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服装打版服装打板教程裤子打版方法O式第5讲

 我是枪手大伟 2016-09-15


核心提示:对于裤子主要由臀上臀下两部分组成,这一讲主要对裤子臀下部分做详细讲解,裤管的造型设计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五讲:裤管部分造型设计原理(臀下部分设计)

对于裤子主要由臀上臀下两部分组成,这一讲主要对裤子臀下部分做详细讲解,裤管的造型设计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直筒裤设计原理

 
图5-1

 
图5-2

管前倾1厘,按照裤长要求补出膝围下面部分就是直筒裤的纸样(图5-1、图5-2),腰口设计见后面第十讲。

二、大脚裤设计原理


图5-3

 
图5-4

大脚裤是在直筒裤的基础上,将腰口的省道合并(根据需要可部分合并)脚口展开形成的(图5-3、图5-4),腰口设计见后面第十讲。

三、小脚裤设计原理

 
图5-5

小脚裤的脚口围小于腿根围,即裤子的裤腿从腿根到脚口的围度逐渐缩小呈圆锥形。下面我们取女中号(M)人体尺寸进行设计讲解。

规格设计:

裤长(L): 100厘米(含腰头宽4厘米)

腰围(W): 70厘米

臀围(H): 90厘米

膝围(KF): 未定

脚口(CF): 未定

大腿长 28-30厘米

直档深:24厘米(含4厘米腰头)

 图5-6

小脚裤的脚口收小,我们以裤腿前后中心线为分界线将裤腿分为两部分来讲解,下面首先以直筒裤为参照,讲解裤腿的组成原理,然后在直筒裤的基础上运用圆台展开原理和窿门切线原理变化出小脚裤(图5-6)。

(一)、前后中心线外侧裤腿设计原理

直筒裤由上图可以看出前后中心线外侧近似为半个圆柱形,当膝围收小时变成小脚裤时符合圆台展开原理,所以前后中心线的外侧可以直接运用圆台表面展开原理进行脚口变小(图5-7)。

圆台表面展开成扇面形

 图5-7

 
图5-8

上面结构图经过1厘米的裤管前倾、1厘米的前后中心线侧旋。

因为裤管前倾1厘米,所以侧缝线和内缝线同时向前移1厘米。又因为前后中心线侧旋1厘米,所以前后中心线同时向前移1厘米,内缝线向前移2厘米,前后脚口和膝围互借2厘米。

根据圆台展开原理,直接连接前后片臀围侧缝点和膝围大点,再取前后膝围的四分点分别作前后侧缝的垂直线(图5-8)。

(二)、前后中心线内侧裤腿设计原理

所属相册:微信公众号服装打板技术fzdbjs 
 
图5-9

腿部前后中心线内侧是由三个面组成的复合几何体,前后中心线到前后窿门中心线之间是两个近似为矩形的平面,裆部是一个U形平面。怎么才能将前后中心线内侧膝围进行收小呢?这里就要运用到切线原理(详细原理见“O”式配袖)(图5-9)。

1、切线原理在前裤片中的应用

对于切线原理一共有三种状态,下面先以前裤片膝围以上部分为例进行讲解。

(1)、第一种情况前膝围以前中心线两边平分,O点正好落在前窿门中心线M上时,则就直接在内缝线N上取G点,过G点作前窿门弧线的切线,切点为C(图5-10)。

 图5-10

 
图5-11

量取切点C到腰口线J点之间的弧线距离,然后从腰口线J点在前窿门中心线上量取等长距离点D,即JC的弧长等于JD的直线长(图5-11)

 图5-12

过窿门端点A做切线的垂线交于点B,截取DE等于CB,过E点作垂线EF等于AB,将弧线CA搬到DF的位置(图5-12)。

 图5-13

过O点将前窿门中心线M延长,在延长线上作FL等于AG。再连接IL,过IL的中点Q作IL的垂线。此时裤管上的原来的中心线就会产生偏斜,我们将偏斜的这条线叫做新的中心线,膝围下面的裤管和腰口的省道等都是以新的中线为参照设计的(图5-13)。

 图5-14

因为膝围以下的裤管是一个规则的矩形或梯形,所以以新的中心线为对称轴直接将膝围以下的裤管画出,对于前裤片臀下部分的造型就设计完成了(图5-14)。

(2)、第二种情况前膝围以前中心线两边平分,O点落在前窿门中心线M的内侧时,则就同时在N线的内侧截取GP等于HO,过P点作前窿门弧线的切线,切点为C(图5-15)。



图5-15
 


图5-16

量取切点C到腰口线J点之间的弧线距离,然后从腰口线J点在前窿门中心线上量取等长距离点D,即JC的弧长等于JD的直线长(图5-16)。

照片名称:517
 过窿门端点A做切线的垂线交于点B,截取DE等于CB,过E点作垂线EF等于AB。将弧线CA搬到DF的位置(图5-17)。

 

 

图5-18

过O点作一小段竖直线,在竖直线上作FL等于AG,再连接IL,过IL的中点Q作IL的垂线,此时裤管上原来的中心线就会产生偏斜,我们将偏斜的这条线叫做新的中心线,膝围下面的裤管和腰口的省道等都是以新的中线为参照设计的(图5-18)。

照片名称:519 
 图5-19

因为膝围以下的裤管是一个规则的矩形或梯形,所以以新的中心线为对称轴直接将膝围以下的裤管画出,对于前裤片臀下部分的造型就设计完成了(图5-19)。

(3)、第三种情况前膝围以前中心线两边平分,O点落在前窿门中心线M的外侧时,则就同时在N线的外侧截取 HO等于GP ,过P点作前窿门弧线的切线,切点为C(图5-20)。

 图5-20

图5-21

量取切点C到腰口线J点之间的弧线距离,然后从腰口线J点在前窿门中心线上量取等长距离点D,即JC的弧长等于JD的直线长(图5-21)。
 
 图5-22

过窿门端点A做切线的垂线交于点B,截取DE等于CB,过E点作垂线EF等于AB。将弧线CA搬到DF的位置(图5-22)。

 图5-23

过O点作一小段竖直线,在竖直线上作FL等于AG,再连接IL,过IL的中点Q作IL的垂线,此时裤腿上的原来的中心线就会产生偏斜,我们将偏斜的这条线叫做新的中心线,膝围下面的裤管和腰口的省道等都是以新的中线为参照设计的(图5-23)

 图5-24

因为膝围以下的裤管是一个规则的矩形或梯形,所以以新的中心线为对称轴直接将膝围以下的裤管画出,对于前裤片臀下部分的造型就设计完成了(图5-24)。

2、切线原理在后裤片中的应用

对于后裤片的切线原理在理论上是和前片一样也有三种状态,但在实际运用中只会出现上面的第二种状态,所以下面我们后裤片就以第二种状态为例子进行讲解。

 图5-25

后片膝围以后中心线两边平分,O点落在后窿门中心线M的内侧时,则就同时在N线的内侧截取GP等于HO ,过P点作后窿门弧线的切线,切点为C (图5-25)。

照片名称:526
 图5-26

量取切点C到腰口线J点之间的弧线距离,然后从腰口线J点在后窿门中心线上量取等长距离点D,即JC的弧长等于JD的直线长(图5-26)。
 
 图5-27

过窿门端点A做切线的垂线交于点B,截取DE等于CB,过E点作垂线EF等于AB。将弧线CA搬到DF的位置(图5-27)。

 图5-28

过O点作一小段竖直线,在竖直线上作FL等于AG,再连接IL,过IL的中点Q作IL的垂线,此时裤腿上的原来的中心线就会产生偏斜,我们将偏斜的这条线叫做新的中心线,膝围下面的裤管和腰口的省道等都是以新的中线为参照设计的(图5-28)。

 图5-29

因为膝围以下的裤管是一个规则的矩形或梯形,所以以新的中心线为对称轴直接将膝围以下的裤管画出,对于后裤片臀下部分的造型就设计完成了(图5-29)。

 图5-30

上图就是裤管前倾1厘米、前后中心线侧旋1厘米后,再运用圆台原理和切线原理变形完成后的裤子纸样(图5-3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