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珞珈中秋有感

 孙维宏的图书馆 2016-09-15

文/陈珞珈


中秋节的由来


我国古代帝王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北京就建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分别建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现在辟为了四个公园。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时代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宫廷的风俗后来逐渐传播到了民间。



  

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了“中秋”一词的记载,“中秋献良裘”,良裘即好衣裳“中秋夜迎寒”。但那时的“中秋”只是单纯的季节时间,并无节日之意。到了唐代,古代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所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赏月、吃月饼、赏桂、观潮等节庆活动蔚然成风。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了。



在我国的传统历法中,一年分为四季,每季三个月,将每一个季节分为“孟、仲、季”三个月,如孟春、仲春、季春、孟秋、仲秋、季秋等等,古代书法和国画的落款,都是用某年孟春、季秋等,而不写具体的哪一天,就是这个原因。仲秋处于秋季三个月的正中间,所以,祭月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正好处于秋季的中间(仲秋)和八月的中间,恰逢三秋之半,故称之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百姓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又称为团圆节。

中秋时节,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因此,后来祭月的成分便逐渐为赏月所替代。从2008年起,中秋节被国家定为法定的节假日。


陈珞珈2012年9月16日


中秋节的习俗
赏月
 


“一宵当皎洁,四海尽澄清”(朱庆余)。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古代严肃的祭祀后来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但未成风气。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店家酒楼都要装饰门面扎绸挂彩,夜市热闹非凡,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赏月的记载,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




到了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名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不少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大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但是,宋时的中秋还有另外一种情形,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到了明清时代,中秋节赏月的风俗依旧,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湖北黄石市的“酹江亭”,就是取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中的“酹江月”之意。




吃月饼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节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据说唐朝时期已经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但是月饼作为食品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则是宋代的事情。北宋皇室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南宋文学家周密在《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的名称。传说元末,人们还利用月饼来传递反元信息,说明当时月饼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明代文学家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写道:“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明代史学家沈榜在《宛署杂记》中描述北京中秋月饼盛况时写道,坊间市民皆“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饼中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书中还介绍了当时的制作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北京皇宫中特制的月饼“从下至上直径尺余,重有两斤。”因朱元璋是南方人,明代宫廷在中秋之夜大摆宴席吃螃蟹,演出中秋题材的神话戏曲,还摆上一张八仙桌,中间放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今天有些人家也是将月饼切了分给一家人吃。


清代,月饼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对制作月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明清时期,饼师已经把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一位清朝文人形容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和现在的月饼已经颇为相近了。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更加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还分成京式、苏式、广式、台式等不同风味。


关于月饼的起源有好几种说法。一说元代末年,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张士诚(或说是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动手起义杀“鞑子”(元兵),事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在后来很长的历史时期,直至到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月饼上还贴有一方小纸片,我在武汉的儿时,月饼里面都是有一张方形的纸片的!但近年的月饼已不见小纸片的踪影了。另有一说为,明洪武初年,大将徐达攻下了元朝的京城元大都(北京),捷报传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臣民。月饼从此成为中秋节“法定”的食品。

陈珞珈2012年9月16日



中秋节的传说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直烤得庄稼枯死,海水干涸,晒得民不聊生。有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教传武艺和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经过这里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长生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一半,能长生不老,服下此药全部,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神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子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轻而易举的骗过了后羿。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后院内宅,威逼嫦娥交出不死神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神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体立刻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也有一说说她飞到月宫里变成了三只脚的蟾蜍月精。)




傍晚,后羿回到家里,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情。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着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嫦娥每天都到月亮前来观望着丈夫。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和月饼,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在毛主席诗词中,也有“寂寞嫦娥舒广袖”的美丽诗句。


千古传说不衰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也还有其他几种版本或说法。一种说法是仙药有两粒:人服一粒长生,服二粒成仙。后羿拿回家给嫦娥保管,准备夫妻分食,然而却被意外打破了这个计划。




这意外是什么呢?一说是嫦娥因不知详情而全服下;一说是嫦娥是好奇而偷食;一说是嫦娥是故意盗之;一说是后羿冷落嫦娥,嫦娥伤心而去。服下了仙药的嫦娥身子渐渐飘离地面,而广褒清冷的天空中,该去哪里呢?抬头望见皎洁的月光,嫦娥终于决定向那轮圆月冉冉飞去。


传说中月亮里除了有玉免,还有蟾蜍,所以也称“蟾宫”。李白的《朗月行》说:“蟾蜍蚀圆镜,大明夜已残”。边元鼎在《八月十四日对酒》中说:“须臾蟾蜍弄清影,恍然不是人间景”。唐朝以后实行科举考试,都在秋天考,称为“秋闱”。明清以后的秀才参加乡试,正在中秋节前后,所以中了举人的人,就称为“蟾宫折桂”,在我国的很多砖雕木雕石雕里,都雕刻着这个典故。《红楼梦》第九回里,林黛玉听说贾宝玉要上学了,就笑道:“好!这一去,可是要‘蟾宫折桂’了!”


玉兔捣药
 


嫦娥身边有只可爱的玉兔,这是民间公认的。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的她想抓住什么压住身体使之不飞起来,便抱起了一直喂养的小白兔。白兔儿当然无法留住嫦娥,随她一起升上了月亮,与她永远相伴,成为神话中一抹可爱温馨的色彩。刘向的《五经通义》云:“月中有兔与蟾蜍”。


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西游记》中也有这只小玉兔任性溜下凡间,还挥舞起捣药杵与孙悟空对战的情节。我们在月夜中抬起头来,也许能从月亮上找到那只可爱的小兔子。
    

我们在古代小说和戏剧里经常读到“金乌西坠,玉兔东升”,意思是太阳从西边落下,月亮从东边升起,表示明月来临了。因为传说月亮里面有玉兔,就把玉兔用来代表月亮。古代神话里说太阳里面有一只金乌鸦,所以金乌就成了太阳的代名词。
 


 

吴刚伐桂
 


当我们仰望明月的时候,经常看见里面有些黑影,这便是传说中的吴刚在伐桂树。毛主席诗词中说“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吴刚砍桂的神话据说是在唐代演绎而成,在民间流传中也有不同的版本。

传说吴刚是天庭中的一位粗鲁的天将,被嫦娥的美丽深深吸引。他也不顾对方的拒绝,一次又一次地跑到月宫纠缠。嫦娥不堪其扰,于是指向月中的桂树说,它的枝条太长了,今夜你若能将它砍断,我便答应你的追求。痴心的吴刚心花怒放,心想这算什么难题呢,抡起斧头就砍。可他每次拔出斧头,桂树的树身便恢复如初。于是他一斧又一斧地砍,桂树总是不断,一直砍到了今天。李白在《赠参寥子》诗里面说:“相思在何处,桂树青云端”,就是说的这位痴情将军。
  

也有一种传说中吴刚是位凡人,说他是一位西河人,姓吴名刚,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里伐那株五百丈高的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得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的创伤就马上愈合了,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完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而他也永无休止地砍下去了。


 

朱元璋起义与月饼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地区的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元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得十分严密,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后来足智多谋的军师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刘伯温是一个诸葛亮式的人物。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现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起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百姓。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苏式月饼中间的那张小纸片,典故就是从这里来的。


无锡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红烧玫瑰糖芋头,据说也与此有关。相传蒙古灭宋之后,民族压迫深重,汉人时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约好中秋之夜一齐动手。为了取胜,人们要吃红烧芋头,象征“鞑子”人头落地,这就是现在中秋节吃糖芋头的来历。


陈珞珈写于2012年9月16日



中秋节短信

兹将千古名篇《水调歌头》送上,佳节夜与月共欣赏。这是苏轼在山东诸城做官时,中秋夜欢饮达旦,醉作此词以寄离别七年的胞弟苏辙的,苏辙博学,与苏轼齐名。此词一出,有关中秋节“余词皆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我想驾长风到天宫里去看看),惟恐琼楼玉宇(指月中宫殿),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月下跳舞,清影随人,天上怎么比得上人间幸福呢)转朱阁(月光照遍了华美的楼阁),低绮户(月光低低地照进雕花的门窗里面去),照无眠(照着相思的人不能入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圆应该无恨,但你为什么老在人们孤独相思的时候圆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月里的嫦娥,此指月亮。人不能被离愁别绪所束缚,让我们在千里之外共享一轮明月吧)。


陈珞珈2006年中秋节用此短信送友人




中秋节是人们团圆团聚的日子。月圆之夜凭栏远望,又生苍茫之感。人生幸事,莫过三五知已小酌,赏月叙旧,纵谈人生。然诸知已或忙于功业,或散于江湖,有心想见,无法相逢。珞珈怀旧,珞珈感恩,故发此短信,一寄思念之情,二表感激之意,尽在信中。遥祝佳节愉快!秋安珍摄!


陈珞珈2011年中秋节以此短信寄友人

《忆秦娥·中秋节》

陈珞珈

中秋节,四海同庆仰一月,仰一月,楼台笙歌,万民乐业。江山不废金秋叶,命运兴衰风与雪,风与雪,坦荡人生,笑谈风月。


陈珞珈2012年9月28日

秋叶静美

一叶落而知秋。当从枝头飘下来的时候,

它就诀别了春的鲜绿,夏的火红,

轻轻的回到了大地的怀抱。

金黄色的秋叶是对生命历程的记录,

是对壮美季节的讴歌,

是对辛勤收获的彩绘。

无论什么结局,它都不飘然和冲动了,

它太清楚春夏秋冬的变换与世态人情的炎凉,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地静静坚持着自己的操守。秋是深厚。秋是缄默。秋是成熟。秋叶静美!


                          陈珞珈2013年9月19日
中秋节寄朋友


明月几时有,把饼问青天?未知饼中馅,竟然比蜜甜。吾欲飞去唔君,又恐塔楼如林,高处有危险。只得寄短信,尽书吾祝愿。但愿人长久,咫尺共婵娟。              

 (陈珞珈修改朋友短信,并寄其他朋友)




中秋难见月


又是中秋,云雾重重锁蟾蜍。明月又显照九州,心如秋水逐波流,谁在弄箜篌?轻舞纤纤白玉手,仰慕神难收。夜色斑斓人风流,何处当沽桂花酒?嫦娥寂寞舒广袖,人间烦恼谁能丢?佳酿一醉休!

(2007年9月26日朋友LYJ为中秋作,

用短信发我)


霓虹辉映笑满楼,暮色已浓。车鸣袅袅心随风,往事忆从容。彩云绕月饰苍穹,依稀星空。中秋情寄相思语,乃君多珍重。 

(2007年中秋节朋友蜀立以短信发我)


明月秋风送鸿运,桂花香里话团圆;青花瓷里装美酒,千里之外共举杯。

(2010年中秋节朋友骆诗文以短信发我)


古来万事若流水,唯有明月共此时;千山万水隔不断,每逢佳节倍思亲。

(2009年10月3日朋友姚云以短信发我)


清酒满,清辉照,瓦上落花花落道;桂枝轻剪天灯起,寒露尽湿,一月共赏,良辰共邀。

(修改朋友短信)



  

繁劳遇节暂歇身,小聚亲朋水也醇;心中若有明月在,阴晴圆缺都醉人。

(修改朋友短信)
  

风柔、雨润、花好、月圆,幸福生活比蜜甜!春去、秋来、似水、如烟,一年中秋在眼前!流年不复返,人生需尽欢!说一声珍重,祝中秋快乐!

(朋友短信) 

  

秋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花好月圆人团聚,祝福声声伴您行。

(朋友短信)


秋风起,桂花香,丰收之季要健康;红花谢,天转凉,秋天莫忘添衣裳;明月照,送吉祥,短信一条送安康。

(朋友短信)



  

送您一个月饼,以时时的温馨为皮,以天天的快乐为馅,以一生的平安制作,以一世的幸福烘烤,用我的祝福包装!

(朋友短信)
  

日圆,月圆,梦圆,团团圆圆!官源,财源,路源,左右逢源!人缘,福缘,份缘,缘缘不断!情愿,心愿,意愿,愿愿随心。

(朋友短信)
  

中秋送花篮:有玉兰,万事不难;有茉莉,事事如意;有秋菊,年年有余;有火鹤,红红火火;有牡丹,一生平安。

(朋友短信)
  

秋心如海复如潮,总似秋韵在今朝。漠漠郁金香在臂,润润古玉佩当腰。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明晓月圆中秋夜,愿君开怀安康笑。

(朋友短信,改龚自珍诗)

《己亥杂诗》  唐·龚自珍
  秋心如海复如潮,
  但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
  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
  声满东南几处箫。
  斗大明星烂无数,
  长天一月坠林梢。




白露至,天转凉,鸿雁群飞翔;落英舞,寒雾涨,莫忘添衣裳;红花谢,绿林黄,为您送吉祥;睡莲醉,丹桂香,天道酬勤身安康!

(朋友短信)
  

落叶知秋,情谊如酒,风渐凉时有喜更无忧;岁月流走,蓦然回首,一声问候醇绵依旧。

(朋友短信)
  

邃空明月又一轮,朋友常在耳边闻,惟愿中秋佳节时,乐事乐物又乐人。

(朋友短信)

秋风渐凉,秋夜漫长,轻声问候,现在怎样?是否劳累,是否很忙,换季之时,注意健康。多喝开水,多添衣裳,早晚天冷,小心着凉。保重身体,节日吉祥。

(朋友短信)


  

月又圆,岁月年年梦似前,梦似前,感慨几许,欢乐几番。庸人自论短与长,智者笑看风云淡,风云淡,月盈月蚀,天道自然。

(朋友短信)
  

秋已至,天转凉,鸿雁下斜阳;红花谢,绿林黄,莫忘添衣裳;欲惆怅,享阳光,天簌语铿锵;桂树茂,菊散香,徐风携清凉,多安康。

(朋友短信)
  

我遣一叶舟,载走您的愁;我执一片月,照您睡无忧;我奉一樽酒,但求人长久;我劝西风起,赠您一江秋。

(朋友短信)

 



鲜花或雅或艳,总栽在花盆里;月亮或圆或缺,总挂在天上;情谊或远或近,总留在记忆里;朋友或兄或弟,总记在心中。

(修改朋友短信)
  

一生相识,来自天意;一份真情,来自秋季;一分美丽,来自惦记;一分祝福,来自心底。

(朋友短信)
  

月到中秋分外圆,情至深处口难言;嫦娥应悔偷药事,学生常感栽培恩。茱萸仅系手足谊,短信喜传师生情;桃花潭畔汪伦送,野马群中伯乐知;星月能有映辉日,师恩堪比中秋月!

(2007年中秋节我的研究生发给我的短信)
  

好累呀!我和太阳打了一天的架,想夺个月亮送给您,没想到那家伙不给我面子,我一气之下给揉成了月饼,您不介意就收下吧!

(朋友短信)


  

月饼诗解
  

李白的月饼:床前明月光,月饼收一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的月饼:细草微风举,今年送礼多。何物能摆阔,月饼一千多。

柳宗元的月饼:无权鸟飞绝,退休人踪灭。离岗蓑笠翁,独叹水中月!

苏轼的月饼:明月几时有,举饼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月饼卖几钱?

徐志摩的月饼:悄悄的我收了,正如你悄悄的送,我挥一挥衣袖,来年你还送不送?

琼瑶的月饼:我有一块月饼,不知与谁能共?多少秘密在其中,送饼之人能懂。饼外含意很重,饼内目的重重。迎来送往俱无踪,徒留一帘幽梦!  

(朋友短信)



中秋诗词


《忆秦娥·中秋节》 

陈珞珈


  中秋节,四海同庆仰一月,仰一月,楼台笙歌,万民乐业。江山不废金秋叶,命运兴衰风与雪,风与雪,坦荡人生,笑谈风月。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明月高万里,无声洒清辉,百年成一梦,莫负明月时。




《秋风词》  

(唐)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彩云追月/中秋》

(当代) 刘周


花在此时落,月在此时圆
人间天上,歌起舞飞旋
凤鸟还巢,更无狼烟
寂寞了美婵娟。
波涌万种缠绵,海底倒映天
不教浮云将月蔽,心想太平万万年
我有霓裳风吹动,水起涟漪歌抚平
云藏潜龙,月隐寒宫
云须染彩,月洒光晕
彩云追月,云掩秋空
月沾凉意,云载清风
才现欢欣,又惹愁生
 此忧谁解?谁是知音?

且饮此杯,共语升平

良辰易逝何如梦


——根据《彩云追月》乐曲填词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中秋见月和子由》

(宋)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是夜,贾客舟中放水灯。)
  青荧灭没转前山,浪飐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近有一孙,名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登楼望月》 

(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中秋》 

(宋)戴石屏


  把酒冰壶接胜游,今年喜不负中秋。
  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古朗月行》 

(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我的思念是圆的》 

(现代)艾青


我的思念是圆的

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圆的

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月赋
  谢庄-月赋


陈王初丧应刘,端忧多暇。绿苔生阁,芳尘凝榭。悄焉疚怀,不怡中夜。乃清兰路,肃桂苑;腾吹寒山,弭盖秋阪。临浚壑而怨遥,登崇岫而伤远。于时斜汉左界,北陆南躔;白露暧空,素月流天,沉吟齐章,殷勤陈篇。抽豪进牍,以命仲宣。

仲宣跪而称曰:臣东鄙幽介,长自丘樊,昧道懵学,孤奉明恩。



臣闻沉潜既义,高明既经,日以阳德,月以阴灵。擅扶光于东沼,嗣若英于西冥。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朒朓警阙,朏魄示冲。顺辰通烛,从星泽风。增华台室,扬采轩宫。委照而吴业昌,沦精而汉道融。
  

若夫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列宿掩缛,长河韬映;柔祗雪凝,圆灵水镜;连观霜缟,周除冰净。君王乃厌晨欢,乐宵宴;收妙舞,驰清县;去烛房,即月殿;芳酒登,鸣琴荐。
  



若乃凉夜自凄,风篁成韵,亲懿莫从,羁孤递进。聆皋禽之夕闻,听朔管之秋引。于是弦桐练响,音容选和。徘徊房露,惆怅阳阿,声林虚籁,沦池灭波。情纡轸其何托?诉皓月而长歌。歌曰:
  

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歌响未终,余景就毕;满堂变容,回徨如失。

又称歌曰:月既没兮露欲晞,岁方晏兮无与归
佳期可以还,微霜沾人衣!
陈王曰:“善。”乃命执事,献寿羞璧。敬佩玉音,复之无怿。


南朝谢庄所作,与宋玉《风赋》、谢惠连《雪赋》并称。



奇文共欣赏

这是我从《高考满分作文大全》一书中选出来的一篇关于中秋节和苏东坡李清照的文章。这是一个中学生在高考的考场上写的作文,被评卷专家打了个满分。此文有数奇:一在短短的考试时间里能写出如此言简意赅的美文,奇!二在紧张的考场里,一个90后的学生,居然将词坛大家苏东坡和李清照招致麾下,以这两位词坛日月词中的意境拟成“明月”和“黄花”两个标题,统领全篇,流畅成文,奇!三是一初生牛犊,竟敢,竟然在考场上给两位大词人各填了一首词,既合格律又评苏李,文美意深,奇!四是对两位古词人才高八斗命运不济的惋惜和评判,感悟独特,立意深刻,文采斐然,奇!


文中“东坡知道,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他这样一个生性放达之人”的入木之笔,引起了多少人的共鸣与叹息!古今英雄偃蹇,壮士扼腕,才智难申者何止东坡清照?可惜书中未注明此学生的姓名,但我想此人今后必成大器。现录下供朋友们欣赏,用陶渊明的两句话来说,便是“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陈珞珈   2012年9月16日




诗人 | 明月 | 黄花


一、东坡的明月 

浪淘沙

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


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


这首词是我特意写给贬谪之后的苏轼的。东坡的一生极尽坎坷:爱情曲折,仕途偃蹇,政治旋涡的挣扎,满腹冤屈难鸣。




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劫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为民。但是,东坡知道,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他这样一个生性放达之人。


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的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所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的超脱。

认识自我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豪放,淡泊,豁达,开明的苏大学士——一代顶天立地的文豪。


认识自我就是东坡的明月,照耀他走进了滚滚东逝的历史长河。




二、易安的黄花 


南楼令
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

家园破,一盏残酒。

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点愁。
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

黄花瘦,雁声断秋,

一溪落花漫汀洲,流离苦,几时休?


这首词是我填给历尽漂泊的李清照的。满腹感伤的奇女子,国破之凄,丧夫之痛,改适之苦。构成了自己凄苦奇特的人生。




从十六岁嫁给赵家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希望她是一个生活富裕,幸福美满,相夫教子的好妻子。但是,世事的变幻,战乱的离苦,易安虽寻寻觅觅自己的幸福,却总被黑暗的气息压得凄凄惨惨,在乱世中争渡、争渡,到头来也曾失归路,双溪上的扁舟载起了青春年少,却载不动满腔愁苦。

于是,易安挥洒愁闷,舍掉了手中易逝的黄花,看透了沧桑变幻的她,在雁字南归之时,勤修《金石录》,在梧桐冷雨之夜,考撰《漱玉词》,重新认识自我,易安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孤灯,凄楚蹒跚地走过艰难的岁月。

认识自我就是易安的黄花,随风而逝,哀而不伤,愁苦之中蕴含着辛勤和美丽,它的颜色虽与世人心中的颜色不同,却总能显出奇异的光彩。



中秋节歇后语


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
八月十五吃月饼——节日的美食
八月十五办喜事——人月共团圆
八月十五生孩子——赶上节了
八月十五看桂花——花好月圆
八月十五吃年糕——还早
八月十五看灯笼——迟了大半年
八月十五过年——差了节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