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懂这七首诗词你就读懂苏轼这一生

 轻风的起点 2016-09-15


文/简书作者:诗词铺子杨掌柜



阅读方式:可以分七次阅读,安逸闲适;可以一次阅读,酸爽过瘾



第一首诗: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年轻时候的求学之路和取士之路,走的非常顺利。这条路有的人走了一辈子,穷经皓首也没有走通,而苏轼几乎是开着悍马一路畅通。


公元1056年3月,21岁的苏轼同父亲苏洵及弟弟苏辙一起出川,这是他的第一次长途旅行,父子三人联手前往开封博取功名。(一、二、三!加油!!!)


同年8月,连热身运动都没做,苏轼轻轻松松地通过了开封的府试。


第二年正月,开始参加礼部的考试。在笔试中,苏轼六百多字阐述的“为政的宽与简”秒杀其他众考生,征服了各位考官。但由于主考欧阳修出现了严重的误判,他错以为这是自己学生曾巩的文章,为了避嫌,将这篇冠军文章降为了第二名。(要不要喊他黑哨呢?)


紧接着的礼部复试,苏轼以“春秋对义”获得第一。


在仁宗皇帝的殿试后,宋仁宗回到后宫兴奋地对皇后说“今天为子孙得了两个太平宰相”(指苏轼和苏辙)。主考官欧阳修更是对苏轼才华横溢的欣赏毫不隐瞒,也毫无顾忌,贴上两人合影的照片,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赫然写道: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


在四年后的制科考试中,世界头号种子选手苏轼更是破天荒地拿到了宋朝开国以来的最好成绩——第三等。(宋朝制科管理,一二等皆为虚设。在苏轼之前,只有一个人拿到了第三次等,其余人都在四等以下,所以苏轼是宋朝考试记录保持者)。



欧阳修毫不掩饰对苏轼的喜爱


就是再天赋异能,成绩再好的应届毕业生也必须从基层做起。苏轼拍完毕业照,摘掉博士帽之后,被分配的第一份工作是凤翔府签判,去陕西凤翔做市委书记的秘书。


以前都是集体行动,这是苏轼第一次要离开父亲和弟弟独自去面对职场和生活了,有一些小紧张、有一些小兴奋,还有一些小伤感。


弟弟苏辙来送行,一直从开封送到了郑州西门外,依依惜别。两个人约定好每个月都要通信,发送朋友圈,互相点赞。


苏辙与苏轼赴京应试时路经渑池这个地方,住在县中的僧舍之内,两个人一起在壁上题诗(小朋友不要模仿)。如今苏轼赴凤翔做官,又要经过渑池,所以苏辙想起那段往事,特意作了《怀渑池寄子瞻兄》:“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


苏轼在收到之后,秒赞,并且在评论栏里和了这首诗,就是这第一首诗,四个脚韵与原作相同,但是显然从立意上要高出弟弟一筹。


我们很难想象落在纸上的这一片明灭无常、浮生若梦的感悟竟是出自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人之口,完全没有“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揉造作,我们隐约从兄弟俩的交流中感受到了苏轼的人生观:人生的遭遇既为偶然,我们就应当以顺适自然的态度去对待。


这是苏轼在人生鸿旅起航之时的一种心态感悟,这首带有禅思的七律也成为他早期的名篇被广为流传,是他人生第一篇突破100000+的作品。



第2首:饮湖上初晴雨后


在苏轼回到中央任职的时候,正赶上王安石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激进的变法措施,引来了一片反对之声,这其中就包括苏轼。


那时候的朝廷几乎成了战场,每日的晨会都会爆发一场唇枪舌战,所谓的流俗派和通变派互相撕逼,从之乎者也的辩理到最后直接问候对方老母的爆粗。


当时的情况,王安石已然一手遮天,达到了他政治生涯的最高峰,苏轼的政友们或隐或退或被双规,一个个都离庙堂而去。时年苏轼三十六岁,血气方刚,自持才学,仍坚持与王安石的斗争。相对于王安石这个奥特曼而言,苏轼只能算是个初阶的小怪兽,三招两式过后,等来的是一纸被贬为杭州通判的圣逾。


这是苏轼政治生涯上的第一次挫折,让他明白了江湖险恶,动物凶猛。



世局如一桌麻将,洪波暗流,谁也不想点炮


杭州的闲适与苏轼的才情,融合得天衣无缝。苏轼到了这里才发现,“人间天堂”果然是不虚此名。“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从那一刻起,他就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城市,甚至于超过了他的家乡眉州。


苏轼已经把自己的人生踪迹融入了其中,杭城处处都能寻到他的身影。他在西湖畔的酒楼上写出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中国文学史最好的西湖诗,即便是最文人相轻地同行们,也公认这是最好的,没有之一。


苏轼先后两次在杭州任,他以一种文人士大夫的眼光和审美在经营着他的杭州。任何一件枯燥的政事和措施在他的手下似乎都带有了几分诗的美意和词的雅致。由于水灾,他主持修浚西湖,兴修水利,用从西湖里挖出来的葑草和淤泥,修筑了一条长达三公里,贯穿南北湖面的长堤,这便是著名的苏堤。


“苏公当年曾筑此,不为游观为民耳”,后世的杭州人提到苏堤都如是说。它不仅仅有着实实在在造福民众的功能,直到今天还成了一道不可磨灭的风景,苏堤春晓成了西湖十景之首,这不得不说是文化大师与众不同的魅力所在。



第三首:水调歌头


杭州任满,苏轼为了和弟弟离得近一些(当时苏辙在济南为官),自请调任密州太守,密州治所在今天的山东诸城一带。


密州不似杭州,没有青石小巷的婉约,没有古寺梵音的飘渺,更没有西子湖畔那一片隐隐绰绰的湖光山色。这里有的是旱灾蝗患,残雪枯木,满目萧然,苏轼显然没有预想到这里的困难,初来乍到,他和他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在这里,四十岁的苏轼在繁劳的工作之余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这种情绪来自于心灵深处,无法排遣。老朋友都好久没有联系了,弟弟苏辙虽然离得很近,但是各自忙于公务琐事,并没有机会相见(真是坑了哥了!),续弦的妻子王闰之一直默默地在照料着这个家,实在不忍心再让她听我的牢骚了。



还是哥俩炒辣椒吃着过瘾啊


那一年的中秋,苏轼在月光下一个人默默地喝酒,将人情世故,壮志未酬统统斟入酒杯一饮而尽。那一刻,他竟有了一种醍醐灌顶,大彻大悟的感觉。他举起手中的杯子,高声向夜空喊着:你可知天上的月亮什么时候能够圆满?你可知地下的兄弟什么时候才能团圆?你可知天宫的殿宇会不会很冷?你可知有多少不如意的事情充满人间?


这天上人间的对话,一定把站在一旁的闰之吓坏了,她想必从没见过丈夫如此大醉,连忙上前去搀扶。苏轼怔怔地对妻子说:“闰之,去拿笔墨来,我要给子由写信。”


月光下,苏轼饱含着深情为远方的弟弟写下了这篇旷世的《水调歌头》。后人评论家感叹: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第4首:江城子


苏轼自称“老夫聊发少年狂”在密州狩猎的时候只有40岁。而他的结发妻子王弗已经去世了整整十年。


在某一个晚上,苏轼忽然梦见了她。在隐约的梦境中,他回到了家乡眉山,看见王弗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心头有千言万语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梦里就这样相对无言,醒来时已泪流满面。


再也睡不着了,往事历历在目。苏轼翻身下床,饱含深情浓墨重笔地写下了这首《江城子》——中国诗词史上最牛的一首悼亡词。


王弗是苏轼在青神中岩寺读书时的老师王方的女儿,两个人“早恋”成功。十九岁的苏轼迎娶了十六岁的王弗。正是她的智慧,她的体贴,她的能干,她的温柔,相携苏轼走过了整整十一年的风雨历程,而这十一年,也正是苏轼初入社会最难走的阶段。两个人琴瑟相和,甘苦与共。


尤其是夫妇二人第一次离开父亲和兄弟,独立在外打拼的那段日子,日子非常难挨。由于苏轼已经小有名气,上门拜访结识他的人络绎不绝。而苏轼生性喜欢广交朋友,他天真地认为天下并没有坏人。这种单纯的想法对于初涉宦海的他来讲,是非常危险的。幸好有王弗时时在一旁提醒与叮咛,其时,王弗“贤内助”的作用体现得非常重要。只可惜王弗在27岁那年早早离世,如果她能够继续在苏轼身旁辅助,我想后面的路,我们的诗人走起来或许就不会那么多坎坷颠簸了。



娶媳妇苏轼只认准 老王出品


中国有很多俗话俚语,往往是极具民间智慧的,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这句: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支持他的女人。如果这句话是真理的话,那么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苏轼能够在两宋文坛呼风唤雨,功成名就了。因为在他的背后可不只是王弗这一个支持他的女人,那是前仆后继的三个女人:王弗、王闰之、王朝云。(看来苏轼娶媳妇只认准“老王出品”)


王弗去世后,堂妹王闰之接过了照顾苏轼的重任。闰之虽然没有堂姐的精明能干,但是更加温柔似水,一直陪伴着苏轼,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不离不弃。她从不对丈夫的事情指手画脚,只是默默地在背后支持着他。


苏轼由于朋友多应酬多,难免会出没于烟花柳巷,会见各色人等,但是在丈夫回家之后,闰之从不追问,也并不怀疑。当世有很多女子在研究如何驯夫,方法万千,却终究失败,而早在一千年前的王闰之却已掌握了最高明的驯夫术,方法只有五个字,那便是:信任与体贴(我仿佛听到了不屑的“切”~)。


在杭州的时候,王闰之相中了十二岁的歌女王朝云,并一手操办为丈夫纳为侍妾,这恐怕是王闰之一生中自己独立做出的最大的一个决定,日后的事实证明,这一个决定是多么的英明无比!


在苏轼的三任夫人中,朝云最称得上是东坡知己。从人间天堂到荒蛮之地,此后二十多年的时间,在苏轼众多的侍儿妻妾当中,追随着苏东坡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相依为命的,只有王朝云做到了始终如一。



第5首:定风波


有好事之人钻研过大宋朝的星座学,研究发现:宋朝命运最苦、最易被黑的是摩羯座。而苏轼的生日1月8号,正是一个典型摩羯男。果然人到中年之时,遭到小人迫害,身陷为他量身定制的文化大革命——乌台诗案里,被小人们踏上亿万只脚,险些真的不能翻身,身份一下子从国务院总理候选人跌落到乡村基层工作人员。


贬谪地黄州是长江边上一个很贫苦的小镇,生活异常艰难。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取暖基本靠抖。


初到黄州时,他连个宿舍都没有分配,一大家子只好暂住在定惠院这个寺庙里。转年冬天,苏轼在黄州城东一块不大的废旧土坡上,亲自开荒种地,搭建草屋,并在房壁上绘上雪景,名日“东坡雪堂”,从此自号“东坡居士”。(记住哦,苏轼在黄州44岁才始称东坡居士,如果你在影视剧中看到有人把年纪轻轻的苏轼就称呼为东坡先生,请直接抽编剧一个大嘴巴。)



黄州生活很清苦,苏轼有很多小贴士


黄州,是苏轼涅磐的地方。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首词记录下了一个全新的苏轼诞生的过程。在公元一零八二年三月的这个午后,从黄州泥泞不堪的急雨中,走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苏东坡。


我们应该感谢黄州,甚至我们是不是应当感谢那群小人们,没有这段生活的磨砺,我们又怎么能得到一个物我两忘,超然世外的苏东坡呢。细细数数,苏轼在黄州时期完成了一生中最闪光的作品:除了这首《定风波(莫笑穿林打叶声)》之外,著名的还有《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念奴娇·赤壁怀古》、《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记承天寺夜游》、《前、后赤壁赋》等等……


这些作品风神潇洒,韵意深刻,照瞎了那群小人的狗眼,也照亮了整个中国文学史的夜空!



第6首: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当年没有拿到科举的第一名,但在六十岁的时候却拿了另外一个天下第一:他是本朝第一个被贬谪到广东高山大疫岭以南的官员。


公元一零九四年,苏轼已经年近花甲。那一年,章惇拜为宰相。


苏轼早在凤翔做判官的时候便与章惇相识,他就是当年拼命结交苏轼的人里面的一个。就是这么一位“老朋友”,在拜相之后的第一件事竟然是以“讽斥先朝”的罪名,将苏轼贬至广东英州。在苏轼还未到达贬所之时,又下调令,贬至更为遥远的惠州。


苏轼顽强的生命力和乐观的精神实在太出乎世人的预料了,他已经从当年的小怪兽升级成了无法打败的奥特曼。惠州这地方物产丰饶,民风淳朴,每日来拜访东坡先生的朋友络绎不绝,大家真心相待,其乐融融。苏轼在惠州作了一首诗,其中有“报道先生春睡足,道人轻打五更钟”之句,一个被流放南荒的贬官竟悠然自得,酣然入梦,一觉睡到大天亮。


苏轼的这种状态令那些迫害他的小人们大感意外,恐慌不已。他们本以为将苏轼贬至岭南远地便可断绝后患了,可怜他们永远不明白,小人也许能够驱驰君子的身躯,但决不可能驱驰他的灵魂。


于是他们决定变本加厉,将苏轼贬至海南岛上的儋州……



苏轼看蚂蚁在水洼,就如同看自己在海南岛


这一下真的到了天涯海角了,当权的那些宵小们在昏暗的油灯下指着面前华夏地图上南得不能再南的那一隅,抬起头彼此间露出阴险的笑容。


然而,苏轼顽强的精神力却支持着他过得从容不迫,在岛上写诗、著书、酿酒、制墨,就在他做好了准备老死海南的时候,公元一一零零年,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苏轼回归内陆的大门轰地又重新打开了。


这首诗便写于从海南渡海返回大陆之时,也是他留给海南的临别赠言,回顾了他在南方流放的经历,最后一句最为有名,“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表达出他至死不悔的倨傲之心和超然旷达的胸襟。



第7首: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遇赦北返,在镇江游览金山寺时看到好友李公麟十年前为他画的画像,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诗,虽然带有游戏之作的意味,但是也足以反衬出苏东坡当时的心态。


苏轼从政四十年,大起大落,高光时,春风得意,低谷时,险些丧命。他做过吏部、兵部、礼部尚书,做过皇帝的秘书(翰林学士知制诰),差一步就是国务院总理,中央政治局委员了,结果因为夹在新旧党争斗之间先后三次被贬谪,其中受到“乌台诗案”牵连下狱,差点Game over。


如果论起苏轼这一生的成绩,我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他的诗词文章,别开天地,引领风尚。而在政绩上,杭州治湖,密州赈灾,徐州治水,定州练兵……数不胜数,除此之外,他在书法、绘画、医药甚至饮食界都有创新和建树。


但是,苏轼给我们的答案却让世人深感意外,他觉得自己最大的功业竟然他人生最苦难的三段经历。当然,这里的“苦难”是在我们的眼里,或许诗人早已习惯了以苦为乐。


苏轼提完这首诗后的不久就在常州去世了,那一年是公元1101年,苏轼66岁。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正如苏轼自己所写的那阕《西江月》一样,他的一生如梦如幻,际遇起伏。他的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刻画了一幅空前绝后的人生地图。他也曾位极人臣,光彩夺目,他也曾壮志难酬,流放海外,然而无论荣辱贵贱,他皆已处变不惊。一颗平常心,造就了他超然旷达的人生态度。


“一蓑烟雨任平生”,在风雨之中,诗人的身影渐行渐远,然而他留给我们的故事,却在时光悠悠中,继续传唱……


图/懒相饮






诗词铺子杨掌柜:简书原创作者。江南控,游记癖。曾任盛大文学旗下网站主编,曾获携程旅游网十佳写手,《航旅》杂志专栏作家。闷骚男,用纸笔乐呵人生~公众号: 诗词铺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