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柳州电视台2016年中秋《有古来摆》栏目:八月十五中秋节

 三叔收藏 2016-09-15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按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所以叫“中秋”。“中秋”经过唐代的发展、宋代的盛行,到明清已经成为一大传统节日。月圆之日,是亲人团聚、团圆之时,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是是崇尚团圆的民族,而这一切源于人们自古以来对月亮的自然崇拜,今天我们就同大家摆摆中秋节吃月饼的古仔,以及我们柳州过去有哪些传统的中秋节习俗。

  旧时柳州的中秋节,和月亮有关的风俗活动还是花样繁多的。

  [《摆古》顾问 文史专家 沈培光:大家在院子里面,在门口摆上桌子,就给月亮祭祀,一般我们柳州的老百姓供月亮,用柚子、柿子、芋头这些水果,还有煮熟的花生,摆在供桌上面,请月亮下来和我们一起团圆。]


  祭月、拜月的习俗虽然在现代城市不多见了,但一些汉服爱好者、国学爱好者还沿袭着这个传统,所以听起来也不新鲜。但是,有些中秋习俗,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听都没听讲过,比如说“狮子玩月”。

  [沈培光:把柚子剥成一片一片的,然后整成像个狮子头,把两颗葡萄放在狮子头的上面,成了狮子的眼睛,再剪一张红纸放在舌头(部位),成了狮子的舌头,这样形状就像狮子玩月亮。]

  怎么样,听起来好玩吧?这种活动还有一种简化版。

  [沈培光:就是把柚子插了几根香,插在柚子上面,把柚子绑在竹篙上面,竹篙越长,举得越高,就表示你对月亮越尊敬。]。

  我们柳州有个旧俗,凡是在中秋前回外家的妇女,八月十五这天,丈夫一定会到岳丈岳母家把妻子接回来过中秋,不过周边县份的习俗,又有所不同啵。

  [《摆古》顾问文史专家 陈佚生:鹿寨有些地方不同,八月十五这天,新婚夫妇带着猪肉、鸭子、月饼到岳父岳母家过节。]

  总之这是个举家团圆的日子,以往的柳州人过中秋节,都要劏鸡劏鸭,搞一桌丰盛的饭菜。但是讲到月饼,就不像现在,有那么多品种来选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月饼对于好多老百姓来讲,简直就是奢侈品。


  [《摆古》顾问 肖杰明:因为买月饼要钱,当时商品经济不发达, 农民没有什么农产品可以出卖,所以当时买月饼相当地困难,我们老家有一首民谣:“八月十五是中秋,有人欢喜有人愁。有钱人家吃月饼,无钱人家吃芋头。”]

  但是,中秋节还是要吃月饼啊,怎么办?他们为了过节,就会拿自家的鸡、鸭到圩上卖,得来的钱再拿去买月饼。

  [肖杰明:我印象中 我们家再困难 我妈都会想办法买点 给孩子解解馋 八月十五吃月饼在我们那里是个重头戏。]


  由于当时月饼好宝贝的,有个把两个来吃都不得了了,每个家庭就把一个二两五的月饼再切成八小块甚至更多,再小心翼翼地慢慢品尝,那时,月饼的口味也比较单一,多以莲蓉、豆沙这些素月为主。包装也不像现在更精美,就是拿方形的白纸包起来,放一下子月饼出的油就浸透了白纸,看得人口水都流了。吃完了月饼,就要走出家门赏月了。

  [肖杰明:我记得有时候我们到鱼峰山去听唱山歌,唱八月十五的山歌,然后又从老浮桥转回到河北。]

  [沈培光:上万个歌手从宜山、桂林 (柳州)周边的县份赶来参加山歌会。]


  不过那时也不是每个中秋都过得很美好的哦,比方讲三年困难时期的时候,大家就没有什么心情过节了。

  [肖杰明:1960年没有月饼吃 , 过的是清汤寡水的中秋。]

  正所谓“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三年困难时期毕竟已经是过去式,在之后的日子里,我们国家调整了经济政策,解决了老百姓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的春风更是吹进了千家万户,让大家的生活水平更上一层楼,到了如今,吃月饼也不再是奢望,那讲到这里,为什么中秋节就要吃月饼呢?我们老柳州的月饼又是怎么做出来的咧?别急,我们接着来摆。

  中秋时节吃月饼,意思就讲团团圆圆了,那为什么要吃月饼?月饼又是怎么来的?


  [《摆古》顾问 文史专家陈铁生:相传月饼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的食品,在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那天凯旋而归,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就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唐高祖李渊接过圆饼,对着月亮就讲:“应将胡饼邀蟾蜍”,就和大家一起把饼分吃了。]

  这样一来,大家就把那个庆祝胜利的饼叫做月饼了,后来,人们又在月饼里头增添了“团圆”的意思。

  [陈铁生: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经有“月饼”这个词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明代有本书,喊做《西湖游览志余》就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有关月饼的记载,包括月饼的花样就越来越多了。]

  一代代的传下来,月饼也就成了中秋节的传统食品,那我们接着就来摆摆老柳州做月饼、吃月饼的古仔。几十年前,柳州做月饼的也就是几家国营企业,而且做的月饼是没有标明是什么牌子的。


  [市民:油纸包装,而且那个皮多硬一点,以前的月饼比较干一点]

  [市民:没有牌子的,一样都没有写,就是写叉烧,豆蓉,莲蓉,(月饼包装纸)上面写这些字,这是最早的月饼了,还小的时候吃的那种月饼了]

  月饼好不好吃,最关键的就是月饼的馅料,杜师傅当年就是远近闻名的炒馅高手。

  [雅乐老职工 杜德胜:以前炒豆蓉是大扒锅,好大一个的,豆蓉就是两个人炒,两个人一个拿一把大铲子,两对脸就炒, 刚开始滚的时候(豆蓉)就飞溅,经常溅到手上面烫伤]

  [雅乐老职工 毛颐秋:一个大铁案板,长长一块的,有几百上千斤(馅料),倒上上面去,称好原材料以后,要七八个人去拌,没是一两个人能拌得的,上千斤,一个人在一个地方,你推过来我推过去,就这样,全靠那时还年轻力壮,现在老了没做得到的,好辛苦的]

  总讲“樱桃好吃树难栽”,月饼好吃也难得做的,师傅们讲了,馅料搞好了,就要把它包进和好的面团里面,用各种不同的模具一个二个摔出来。


  [雅乐老职工 杜德胜:这个模板,里面雕有花,这个是大月饼(模),十斤重一个的,这是五斤重一个的,这是七星伴月里面配的饼轮,怎么制作呢,就是把馅料抓成一个圆团,再把皮子压者包好,粉皮包好成一个圆团就按进模里面去,用手把它按好,完了以后,师傅,那按好是不是这样敲,不对,你这样就敲对手了,你这样敲敲对手首先你的手很痛的,你要首先左敲敲右敲敲,上敲敲,下敲敲,然后再把手接在案板边,这样敲它出来,再放进托盘里面,一个个放得整整齐齐,等于讲这个手要躲起来,这样敲,那刚开始你们不是经常挨敲对手,敲多了以后不小心就会敲对手,师傅也讲你没敲对手你就出不了师。]

  最后就进入烤制的过程。


  [雅乐老职工 李中元:炉子是椭圆形,像乌龟背那样,底下是耐火砖,全部是耐火砖砌起来的,中间有一个小口]

  [雅乐老职工 黄荣杰:月饼装进饼盘里面,那种铁锹是很长的,用铁锹放进里面去烤,一边火大一边火小,所以盘子总要转来转去的]

  [雅乐老职工 李中元:(月饼)上面有点炉灰柴火灰,总会有点]

  你看了,几十年前你过中秋节的时候,吃的月饼搞不好还会有点灰的,但是即使是这样,厂家生产出来的月饼还是供不应求,时过境迁,我们市面上卖的月饼品种也是越来越多,还有蛮多人为了追求口味和放心,自己在家用烤箱做月饼的。不过我阿明哥还是喜欢吃这种老手艺做出来的豆沙馅和叉烧馅的月饼,又香又过瘾啊。在这里我也奉劝各位一句,月饼虽然好吃,不过你还是要注意吃得合适、吃得健康才得啵。最后祝大家过一个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中秋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