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点 ]“红颜祸水”?美人有话说

 汉青的马甲 2016-09-15


汉成帝婕妤赵合德入宫的时候,一位博士预言说“此祸水也,灭火必矣。”根据五行学说,汉为“火德”,而水能灭火。


此后,就称“引致损失”的女性为“祸水”。


从此,不管是汉朝之前,还是之后,但凡有女性的身影,“红颜祸水”这个词就出来冒个泡。


姑娘们表示,不服。




苏妲己表示 意料之外



在与帝辛的战争中,我的部落战败,于是我成为战争的牺牲品。


那时候正值青春少女,骨肉婷匀,眉宇清秀,可是帝辛已经是六十岁的老爷爷了。


谁知他看到我如狼似虎一般,每天荷尔蒙、多巴胺爆棚。


早就知道他好色如命,岂料他连正经事儿都不做了。


一个血气方刚,孔武有力,能手格猛兽,神勇冠绝一时,而且能言善辩,还兼通音律的帝君怎么能变成这样呢?


于是, 后人纷纷为他找“借口”,归结于我。如果知道后人如此“懂事”,他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一切都要从“比干之死”说起,看看后世怎么一步步把我“逼良为娼”的:


春秋时期,比干的死还只限于“比干谏而死”;


到了战国时期,屈原说他是被投水淹死,吕不韦的门客则说他是被剖心而死;


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说是纣王剖开他的心是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想看看“圣人”的心是不是七窍。


天啦噜,他也太能胡诌了。但是,这还不算结束,自从我从默默无闻出现在历史中,后是文人和政客终于找到噱头。


晋朝,皇甫谧因为职业是医生,写些文史文章的时候,就犯些职业病,又脸不红、心不跳地说,在我的怂恿下,还解剖了怀孕的妇女,要看看胎儿形状。


《列女传》这部“妇女生活准则的教科书”历数我千宗“罪状”,教导女性:要做一枚安静的女子,不要像苏妲己一样惹是生非。


《封神演义》更把我变成心狠手辣、蛇蝎心肠的为狐狸精,作者的脑洞真是大开。


这些罪状,我不认。


第一,帝辛生性好色,就算没有我也会沉迷温柔乡;第二,帝辛一直刚愎自用,崇武尚战,臣民早就怨声载道了,我只是恰巧出现而已。




褒姒开玉口,连珠炮语



苏姐姐确实冤枉。


我生活的时代还没有关于姐姐的狼藉声名,谁知发展到21世纪,苏姐姐却成为“红颜祸水”的第一代表。


说起“红颜祸水”,我也真是无奈。


周幽王本性又懒又偷,而且还两眼无珠任用奸臣,再加上苛捐杂税,百姓怨声载道,以至于内奸外敌来袭,国破家亡。


但是一些野史、小说却把这所有的罪名,怪到我“不笑”的罪名上,要是这么简单,还要政治、经济何用?


不笑,是错;

笑了,是过。


做女人  真难。


我们的一切事迹任凭文人书写,他们只想着取悦读者、禁锢女性,却苦了我们,有口难辩,真是哑巴吃黄连,有口说不出啊。


所以后辈武则天是个聪明的女子,在死后也只敢给自己留一个无字碑。


也许她太知道了, 在一本女性无声的史书上,说什么都要惹生非。


但是,若说女性是祸水,确实有些女性能搞事儿,比如狠绝的丑女贾南风、老吹枕边风的间谍西施和貂蝉。


但是,“红颜祸水”

把所有的女性都涵盖进去,

就不应该了。


那么,将千古第一英雄女娲置于何处?贤良能干的长孙皇后、马皇也是祸水吗?巾帼不让须眉的花木兰也是祸水吗?


21世纪的姑娘们也挺委屈的:


穿衣服漂亮点惹事上身,都会被喷“红颜祸水”;

儿子跟亲妈有矛盾了,媳妇儿就是“红颜祸水”;

男女不顾家长反对私奔了,还是“红颜祸水”;

某个机构为了规范官员的行为,规定不准配备女秘书,潜台词就是:“女人”是干部行为不规范的“根源”。


你说这两个人甚至一群人的事儿,怎么只让一个小姑娘承担呢?


听到这些,我真的想再次哈哈大笑。


(不好意思,各位,一激动就说多了,其实我还是那个沉默内敛的褒姒。)




杨玉环回眸,一脸冷酷



苏姐姐,褒姐姐,你们二位息怒。这也是人之本性,见怪不怪了。


人也是动物,有欲望。就像熊孔雀看到母孔雀,就想开瓶取悦。


人看到眼中的漂亮女人,自然也是把持不住。


我很无奈地承认:我们太美。但是我们的美不是罪过。


你们看,引起两国血战十余年的绝色美女海伦,没有被当作“红颜祸水”,反而被当作美、爱和性的完美统一。


让英国爱德华国王不爱江山只爱美人而为之逊位的美国寡妇,也没有被看作“红颜祸水”,反而被看作是爱情至上的现代灰姑娘。


追求美,

才是正常的人。


不正常的是,我们的男人得需要别人担责为自己赢回尊严,而让女人背黑锅是最简便易行的,因为女人就没有为自己辩驳的机会。


事成,自然归功于仁人志士;事败, 当然归咎于红颜祸水。


不正常的是,我们的男人有着人人皆有的欲望,但是却控制不了自己的小帐篷,以至于人性占下风,兽性占了主导。


不正常的是,后世写书者追不到美人,便说美人有毒。


不正常的是,我们的男人一手操控着整个天下,当他失控,整个天下都失控了。


都说,唐朝落败始于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始于我“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就像褒姐姐说的,哪有这么简单的事。


但是,索性,还是有人为我们女性说话正名的。


我家直系后辈僖宗逃难再一次经过马嵬坡,有人在驿馆题诗讽说:


“马嵬烟柳正依依,重见銮舆幸蜀归。

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我那时真的感动得要哭了。


还有国骂牛人周树人在《花边文学·女人未必多说谎》中一针见血


“关于杨贵妃,安史之乱以后,玄宗逍遥事外,倒说是许多坏事都由她……就是妲己、褒姒,也还不是一样的事?女人替男人伏罪的历史,真是太长远了。”


所以,姐妹们,不必惊慌,不必气愤,公道自在人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