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24卦,复卦,下震上坤。一阳处于下,如大门初开,一路亨通。虽如此,但走到最后,第六爻的时候却“凶象”乍现,这是何意? 唐玄宗的悲哀 当年拨乱反正,终于开创了开元盛世。然随即之后大唐帝国便立刻走上下坡路,直至安禄山叛乱,一生伟业付之东流。其原因无非在于,盛世之后开始懈怠享受,结果一放就再也收不回来。 此便是“复卦”带给我们的警示。第六爻之“凶象”即是指,当小心翼翼维护的“阳”终于茁壮而起,此时并不是应该停下享受成果的时候,反而更应该一如既往的去维护,否则便跌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古语言:善始易,善终难,其意也便在此。 不过,处于事业顶峰的维护与初创时期的维护截然不同。初创时,一切皆无,每前进一步都是一大步,而处于顶峰时,上升空间骤然缩小,即便尽心尽力的维护也未必见得会有多少明显的成效,但要是不维护,那就真的会一落千丈。也就是说,顶峰时期再做事,属于“做了难进不做就退”的尴尬境地。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善始未善终,也不只是懒惰的原因,而是没有了曾经的成就感。 境遇不好时,头破血流的去突围;境遇好了,还要费神费力的去做大;当终于走到了顶峰,却还不能停下歇息……人的一生似乎总在劳累奔波中,那有没有不累的人生? 殷素素张翠山的牺牲 冰火岛上,一对夫妻,一个孩子,一个老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无世俗烦扰,温饱即可,除了环境稍微恶劣以及月圆之夜的惊悸之外再无任何不快。一切宛如世外桃源,而纵是那两点的不称心,他们也在十年的时间里慢慢的容纳和克服。 生活自足,精神愉悦,这似乎是人人向往的“不累”的人生。可是,他们,殷素素和张翠山毅然决然的选择返回了中原,继续着“烦累”的人生。 是他们身在福中不知福吗?非也!殷素素曾说,他们可以与世隔绝,但是无忌呢?他们不能让孩子一辈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所以,他们牺牲了自己“桃源式”的梦想,而返回了现实,这才有了后来的武当喋血。 寻一个远离都市的僻静之地,清汤寡水,与世无争,固然是美好,可自己可以,怎么也能让孩子也可以?孩子需要玩伴,需要烟火气。何况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怕也是难寻到真正的“世外桃源”之地了吧?就连终南山不也因四方游客的纷至沓来而少了些仙家之气吗? 人,只要活着,就必须要承受“累”。都说小县城比大都市悠闲,可难道没看到小县城的人依然要为衣食住行奔波劳碌,空闲时间多了,也就有时间扒扒各个八卦,应付各种琐事争吵,这不也是另一种的“累”? 谁也别羡慕谁,大事业有大事业的“累”,小事业有小事业的“累”,干不成事“累”,干成了事也“累”,从生到死一刻也不能松懈。“活”这个字有“水千口”,意思就是“活着就要千山万水去找吃的”,靠什么去找?当然是脚,走那么多路能不累吗? 但尽管如此我们也不应沮丧。虽然从来没有“不累”的人生,却有值得的“累”和不值得的“累”。虽然管不了“身”却能管得了“心”,譬如苏轼,硬是把别人的苟且活成了诗。 最后以李春波的《一生一世》歌词作为结尾:“一生一世会有多少辛酸滋味,不是什么都可以轻易挽回,爱人总是要学会给予安慰,欢喜悲伤不要都说无所谓;一生一世会有多少夜不能寐,把握机会要懂得知难不退,心碎疲惫时要执着去面对,就会拥有属于自己的陶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