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秋:月夜有月饼,家人在家中

 青梅煮茶 2016-09-15



八月十五庆丰收,玉米棒子晃悠悠,

偷秋摸个大南瓜,来年生个胖娃娃。

 

仲秋月半,秋报丰收

 

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一年十二个月,每月月圆一次,十二度圆皆好看其中最圆是中秋。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农历七月、八月、九月是秋季,农历八月就仲秋”,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是八月的一半,所以“中秋”。

 

农历八月十五,正是农作物成熟丰收的时节。

 

古人春天播种时祭祀土地神以祈求保佑丰收,叫做“春祈”;秋天收获后,还要祭祀土地神以神灵佑护,同时祭祀谷神以报告丰收,这叫做“秋报”。

 

中秋节日的一个源头就是秋报的遗俗,所以中秋节又被称作“秋收节”自古以来人们在这个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

 

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描写:个个粮仓都装满了粮食妇女孩子喜气洋洋然后宰杀一头长着弯弯双角的黑唇大黄牛用来祭祀土地神和谷神 

 

庆祝丰收之外,有的地方还有“偷秋”的风俗,就是在中秋夜里去别人的田地里偷瓜果,主要是南瓜,偷来后放在小媳妇的床上,祈求能够有孕,来年“结瓜生籽(子)”。

 



一轮圆月心中挂一块月饼嘴边尝

一方圆桌齐围坐一家团圆心中乐。

 

中秋望月,人月共圆

 

天上月圆地上人圆“花好月圆人团聚”乃是中国人最向往和最珍贵的人间美景。看着天上的圆月就自然联想到人间的团圆。

 

中秋这一天已经结婚的女儿一定要返回夫家以喻团圆之意,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无论平时亲人是否分隔两地但只要这一天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人们就会感到格外的满足与欢畅。

 

在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中天人合一信仰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中国古人相信天上的某种现象印证着人世间的某种现象二者遥相呼应。

 

月亮的阴晴圆缺恰好契合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和人生际遇因此当天空高高悬挂一轮圆月的时候,人们满心祈望人世间的一切都美满如意。

 

“圆”代表了圆满、周全和完备。对“圆”的期待就意味着天地万物都呈现出一种圆满美好的和谐状态。在这样的心理期待中八月十五的月亮作为一年之中最圆满的时刻就特别令中国人感到满意和满足。

 

中秋圆月引发了人们强烈的共同期许——团圆与和谐生活安定事业和顺家庭和美天下和平。

 



八月十五亮堂堂,我去河边看月亮,

天上月儿够不着,水中月儿捞不出。

 

中秋赏月,美丽神话

 

从科学观察来看,秋季地球与太阳的倾斜度加大,华夏大地上空的暖湿空气逐渐消退,而此时,西北风还很微弱。

 

这样,湿气已经消去,而西北风带起的沙尘还没起来,空气就显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所以八月十五的月亮看上去又圆又大,是赏月的最佳时节。

 

正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在全家人一起赏月的同时,老人会给我们讲美丽的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

 

嫦娥奔月

 

传说月亮上有广寒宫,嫦娥就居住在宫殿里,唯有玉兔相伴。

 

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飞到月宫,后来寞,非常后悔。

 

她就传话给丈夫说:等到八月十五的时候,你用面粉作子,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了。

 

后羿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到时候嫦娥果然从中飞来,夫妻重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就是从这里来的

 

玉兔捣药

 

说嫦娥吃了不死之药后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惊恐中她抓住了一直喂养的白兔。白兔随她一起上了月亮

 

白兔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玉兔每天夜里拿着玉杵,跪地捣制长生不老灵药。

 

吴刚伐桂

 

传说月中有桂树,树旁有一个砍树的吴刚。

 

吴刚由于犯了错误,被天帝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每砍一斧,斧子拔出来,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始终砍不倒这棵树。

 

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来惩罚吴刚。

 



中秋月光洒满地,妹妹月下拜嫦娥:

嫦娥你来吃月饼,让我长得俊如你。

 

中秋拜月,面如明月

 

从渊源来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这一天。

 

“秋分”在八月内并不固定在那一天,所以“秋分”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而祭月的时候没有月亮是大煞风景的,所以逐渐约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

 

而民间相应的祭拜月神嫦娥,要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民间由祭月神逐渐衍伸出女孩子“拜月”的习俗。

 

相传古代齐国有一个相貌很一般的女子,名叫无盐”,她幼年时就有虔诚拜月神的习惯,长大后有美入宫,却因为相貌平庸未被宠幸。

 

八月十五赏月,国君在月光下见到她,大吃一惊,发现原来相貌平平的在月光的照耀下,变得美丽出众,非常迷人。

 

于是无盐受到宠幸,后来又被立为王后,中秋拜月的习俗就是由此而来。

 

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所以少女拜月,就是祈求嫦娥赐予美貌,希望自己能“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本文系儒风大家原创,转载须注明:

[ 作者:儒风大家  来源:儒风大家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