育的发展,提高了奶牛的生产性能和饲养场的经济效益,推动了营养代谢问题研究的进展,但与此同时,若饲养管理条件和技术稍有疏忽,就不可避免地导致营养代谢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奶牛的健康、奶产量和利用年限,因此必须重视奶牛代谢病的监控工作。

     (1)代谢抽样试验(MPT) 每季度随机抽30,50头奶牛血样,测定血中尿氮含量、血钙、血磷、血糖、血红蛋白等一系列生化指标,以观测牛群的代谢状况。

     (2)尿pH和酮体的测定 产前一周至分娩后2个月内,隔日测定尿pH和酮体一次,对测出阳性或可疑牛只及时治疗,并关注牛群状况。

     (3)调整日粮配方:

     定时测定平衡日粮中各种营养物质含量。

     对高产、消瘦、体弱的奶牛,要及时调整日粮配方增加营养,以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4)高产奶牛群在泌乳高峰期,应在精料中适当加喂碳酸氢钠、氧化镁等添加剂。 [乳房、蹄部的卫生保健]

     1(经常保持牛舍、牛床、运动场、牛体及乳房的清洁,牛舍、牛床及运动场还应保持平整、干燥、无污物(如砖块、石头、炉渣、废弃塑料袋等)

     2(挤乳时必须用清洁水清洗乳房,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挤完乳后,必须用3%,4%次氯酸钠溶液等消毒药浸泡每个乳头数秒钟。

     3(停乳前10天、3天要进行隐性乳房炎的监测,反应阳性牛要及时治疗,两次均为阴性反应的牛可施行停乳。

     停乳后继续药浴乳头1周,并定时观察乳房的变化。预产期前1周恢复药浴,每日2次。

     4(每年的13678911月份都要进行隐性乳房炎的监测工作。对有临诊表现的乳房炎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对久治不愈的乳牛应及时淘汰,以减少传染来源。

     5(每年春、秋季各检查和整蹄一次,对患有肢蹄病的牛要及时治疗。蹄病高发季节,应每周用5%硫酸铜溶液喷洒蹄部2次,以减少蹄病的发生,对蹄病高发牛群要关注整个牛群状况。

     6(禁用有肢蹄病遗传缺陷的公牛精液进行配种。

     7(定期检测各类饲料成分,经常检查、调整、平衡奶牛日粮的营养,特别是蹄病发生率达15%以上时。

     2

2/169页

    第一章 传染性疾病

    第一节 口蹄疫

    口蹄疫俗名“口疮”、“辟癀”,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

    [病原]

     口蹄疫病毒属于鼻病毒属,是目前所知病毒中最细微的一级。其最大颗粒直径为23米,最小颗粒直径为7,8纳米。目前已知口蹄疫病毒在全世界有七个主型AOC、南非1南非2、南非3和亚洲1型。我国流行的口蹄疫主要为OAC三型及ZB(云南保山型)据观察,一个地区的牛群经过有效的口蹄疫疫苗注射之后,1,2月内又会流行,这往往怀疑是另一型或亚型病毒所致。这是因为该病毒易发生变异。该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冰冻情况下,血液及粪便中的病毒可存活120,170天。阳光直射下60分钟即可杀死;加温85?15分钟、煮沸3分钟即可死亡。对酸碱之作用敏感,故1%,2%氢氧化钠、30%热草木灰、1%,2%甲醛等都是良好的消毒液。

    [流行特点]

     牛尤其是犊牛对口蹄疫病毒最易感,骆驼、绵羊、山羊次之,猪也可感染发病。本病具有流行快、传播广、发病急、危害大等流行病学特点,疫区发病率可达50%,100%,犊牛死亡率较高,其他则较低。病畜和潜伏期动物是最危险的传染源。病畜的水疱液、乳汁、尿液、口涎、泪液和粪便中均含有病毒。该病人侵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也可经呼吸道传染。本病传播虽无明显的季节性,伹春秋两季较多,尤其是春季。风和鸟类也是远距离传播的因素之一。 [症状]

     该病潜伏期1,7天,平均2,4天。牛精神沉郁,闭口,流涎,开口时有吸吮声,体温可升高到4O,41?。发病1,2天后,病牛齿龈、舌面、唇内面可见到蚕豆到核桃大的水疱,涎液增多井呈白色泡沫状挂于嘴边。采食及反刍停止。水疱约经一昼夜破裂,形成溃疡,这时体温会逐渐降至正常。在口腔发生水疱的同时或稍后,趾间及蹄冠的柔软皮肤上也发生水疱,也会很快破溃,然后逐渐愈合。有时在乳头皮肤上也可见到水疱。本病一般呈良性经过,经一周左右即可自愈;若蹄部有病变则可延至2,3周或更久;死亡率1%,2%,该病型叫良性口蹄疫。有些病牛在水疱愈合过程中,病情突然恶化,全身衰弱、肌肉发抖,心跳加快、节律不齐,食欲废绝、反刍停止,行走摇摆、站立不稳,往往因心脏麻痹而突然死亡,这种病型叫恶性口蹄疫,死亡率高达25%,50%。犊牛发病时往往看不到特征性水疱,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胃肠炎和心肌炎,死亡率很高。

    [病理变化]

     除口腔和蹄部病变外,还可见到食道和瘤胃粘膜有水疱和烂斑;胃肠有出血性炎症;肺呈浆液性浸润;心包内有大量混浊而粘稠的液体。恶性口蹄疫可在心肌切面上见到灰白色或淡黄色条纹与正常心肌相伴而行,如同虎皮状斑纹,俗称“虎斑心”。

    [诊断]

     口蹄疫病变典型易辨认,故结合临床病学调查不难作出初步诊断。其诊断要点为:

     发病急、流行快、传播广、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且多呈良性经过;

     大量流涎,呈引缕状;

     口蹄疮定位明确(口腔粘膜、蹄部和乳头皮肤),病变特异(水泡、糜烂);

     恶性口蹄疫时可见虎斑心;

     为进一步确诊可采用动物接种试验、血清学诊断及鉴别诊断等。

     口蹄疫与牛瘟区别:牛瘟传染猛烈,死亡率高;蹄部无病变;胃肠炎严重;真胃及小肠

     3

3/169页

粘膜有溃疡。

    口蹄疫与牛恶性卡他热区别:后者常散发;口腔及鼻粘膜有糜烂,但不形成水疱;常见角膜混浊。

    [防治]

    口蹄疫宜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平时要积极预防、加强捡疫,常发地区要定期注射口蹄疫疫苗。常用的疫苗有口蹄疫弱毒疫苗、口蹄疫亚单位苗和基因工程苗,牛在注射疫苗后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力可维持4,6个月。一旦发病,则应及时报告疫情,同时在疫区严格实施封锁、隔离、消毒、紧急接种及治疗等综合措施;在紧急情况下,尚可应用口蹄疫高免血清或康复动物血清进行被动免疫,按每千克体重0.5,1毫升皮下注射,免疫期约2周。疫区封锁必须在最后1头病畜痊愈、死亡或急宰后14天,经全面大消毒才能解除。

    患良性口蹄疫之牛,一般经一周左右多能自愈。为缩短病程、防止继发感染,可对症治疗:?口腔病变可用清水、食盐水或O.1%高锰酸钾液清洗,后涂以1%,2%明矾溶液或碘甘油,也可涂洒中药冰硼散(冰片15克,硼砂150克,芒硝150克,共研为细末)于口腔病变处;

    蹄部病变可先用3%来苏几清洗,后涂擦龙胆紫溶液、碘甘油、青霉素软膏等,用绷带包扎;

    乳房病变可用肥皂水或2%,3%硼酸水清洗,后涂以青霉素软膏。患恶性口蹄疫之牛,除采用上述局部措施外,可用强心剂(如安钠咖)和滋补剂(如葡萄糖盐水)等。

    第二节 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动物及人共患的一种传染病。主要侵害生殖道,引起子宫、胎膜、关节、睾丸及附睾的炎症;母牛临床发生胎衣停滞、流产及繁殖障碍。

     因各种布氏杆菌对其相应种类的动物具有极高的致病性,并对其他种类的动物也有一定的致病力,致使本病能广泛流行。由于病原菌对人有很高的致病性,引起人发热,盗汗,无力,关节、头和全身疼痛,因此,加强对本病的监测和控制,保证人、畜健康是极其重要的。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接触性传染病。

    [病因]

     牛的布氏杆菌病大部分都是由流产布鲁氏杆菌所致的。本菌不仅能从损伤的黏膜、皮肤侵入机体,也可以从正常的皮肤黏膜侵人体内,不产生外毒素,其致病作用是内毒素。牛流产布鲁氏杆菌主要侵害牛,病牛在流产或分娩时大量的病菌随着胎儿、胎水和胎衣排出,流产后的阴道分泌物及乳汁中都含有病菌,被感染睾丸的精液中也含有病菌,可造成广泛传播。

     布氏杆菌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病牛直接传染,主要是通过生殖道、皮肤或黏膜的直接接触而感染。另外一种是通过消化道传染,主要是摄取了被病原体污染的饲料、饲草与饮水而感染。

    [症状]

     潜伏期为2周至6个月,母牛最显著的症状是流产,流产可发生于妊娠的任何时期,但多发生于妊娠后5,8个月。流产母牛有生殖道发炎的症状,即阴道黏膜发生栗粒大的红色结节,由阴道流出灰白色或灰色黏性分泌液。流产后常继续排出污灰色或棕红色分泌液,有时恶臭,分泌物延迟到1,2周后消失。如流产牛胎衣不停滞,则病牛很快康复,又能受孕,但以后可能还流产。如果胎衣停滞,则可发生慢性子宫炎,引起长期不育。

     4

4/169页

     流产母牛在临床上常发生关节炎、滑液囊炎、腱鞘炎、淋巴结炎等。关节炎常见于膝关节、腕关节和髋关节,触诊疼痛,出现跛行。乳房皮温增高、疼痛、乳汁变质,呈絮状,严重时乳房坚硬,乳量减少甚至完全丧失泌乳能力。

     公牛感染本病后,出现睾丸炎和附睾炎。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流产胎儿和胎衣的病理变化,胎衣停滞以及长期不育,关节炎,公牛睾丸炎等都有助于本病的诊断。但为了确诊还必须用细菌学、血清学和变态反应等综合性实验诊断才能得出结果。

    [防治]

     目前对本病的治疗还没有特效药物,主要应当体现“预防为主”的原则。

     1(在未感染的健康牛群中,应主要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在购人牛只时必须从非疫区健康牛群中选择,而且要经过严格的反复检查,无布氏杆菌病的健康牛才能购人。购进后经1个月左右隔离并进行两次检疫,检疫结果为阴性者方可人群,发现疑似牛只时要及时采取措施;

     (2)定期检疫,每年春季或秋季对全群牛进行布氏杆菌病的实验室检验,检疫密度不得低于90%,在健康牛群中检出的阳性牛应扑杀、深埋或火化。非健康牛群的阳性牛及可疑阴性牛可隔离饲养,逐步淘汰净化;

     (3)对种公牛每年配种前,要进行布氏杆菌病的检疫,只许健康公牛参加配种;

     (4)犊牛于6月龄注射布氏杆菌19号苗或内服猪型2号苗之前应作凝集反应试验,阴性者进行免疫接种,并于1月后检查凝集价,呈现阴性或可疑者,须进行第二次菌苗接种,直到呈阳性反应为止。

     2(消毒:多次检出和隔离阳性牛后,必须将病牛污染的环境、分泌物、粪尿、厩舍、用具等用10%,20%石灰乳或3%苛性钠、3%来苏儿溶液等消毒。

     病死牛尸体、流产胎儿、胎衣要深埋,粪便发酵处理,乳汁煮沸后利用。疫区牛的生皮等畜产品及饲草饲料等也应进行消毒或放置两个月以上才允许利用。

    第三节 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发病后,常常侵害肺脏、消化道、淋巴结、乳腺组织,引起被侵害组织形成肉芽肿,以及机体的渐进性消瘦。

     本病在世界各国都有发生,特别是在养牛多而对结核病的控制不严的地区,其流行更为严重。多年来,国内对奶牛的结核病的防制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净化牛群中,取得了很多有效经验,从而,保证了奶牛的健康,成功地培育出了无结核病的健康牛群。 [病因]

     本病是由于分支杆菌属的细菌感染而发生的慢性传染病。其主要病原菌是牛型结核杆菌,但也有少数报道是因人型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

    [流行特点]

    病牛尤其是开放性结核病牛为主要的传染源。本病原随鼻汁、唾液、痰液、乳汁和生殖器官分泌物排出体外,能污染饲料、饮水、空气周围环境。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而感染,犊牛以消化道感染为主。本病多为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及外周及小环境不良,如牛舍阴暗潮湿、光线不足、通风不良、牛群拥挤、病牛与健康牛同栏饲养以及饲料配比不当、饲料中缺乏维

     5

5/169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