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觉闲眠百病消

 蜀山玉 2016-09-15

 睡眠是人的一种周期性的生理现象,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内容。人的生理活动需要消耗营养物质,同时也要新陈代谢,进行到一定程度,中枢神经系统便开始发出信号,催促睡眠。如果拒绝睡眠,就会造成过度疲倦,生理功能发生紊乱,而睡眠则能消除疲劳,使人恢复精力。所以长沙马王堆汉墓竹简《十问》曰:“为道之百编,而卧最为首。”

道教养生法把睡眠作为养生手段,提出了诸多睡眠方法。首先,道教养生认为,睡眠要有合适的卧处。张杲《医说》中曰:“卧处不可以首近火,必有目疾;亦不可当风,必患头风等疾。背受风则嗽,唯胸无禁。善调摄者,虽盛暑不当风及露下久卧。”

《三元延寿参赞书》规定了许多睡眠宜忌,如“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为痹;凝于脉,为血行不利;凝于足,为厥。烛灯而卧,神魂不安。卧宜侧身屈膝,不损心身。觉宜舒展,精神不散……寝不得言语。”“卧不可以脚悬踏高处,久成肾水虚冷,足冷。”“卧习闭口,气不失,邪不入。若张口,久成消渴,失血色。又夜卧勿覆头,得长寿。濯足而卧,四肢无冷。”“雷鸣时仰卧星月下、倮卧当风中、醉卧以人扇之,皆不可。”这些都是传统养生方法的重要内容,是道教对睡眠养生的经验总结。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患有失眠症,饱尝失眠的痛苦,道教认为,睡眠应先清心才可入睡。《老老恒言》曰:“少寐乃老年大患。《黄帝内经》谓卫飞小得人于阴。常留于阳,则阴气虚,故目不瞑。载有方药,罕闻奏效。邵子曰:‘寤则神栖于目,寐则神栖于心。’又曰:‘神统于心。’大抵以清心为切要,然心实最难把捉,必先平居静养,入寝时,将一切营为计率,举念即除。渐除渐少,渐少渐无,自然可得安眠。”

下面介绍几种道家睡眠养生的方法:

1.床上用品要适宜

被褥要软轻舒适,经常晾,勤拆洗。枕头高低要相当,一般成人枕头高5~8厘米为宜,枕芯应选用透气性大、流动性好的荞麦皮、谷壳最理想。

2.睡前不饮食

临睡进食,易增加胃肠负担,使人撑胀饱闷,既影响入睡,以易导致肥胖。另外,晚间要忌用浓茶、咖啡和酒。在睡前喝杯热牛奶或听听音乐,能帮助机体放松,容易入梦乡。

3.避免剧烈地活动

临睡前避免跑步、打球等剧烈活动。它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脏腑代谢率增强而导致不易入睡。

4.睡中不蒙头

蒙头掩面,呼吸困难,容易吸入自己呼出的大量二氧化碳及身体蒸发出的有害物质,不利于身体健康。

5.睡眠姿势要科学

仰卧睡眠,人体肌肉不易放松,且手易搭胸,多生噩梦;伏卧睡眠压迫胸部,影响呼吸心跳。右侧卧位最为科学,心脏不受压迫,呼吸通畅,还有利于胃的排空。

6.头朝东睡

由于地球轴心为南北、东西向旋转,睡觉时头朝东与地球旋转方向恰好一致,身体得以放松,使人感到舒服而能充分地睡眠。

小知识 不觅仙方觅睡方

陈抟,因其隐居华山,故称华山处士。陈抟是著名的养生家,著有《无极图》、《指玄篇》、《胎息诀》等养生著作,发明了著名的“睡功”养生。陈抟常常一睡百余日,世称“以睡玩世”。据宋代《清异录》载,刘垂范曾拜访陈抟的学生寇朝一。寇朝一从陈抟处学到了睡功的皮毛。刘垂范在外间等候,听到里面寇朝一鼾声如雷,雄关可听,出来后对旁人打趣说:“寇先生睡中有乐(乐曲),乃华胥调双门曲(喻两个鼻孔)也。”学生尚且如此,可知其师陈抟睡功如何了得。因此后人有诗云:“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