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展馆设计 随着夜幕的降临,坐落在清华园东部的一座崭新建筑慢慢亮了起来,开始迎接她的第一批观众,这座建筑便是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9月11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仪式在该东侧大厅举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谢小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冯远先后上台致辞。最后,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会副委员长、清华大学发展研究会主任委员华建敏先生宣布清华大学艺术馆开馆。 仪式现场 华建敏先生宣布清华大学艺术馆开馆
开馆仪式结束后,在该馆南侧广场还举办了“博物馆之夜”主题活动,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副教授王之纲设计的3D建筑投影秀成为了当晚的亮点活动,影像在建筑中穿梭流动,缤纷幻化出达·芬奇手稿、佛光寺大殿、DNA双螺旋、玉兰花开等博物馆展览内容,建筑、动画、音响汇入炫动的洪流,打造了一场视听盛宴。 “博物馆之夜”活动现场图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黄如论馆)承载着几代清华人的心愿,特别是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加盟后,极大地丰富了清华大学原有的藏品资源。2003年,艺术博物馆与美术学院大楼同期启动国际招标。2012年,在张朝阳、施锦珊、莫天全三位校友联合推动下,艺术博物馆建筑破土动工。2013年1月,世纪金源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如论先生慷慨出资2亿元人民币,支持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建设,本馆也因此冠名“黄如论馆”。 本馆以“彰显人文,荟萃艺术,精品展藏,学术研究,内外交流,资讯传播,涵养新风,化育菁华”为基本定位,集收藏、展览、研究、教育等功能于一体,为高素质人才培养、高水平学科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一座广大师生身边的艺术殿堂,同时面向全社会开放,将成为艺术传播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建筑与空间 本馆由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马里奥·博塔(Mario Botta)担纲建筑设计。博塔先生曾主持多座一流博物馆建筑设计,对博物馆空间组织、场所与环境的解读都具有原创性和独特性,地域特征与时代精神完美地表现在他所设计的建筑上。 本馆是清华大学继人文图书馆之后落成的第二座博塔的建筑作品。占地约1.5公顷,总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其中展厅9000平方米;库房5000平方米;公共空间8000平方米;办公及研究用房3000平方米;设备用房5000平方米。 在空间设计方面,博塔努力做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先进,尽量满足较长时期的发展使用和扩建要求;最大限度提高空间利用率,合理组织功能空间,体现以展品和文物为本的原则,满足藏品和展品的陈列与展示,安全收藏与保护,科学研究、国际文化交流以及其他业务的需要;空间设计和配套设施符合各项工艺要求,具有适用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环境及建筑满足老年人、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的要求。 藏品 本馆现有藏品约13000余组件,主要来自美术学院历年的收藏、校友及社会贤达人士的捐赠。品类包括书画、染织、陶瓷、家具、青铜器及综合艺术品等六大类。其中: 书画类藏品1400余组件,时代自元至近、现代,作品中不乏丁云鹏、文征明、祝允明、吕纪、蓝瑛、陈洪绶、王原祁、王铎、华喦、郑板桥、罗聘、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等名家巨迹。 染织类藏品4600余组件,时代涵盖明清及近现代,工艺种类包括织锦、漳绒、妆花、缂丝等优秀品种;刺绣针法全面,拉锁绣、打籽绣、戗针绣、戳纱、辫子股等重要传统针法均有体现。 陶瓷类藏品3000余组件,自新石器时代至近现代,包括红陶、灰陶、彩陶、黑陶、原始瓷、青瓷以及色彩缤纷的颜色釉瓷和彩绘瓷等。 家具类藏品140余组件。时代自明至近现代,种类主要集中于桌案类、椅凳类和柜架类,有少量的床围、箱类家具。 铜镜藏品200余件,为校友王纲怀先生无偿捐赠。 综合艺术品4000余组件。
此外,还有一些书画、青铜器、甲骨、竹简、染织服装等艺术品,现分藏于清华大学图书馆、档案馆、校史馆以及建筑、人文等相关院系,数量约为8000余组件。 开馆首展的11个展览策划注重历史与人文、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科学、东方与西方的对话与交流。商代的青铜器跨越千年的历史河流与今人相遇;文艺复兴绘画大师达 · 芬奇的手稿穿越东西方的文化边界来到学术氛围浓厚的清华园;最时尚前卫的现代艺术作品融入科技的元素,用创新的智慧激发艺术的想象力...... 它们,来自东方与西方;它们,来自古代与现代;它们,来自艺术与科学......它们共同汇聚于此——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通向艺术之门的阶梯 带你进入奇秀瑰丽的艺术世界 开一扇窗 望尽古今艺术之流变 展览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馆首展分为常设展览和临时展览两部分,共计7个展览版块11个展览: 展览海报 展览时间:2016年9月11日起 常设展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9-13号展厅 展览简介: 本次“清华藏珍——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品展”囊括书画、织绣、瓷器、家具、青铜器五个艺术门类,共计五百余组件藏品。其中书画、瓷器、织绣和家具这四个门类的四百五十余组件藏品绝大多数来自于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旧藏。 展览亮点: 四百五十件清华大学经典藏品首次亮相;展览囊括书画、织绣、瓷器、家具、青铜器五个艺术门类。 “清华藏珍”书画展 翰墨丹青 10号展厅 书画展有明代吕纪《雪梅锦鸡图》、丁云鹏《洗象图》、祝允明《草书苏轼前赤壁赋》,清代王翬《仿江贯道雪溪唤渡图》、任伯年《苏武牧羊图》,近代齐白石《四季图》四条屏、徐悲鸿《九方皋》等煌煌巨迹。 丁云鹏 洗象图 明 (左)、张路 八仙图 明 (中)、 文征明 行书七言诗 明(右)
“清华藏珍”织绣展 丝绣撷英 9号展厅展 织绣展有明代刻丝凤穿牡丹团花,清代“无量寿尊佛”刻丝佛像、红纱地绣花金玉满堂女氅衣、蓝地刻丝云龙立水长袍等名品杰作。
展厅现场 “清华藏珍”瓷器展 晚霞余晖 13号展厅 瓷器展以清康、雍、乾三朝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瓷器为主,如清康熙胭脂水压手杯、清雍正釉里红龙纹油锤瓶、清乾隆青花竹石玉壶春瓶等名瓷精粹。 胭脂水压手杯 清 康熙(左上)、釉里红龙纹油锤瓶 清 雍正 (左下)、青花竹石纹玉壶春瓶 清 乾隆(右)
“清华藏珍”家具展 随方制象 11号展厅 家具展有明代黄花梨四面齐琴桌、黄花梨矮翘头案、黄花梨圈椅等传世精品。虽篇幅有限,难窥全貌,但仍可看作是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众多珍品的一个缩影。 黄花梨透雕背板圈椅 明(左上)、榉木矮南官帽椅 明(左下)、鸡翅木小圆脚柜 清(右) 展厅现场 “清华藏珍”青铜器展 其金孔吉 12号展厅 展览将展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艺术品共计 62 组件,以青铜器艺术的发展脉络分为四个单元:育成期、鼎盛期、转变期和更新期。本次展览的绝大多数展品为第一次与观众见面,其中包括旅鼎、师酉簋等颇负盛名的有铭铜器,也包括马永盉等艺术价值卓越的藏品。 马永盉 商代晚期(左)、师酉簋 西周中期(右上)、旅鼎 西周早期(右下) 展厅现场 展览时间:2016年9月11日—2016年12月9日 2016年12月20日—2017年3月19日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一层1-3号展厅 展览简介: 展览包含列奥纳多 · 达 · 芬奇的 60?幅《大西洋古抄本》手稿真迹、装置模型和《最后的晚餐》(约1611-1616,维斯皮诺临摹),同时并置呈现当代国际艺术与科学领域最新的艺术创作。展览从多领域、多角度阐释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跨越时间与空间界限,探寻物质与非物质因缘,激起东西方文化思潮碰撞,启迪人类文明时代方向,用“穿越”的勇气和眼光去寻找和发现其中隐秘的哲学意义和现实思考。 展览亮点: 1.60幅达·芬奇真迹首次在境外最大规模展览; 2.“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展示艺术与科学领域最新的艺术创作。
达 · 芬奇 带有螺纹后膛的大炮约1485(右) 展厅现场 展览时间:2016年9月11日—2016年12月10日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二层4号展厅 展览简介: 主旨在于通过展出一批有重要学术贡献和社会影响的清华学人手札,让观者近距离欣赏、品味大师们的手泽,从而感悟前辈学人的情怀与境界,唤起后辈学子对学术的向往,以及对前贤的景仰与缅怀。 展览亮点: 130位著名清华学人亲笔手扎首次集体亮相,清华档案馆珍贵资料首次与观众见面。
展厅现场 展览时间:2016年9月11日—2016年12月10日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三层展厅 展览简介: 学院传薪集中展示至今活跃在我国造型艺术、设计艺术界的骨干力量,以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师和毕业生 60 年来的佳作、力作、新作。旨在以国际视域、发展的角度,回顾学院 60年来的发展历程,思贤传薪、总结成果、凝心聚力、谋略未来。 展览亮点: 集中展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60年发展的优秀作品,从多学科多角度展示学院造型艺术与设计艺术的实力。 建筑设计作品展 雕塑作品展 绘画作品展 展厅现场 展览时间:2016年9月11日—2017年3月10日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8号展厅 展览简介 “清华简”属战国中期楚墓出土文物,数量一共约有 2500 枚(包括少数残断简),总字数近 6 万字,以经、史类经典为主。由于其在秦之前就被埋入地下,未受到“焚书坑儒”的冲击,所以能够最大限度地呈现先秦古籍的原貌。对于了解中华文明的初期面貌和发展脉络,研究简牍形制和古文字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览亮点 展览对“清华简”研究成果进行全面展示,使观众更深入地了解“清华简”的学术价值。 清华简 嗤法(左)、清华简 金滕(右) 展厅现场 展览时间:2016年9月11日—2017年3月10日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7号展厅 展览简介 展览中展示中国营造学社简史及学术成果,并对梁思成等学界先驱对中国建筑史学的建构过程进行扼要梳理,使读者能藉此对感受中华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对梁思成等的学术贡献有更好的了解。 展览亮点: 展览将展出较多的古代建筑文献、梁思成的手绘图稿,以及著名古建筑模型,充分展示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木塔 梁思成绘 中国建筑主要部分名称图 梁思成绘 展厅现场 展览时间:2016年9月11日—2017年3月10日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14号展厅 展览简介 通过对张光宇、庞薰琹、雷圭元、白雪石、俞致贞、祝大年、张仃、吴冠中八位老一辈艺术教育家的经典作品,展示了一个时代的诗意图景,看到一个独立学派相互关联的总体面貌,并与他们作品跳动的诗心对话,追寻他们的探索创新精神和高远人格境界,直至他们的心源之境;同时,让社会各界更进一步看到“清华美术学派”的源流和底蕴,以及这个学派对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的贡献和意义。 展览亮点 展览汇集清华美院八位艺术大家的经典作品,从一个侧面体现我国现当代多元美术创作和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方向与成就。 庞薰琹《地之子》
展厅现场 票务信息: 开放时间:9:00—17:00(16:3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门票价格:普通票20元/人 对话列奥纳多·达·芬奇/第四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特展门票:60元/人 校友购票八折,每月第一周周四为校内师生免费参观日 现役军人、1.2米以下儿童、60周岁以上老人、残疾人评有效证件免普通门票,大中小学生普通门票八折,团体购票九折。 购票方法:现场购票(仅限当日门票)或者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官网购票。 地 址:清华大学校内的主楼东侧、美术学院北侧,近邻清华大学东南门。 -艺术联盟投稿或商务合作- 请发邮件至 2231196859@qq.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