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曾现象说明了什么?
范曾现象,是当今中国画坛的很多现象之一。范曾无疑是当今画坛遭受非议最多的画家,但他也是当今画坛知名度最高的画家之一。甚至有人说,众多画家对范曾和他的书法和绘画作品的口诛笔伐,也是成就范曾的社会知名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人说,范曾是当今画坛靠炒作成功的最佳典范;有人说,范曾是当今画坛、文坛投机钻营、寡廉鲜耻的典范;有人说,范曾是将三流画作卖出一流价格的成功典范;有人说,范曾是违反艺术创作规律,流水制作的恶劣典范;也有人说,范曾是当今文人画的杰出代表,是新时代的艺术大师。还有人说,范曾现象是由范曾本人的厚颜无耻、权力的腐败与追捧者的无知三位一体所造成的一个与艺术不沾边的怪胎! 
古老的中华文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范曾?
范曾现象真的与当今的文化政策无关吗? 范曾的知名度到底因何而来? 范曾现象到底说明了什么? 卖得最贵的就是最好的吗? 中国书画真的可以不讲美丑吗?



附1:范曾关于画品的自我评价 据1995年赵忠祥《岁月随想》记载:“记得1982年在密云水库,我们一起做一个电视节目。他对我说过一段话,他说,画分九品,可分为正六品与负三品。一品,谓之画家,作品赏心悦目:二品,谓之名家,作品蔚然成风;三品,谓之大家,作品继往开来;四品,已成大师,凤毛麟角;五品,谓之巨匠,五百年出一位;六品,可称魔鬼,从未看到。负一品,不知美为何物;负二品,看之愈久,离其愈远;负三品,与美不共戴天,在艺术的审判所,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我问他:‘那么,你认为你属于这九品当中的哪一品呢?’他颇为自得地笑着说:‘哈,我是坐四望五,以待来日。’”

附2:范曾的书画作品 
范曾书法作品 
范曾绘画作品  人民大会堂悬挂的范曾作品《唐人诗意》

附3、范曾《辞国声明》《归国声明》全文及墨迹完整版(点击进入) 
我们最想听到的是您的意见! 我们最想听到的是您的意见!
张无疾,四川省三台县人。中国书画家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研究所特聘书画家、四川天府画院副院长。 点击查看:张无疾和他的作品

张无疾先生观点 什么样的土地产什么样的粮食。 覣柏涛,自名老渔,号忘荃子,1962年出生。 点击查看:覣柏涛和他的作品 
覣柏涛先生观点 范曾确实也挺不容易的。最早听说,日本人把他捧得很高,称他为鬼才。不久又听说,有个日本人搞了一个他的画展。他看过之后说:那些作品,基本上都是假的。有人觉得这句话,人家恐怕就要倾家荡产了。后来又听说,他在学生时代。老师拿着他的画作,当着同学们的面说:我不知道应该给他的作业打分?还是给郭沫若先生的字打分? 这些都是传说,未必确切。但是大地震的时候他首当其冲,捐出1000万,杜绝了所有艺术家的爱心。以致第二次大地震的时候,也只不过是几个主席级的人物捐了几千块而已。大概是想挽回局面吧!这时已经是无力回天了。艺术家伤透了心,对公益的兴趣已经所剩无几了。艺术,开始变得贪婪,动不动就是几万或者10万,百万的作品比比皆是。而货真价实的作品却是凤毛麟角。 高勝雨,字墨卿,春雨堂主。长期从事美术、书法教学及理论研究,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高研班导师。 点击查看:高胜雨和他的作品 
高胜雨先生观点 若说范曾有文化,说明这个民族、这个时代严重缺失了文化... 范曾投机钻营也好、寡廉鲜耻也好,也都是这个时代的缩影,充分体现了这个时代价值取向的卑劣。文化艺术尚且如此,其他各领域可见一斑。 但我仍然希望文化复兴之洪流会荡涤尽这世间污秽,尽管是个梦! 童山雷,号江南达者。当代文士、画者,居重庆。 点击查看:童山雷和他的作品 
童山雷先生观点 偶于网络间得见范曾先生《黄宾虹论》一文,读之颇有感触。 首先最直观之感是,范先生为文堪称饱读诗书而才气斐然,其引经据典、论事说理也,莫不条分缕析而后言之凿凿。以吾辈观之,其文理,似应居于其画作水准之上。 若将范先生所言对照范先生所行,便不难发现其言行相隔何止万里,称其言行完全相反亦不为过。一个人能变成两人,同时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之中,这才是真正的咄咄怪事。 一者范先生对宾翁笔墨连同世人对宾翁笔墨之认识所作分析亦俱称精深,吾独不解:何以范自身之书画,笔墨上竟不见丝毫己心所尊崇者之影响?若非得见范文,吾万不曾料想,范先生亦竟为宾翁之“粉丝”也。其一己所作,与其所言大相径庭,甚至令人感觉二者全然非为同一派系。 二者作文的范曾先生堪称识美之人,作画的范曾先生手下所出尽丑或多半皆丑,此真可怪兼可悲也。 三者“范文”中,对作画欺世亦颇有见地,但与之对薄公堂的收藏家,言其成批将大同小异草草之作搪塞付卖、以至出示其“流水线工作照”,到底又当作何看待?吾实不敢相信,为艺之人,甚至大牌名家,言行之悖,可至于此,真乃当世之奇观也! 范氏情形,客观以论,的确比较特别。曰其无才,不妥;曰其秉大才,错。其可谓是将其仅有之才于此奇葩之世“超常发挥”罢了。吾旧文《20世纪中国画画品录》(1999年作)曾将其入“妙品”。评语为:范曾,科班画家,造型准确似属理所当然。有此功底,加以激情奔放之个性,潇洒俊逸之才具,述而好古之志趣,不为世人所好,岂非咄咄怪事。画境明丽晓畅,彩墨清雅大方,构图疏朗简洁,所托端严高尚,均是作品不争而自逞之长。然其短亦应在明眼之内一一无论意韵或笔墨,皆少欠沉厚精深之感;且相当画作,并未远离文学插图之味。长短相权,合当居于本品中平之位。 陆勇,教育部中国书画学堂特聘教师,民国艺术研究会研究员。 点击查看:陆勇和他的作品 
陆勇先生观点
对范曾先生的看法如过山车:惊奇。惊他画艺超高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当今画坛几乎少有能超越他的。奇他作画可以流水操作,如工厂生产线,同样的画批量生产。中国文人的高雅与当今物化的庸俗高度结合。他可以做到高雅时一尘不染,庸俗时放弃修养自甘沉沦。人格能分能合。如果说这是一次文人觉醒的革命,那值得。如果是糊涂的人生,就悲哀。 
崔波,字铁舟,云南弥勒人,现居蒙自,斋号清言楼。嗜读书卷,略通文史。自习书画,师古师今亦师造化。擅写生,多治滇南风物。长于山水、花鸟。  崔波观点 范曾的为人争议很大,这里只谈谈对他书画的看法。 范曾和同时代很多画家一样,开始都是以连环画起家,后来转为单幅画创作,画作带有传统白描绣像插图和连环画的印记。同类的画家还有程十发、刘旦宅、颜梅华、顾炳鑫等人,绘画题材也大致相同。 连环画画家虽以人物为主,但画材都相当广泛,几乎无所不能。单从绘画的基本功和绘画题材来说,范曾比后面这几位略欠,笔墨比不上程十发,题材和构图比不上刘旦宅、颜梅华等。但范曾的综合素养却不错,国学功底深厚,诗书画都能,书画风格辨识度很高(我个人曾经很喜欢他的画,但极不喜欢他的字,对他的诗词也没什么鲜明印象)。
范曾于1978年出版的《鲁迅小说插图集》,将鲁迅全部小说以白描插图本的形式绘出,是其力作,也可算得上是其巅峰之作。范曾影响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笔下的钟馗、文人、高士、童子风靡一时,但往后却似乎一直在原地踏步,甚至是倒退,题材、构图、人物形象几乎没什么变化,基本上是吃老本,自身像台复印机,不断“复制”以前的成功画作。 说到流水线作业,其实很多市场走的好的画家都干过,任伯年也经常在同一时间内只画某类题材,构图上略有变化,那些有专攻题材如兰竹之类的画家更是常见。
大凡“××现象”的出现,都有无法替代的时代背景,“范曾现象”同样如此。评价一个现象或一个画家,言过其实的褒扬,或者一棍子打死,都不可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