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新不失法丑怪须有根

 wang效贵 2016-09-15


周天杰

     我国的书法,历经几千年苍桑仍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上百万书法大军,仍然默默的研究习练.传统的、流行的、杂耍的五花八门.传统的说流行的丑书怪书,流行的杂耍的说传统的没有创新意识等.那么如何科学创新?我以为这是书法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这一题目很大,涉及的内容也很多, 笔者在追古思今中试图简要将丑书怪书拿出来浅议之:


    首先 创新要适度 大家知道,我们学书法不是只学一家一体就成名成家的.纵观今古田蕴章、沈鹏、欧阳询、王羲之等等,他们基本都能写三种体以上,只不过有代表书体而已.从他们身上我们发现了什么呢?那就是继承先贤的写字法度和创新意识,他们书法艺术智慧的结晶,那就是通古采众家之长.如田蕴章教授被誉为当今的欧阳询,但你仔细品味他的楷字是以欧体为主吸取众大家之长,他没有脱离传统,又能看出“创新”. 王羲之的今楷行草也是典型的创新派……先贤探索的书法艺术发展规律和创新成果是传统书法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优秀传统是创新的基础,创新又丰富传统。只有深刻认识书法艺术发展的规律,才切身感受到创新才是揭示中国书法艺术经久不衰的精髓所在。我们当代的很多书法人,对书法艺术的创新是偏颇的、畸形的,是不可取的.有些人一体字从古到今都没有研究透,毛笔的笔性,八面出锋实践感觉道理都没有搞明白,却去'创新'.说是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体,岂不是笑话?你看不出他写的点画结构规律性来,古人的东西少了,自己的多了.比如一幅字中君字,上下结构,下面的口写的很小,上面写的却很大.博字中间的田写的很小下面的寸却很大.一会这小一会那小,一会这长一会那大等等,你这幅字的规律是什么呢? 社会生产生活需要去创新与发展也是书法文化的生命。流行书风是适应社会生活需要而为社会部分人接受的创新书体、书风。但脱离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古法(我以为),标新立异、标榜原创,即使名噪一时的“创新书法”,终归不能在史册上留下痕迹,却会被人们称之为丑怪书。书法不但讲法,更讲其道,法只是技艺,道才是理(规律)体现。自甲骨、钟鼎、篆、隶、楷、行、草至唐书体不断演变,宋代以后书法家更多,在技法上、气韵上、形态上有很大发展.如宋体字(有人说是秦桧创的因骂名而简称宋体)横平竖直,结构上未有重大改变,多数是古人的法度.有独特性、美观性、可认性因而它有生命力,久经不衰.


    其二 破要守住根 要创新就得去破古法(有人称破体), 破法的特征,集古今风格,采众家之长,奇特书韵,独具匠心,彰显个性 .“破法”书是中国书法史上不同时代的一枝奇葩,由于受到历史的、时代的和书家自身条件的局限,“破法”书显然还有继续开发的空间。以体现书法形象的艺术美。艺术创新开始都有被人们不习惯的看待,但只要遵崇传统,功夫到家,在符合古法规律的基础上破法自成一体,这种创新便可能成为书法艺术中有品位的作品.书法风格的变化往往与书体演变同步.魏晋时期,以“破”创定.唐以后“破”创新,书风表现为某一体个人风格。由此,书法创新的历史就是定与破的历史。总结古代破法实践理论,我们发现,同是破,其表现形式有书体及其笔法的种种不同。为什么同是破,有的被立为楷模,而有的却被说成丑书怪书呢?其判断的标准是什么?那就是不能过多脱离古人的东西(法则)和现代人审美观.你破的连小学生都骂,怎么能让广大民众所接受.古今审美变化多数是在诸多书体的破与立关联,不能为了破把关联性弄没有了,看不见古人的东西了,那样就是我们常说的丑书怪书了. 有造诣的书法大家多在真草成熟之后向破方向研究,而不是真草一知半解,心手不能合一就去破.


    其三 变要找规律 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但不能把继承理解为不断的对传统加厚。有的人说什么写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有特色了。这是极端说法。书法的发展为何处于停滞状态?楷书产生并达到顶峰,法度森严至今不衰。目前,我国的书法除去技法上时有翻新、风格更迭之外,对于笔墨、章法、气局、格调等核心问题,始终离不开传统沿袭的旧套,难得见到有真知灼见者与突破者。艺术家最需要的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要把丑书怪书与创新辩证来看,在吸取古法的同时不是仅仅写字.也就是说是写字匠还是书法家,是一般书法人还是高明书法家.比的,看的,就是在吸取古法找出规律的创新,而不是无规律自己为事乱创新. 要体现书法的整体形态及古人法则内涵,夹杂自己的规律性认识,要意境深远,耐人回味,让人看后拍案叫绝。这才是我们提倡的创新.


    其四 丑怪有推手 当前书坛丑怪书横行,究其原因有以下特点,一是不少评委的字就是丑,说什么古朴率真来忽悠人,其实水平不高,功夫不到。以他们的标准和喜好,选出来的作品自然跟他们的水平相近。于是书展遍布垃圾。二是利益驱使。他们把书法中的优雅,工整,清秀,法度抛弃掉,因为要达到这些,没有多年的功力,没有好好临池是无法达到的。以创新的名义展示丑,怪,奇,能得到实惠.因为写得好的人千中无一,写不好的人大有人在。这样可以给广大写不好字的人通过不好好写来混个会员获个奖。于是乎会员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近十年来中书协会员达万人.千军万马争相投搞,参评费,培训费,买评委字,托关系找路子五花八门(书协官办若纯民间化丑陋的事就好多了……),以利于入围入展,书协赚个”盘满”,个人捞个”名片”。如果把门槛定得很高,再公开公证找理论实践书法高手评审(有话语权的书家不一定是明白人,与体制用人等有关……),写不好字的人也就断了心思,不敢投搞了,也不去培训了。还有一种,就是一些传统功夫不深的书家,虽小有名气,但临池多年,无长进,看到一些丑怪书家虚名日盛,财源广进,经不起诱惑,就数典忘祖,投身到丑怪书的滚滚洪流中去了。“宁拙毋巧,宁丑毋媚.一些书家没把哲理搞清楚就投入其中了. 细讲起来书法,不外乎“用笔”、“结体”、“章法”等几个阶段,从顺序上讲,当然是“章法”最难.但汉字的结体不可忽视.丑怪书主要是打乱汉字的基本结体规律,肆意张扬或收缩,用奇异的笔墨效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就是所谓的神采奇形。我们必须明确地认识到书法的基本载体是汉字,做为一种文字,必须具备稳定性、格式化等特征。所以书法的创作、变化、创新必须尊重汉字的结字法则,一切违背汉字结体造型规律的创新,都是不可取的。


    其五 功有天赋高 创新需要基本功与天赋,更需要胆识。谁都明白习字要打基础,基础经过了一段时期的掌握,也就形成,扎不扎实是看其功夫投入和悟性的多少。况且还有一个朝什么样的方向打基础的问题,就以现有的字体而谈,真书有真书的笔法特点,草书有草书的运笔方式,而创新一定需要基础支持和修正笔法的顿悟.


纵观书法历史,字型变革和发展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开始,秦篆书、汉隶书、晋唐草书、真书、行书这几种字体面貌各异,已打上时代的烙印,而这些不同时代的书法家个个都是绝代高手.至今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但愿我们书家不要盲目创新,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时代认可的;历史铭记的书体.为中华国粹书法奉献青春和智慧.

 

作者简介:周天杰,一九五八年生《草书创作三字诀》《楷行书法四字诀》《古隶草口诀》等研发人。中共党员,农垦检察官文联常委。国家一级书法师,建三江书协副主席、作协理事。138036741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