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之一,晋朝人吴猛,幼年母亲早逝,与父亲相依为命。由于家贫买不起蚊帐,每到夏夜,吴父常常因蚊虫叮咬而睡不好觉,吴猛年纪虽小,但非常有孝心,为了让父亲睡好,自己竟赤裸上身,让蚊子咬吸自己的血,希望蚊子喝饱了血就不再叮咬父亲。 二十四孝之一,晋朝人吴猛,幼年母亲早逝,与父亲相依为命。由于家贫买不起蚊帐,每到夏夜,吴父常常因蚊虫叮咬而睡不好觉,吴猛年纪虽小,但非常有孝心,为了让父亲睡好,自己竟赤裸上身,让蚊子咬吸自己的血,希望蚊子喝饱了血就不再叮咬父亲。 折叠 编辑本段 原文晋[1] 吴猛。年八岁。事亲至孝[2]。家贫。榻[3]无帷帐[4]。每夏夜。蚊多攒肤[5]。恣[6]渠血[7]之饱。虽多。不驱[8]之。恐去己而噬[9]其亲[10]也。爱亲之心至矣[11]。 夏夜无帷帐, 蚊多不敢挥, 恣渠膏血[12]饱, 免使入亲帏[13]。 折叠 编辑本段 注释[2]至孝:见前文《二十四孝》注(1)孝感动天【注解】[4]。 [3] 榻[(音:tà):睡觉的地方。 [4] 帷帐(音:wéi zhàng):帐子,帷子(周围遮挡的布,类似蚊帐)。 [5] 攒肤:这里的意思是很多蚊子咬人。 [6] 恣(音:zì):肆意,随意,放纵。 [7] 渠:代词,他,指蚊子。 [8] 驱:驱赶,轰走。 [9] 噬(音:shì):咬。 [10] 亲:父母。 [11]矣 :助词,不表示意思。 [12] 膏血:浓血,血多的意思。 [13] 帏:帐子。 折叠 编辑本段 译文晋朝人吴猛,八岁儿童,非常孝顺,伺候父母极其周到细致。他的家境贫寒,睡觉的地方没有蚊帐。每到夏天夜间,很多蚊子咬人,吴猛让蚊子随意地咬自己,吸血吃饱。虽然蚊子很多,却不驱散,惟恐飞离自己去咬父亲。爱护父亲之心无微不至。 夏天夜间睡觉的地方没有蚊帐, 很多蚊子咬自己,却不肯驱蚊。 让它随意地咬自己,吸血吃饱, 免得飞到父亲那里咬一位老人。 折叠 编辑本段 故事吴猛心疼劳累了一天的父母,为了让他们睡个踏实觉,他想了一个办法。每到晚上,吴猛就赤身睡在父母身旁。小孩子家细皮嫩肉的,蚊子都集聚在他身上,且越聚越多。吴猛却任蚊子叮咬吸血,一点也不驱赶。 折叠 编辑本段 评说
这里举了一个例证,吴猛八岁时侍奉亲人就已行孝至极。他家里贫困,没有钱购买床上的蚊帐。每当夏天的晚上,很多的蚊子来叮咬他,但是他听之任之,从不驱赶,恐怕驱赶这些蚊子,蚊子就会去叮咬自己的父母亲。 文中的攒肤,就是指蚊子聚集在皮肤上叮咬。攒,就是聚集的意思。恣,恣肆、肆虐的意思。渠,第三人称,这里指蚊子。 膏血之饱,指蚊子吸血而饱食。噬,咬,叮咬。 这是一个八岁孩子的心理活动与逻辑推理。他认为自己被蚊子叮咬了,让恣肆的蚊子吸饱了自己的血,就不会或会减少对亲人的叮咬。虽然事实上并非如此,但是孩子幼稚想法的深层,是对亲人的深爱,爱亲人而可以让自己受罪。 今天的儿童听了此则故事,可能马上会反驳吴猛的做法,甚至嘲笑他的愚蠢 。现今的孩子确实见多识广,眼界开阔,根本不是古代的那些儿童可比的。但是孩子们天性中的孝之本性,我们注意引导、培养了吗?我们是否可以从表面上的不成逻辑却深合人性逻辑的行为中,摄取其中孝文化的精华来滋养孩子的心灵呢? |
|
来自: 小溪流水5VIMTY > 《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