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孟頫《妙严寺记》的临习与创作

 连云港海之阔 2016-09-15

 赵孟頫《妙严寺记》的临习与创作 

赵孟頫《妙严寺记》的临习与创作
图一
1/40
  学习《妙严寺记》的作品创作对赵孟頫的《妙严寺记》,如果觉得自己的笔墨功夫还偏欠缺,可再坚持临写一段;如果觉得已有了一定的基础、或者兴趣感觉已淡,可购买一些赵孟頫的其它碑帖学写,如《三门记》、《杭州福神观记》、《胆巴碑》、《吴兴赋》、《仇锷墓碑铭》等等。等感觉兴趣逐渐恢复后,可再重写《妙严寺记》。事实上,要学好一个碑帖没有三至五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是很难达到的。
  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对临、背临、意临逐步练习创作,以增加自己的学习兴趣。通过创作作品,也可以进一步促进自己的学习效果,学用相长。进行创作时,由于原墨本的内容和字数限制,应先以集字为主;作品形式以横披、斗方、条幅、扇面等为主;内容可为名言警句、吉祥词语等;尺寸可小一些;待能力加强以后再创作大的作品,并可写一些自作诗词或古人诗词等。
  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包括正文、款书、印章三部分。三者必须有机地结合,互相生发,相得益彰,构成整体美。正文为主要书写内容,居作品的主要地位,所占幅面要大。书写顺序一般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首行不空格。凡正文之外的文字都可以看作款书,内容包括书写正文的缘由、正文的出处、书写的时间和地点等等,可多写也可少写,字迹要小,所占幅面也要小。最后加盖名章,作品之首也可加盖引首章。书法作品中的记年方式可采用公历记年法,如二零一一年书;但更多的是用我国传统的干支记年法,如辛卯冬月,或辛卯孟冬、初冬、亥月等等。
  下面介绍几种创作方法。
  一、集字法:
  可以用墨本中的字来集成词句,如“万德万福”(见图一至图四)、“安之若素”(见图五至图八)、“一方胜境”(见图九至图十二)、“业精于勤”(见图十三至图十六)、“佛心清净”(见图十七至图二十)、“临清流而离绝嚣尘”(见图二十一至图二十八)等等。
  二、借字法
  借字法是创作中有的字可以借用其它碑帖中的字。如创作“德业隆盛”(见图二十九至图三十二),其中“隆盛”两字在《妙严寺记》中找不到,就可以借用《胆巴碑》中的这两个字。创作“从善如流”(见图三十三至图三十六),其中“从”字也能从《胆巴碑》中找到。创作“福寿康宁”(见图三十七至图四十),其中的“康”也能在《杭州福神观记》中找到。
  三、创作形式
  如果写四字横披,一定要分成五份,最后一份用于题款。如需要写两行,则每一行的两个字要上下依次写出。以“临清流而离绝嚣尘”为例,右起第一行要上下依次写出“临清”两字,第二行要上下依次写出“流而”两字,第三行写出“离绝”,第四行写出“嚣尘”,第五行题款。如果写四字斗方,从右写起,均为两个字上下依次写出。以“业精于勤”为例,则应右起第一行要上下依次写出“业精”,第二行依次写出“于勤”,左边要留出一些地方作题款用。
  创作四字扇面也要将篇幅分成五份,最后一份留作题款用。
  总之,创作作品也是一个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集字法和借字法都是比较单纯的创作方式。但即使简单,也需要有一个不断反复地创作,不断反复地再学习、再修改、再创作的精进过程。除了以上几种方式和内容外,书法爱好者可以自己创作一些更好、更能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作品。

赵孟頫《妙严寺记》的临习与创作

赵孟頫《妙严寺记》的临习与创作

赵孟頫《妙严寺记》


 

 《妙严寺记》,又称《湖州妙严寺记》,牟巘撰文,赵孟頫书并篆额,原件纸本横卷,现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

   此作未署书写年月,但据他所署的职衔,可推测此卷当书于至大二年(一三○九)七月以后,或次年九月以前。据杨载《赵文敏公行状》记:“至大已酉(二年)七月,升中顺大夫、扬州路泰州尹兼劲农事。未上。仁宗皇帝在东宫,遣使者召。”可知这个职衔虽被任命,却未上任,此时正在湖州家中,至次年九月,他才应召赴大都(今北京)。因知此卷是他五十六或五十七岁时的作品,正是他中期稍晚时的作品,字的结体方阔,笔画开张舒展,点画精妙,使转灵活,于庄严规整中见潇洒俊逸,书法艺术水平很高,也是学习“赵体”书法的良好范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