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中秋佳节,礼尚往来,但今年似乎送月饼券的不多见了。这又是为什么呢?这和A股又有什么关系呢? 为什么近年“月饼券”市场遇冷了?
从“月饼券”其流通过程环节来看,首先还是月饼券发行减少了。发行量减少背后的原因,则是受到政策环境的影响,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礼券大大减少。尤其是来自国有部门对月饼需求量减少,导致月饼券发行量的减少。在一个所谓的类金融市场中,如果流通券发行量不足,自然会遭遇流动性危机。
月饼券遇冷的第二个原因,是月饼价格下跌,黄牛“月饼金融”的卖空价差缩小。
前些年,高端月饼售价动辄过千,名义价格和实际价格之间的价差则保证了卖空月饼券的绝对盈利空间。而近年来,理性消费使得定价亲民的月饼成为市场主流。高端价格月饼逐渐消失,月饼绝对价格降低,加之流通量小,月饼券的卖空模式已经难以运作,这是月饼金融市场遭遇危机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好了,回到我们今天的话题。愿望嘛,总是那么的美好,而现实总是那么的骨感。月饼,寄托了华人对家人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家庭团圆的美好祝愿。而股票,也寄托了投资者对某企业或者市场趋势的某一种期待。
从时间的角度去看月饼券,月饼券又仿佛是过中秋的某种“权证”。那么,接下来的市场走势,是否会演绎出一段类月饼券的加速调整行情?
当然,先说明一下,把股票与月饼券类比,本身或许是有些滑稽与荒诞,应该也不十分恰当。不过我希望大家可以理解这种或者并不恰当的隐喻——月饼券的价值对应的是月饼,而月饼的价格又有十分强烈的时效性。只是,虽然我们不能说股票价格最后会归零,但股价总会趋近于某一个符合逻辑的理性价值区间。 都说现在是存量资金博弈的市场,我有几点看法:
一、市场增量资金其实不多,即便是存在所谓的“资产荒”,但这些性质与兴致的资金类型,本质上还是风险偏好相对比较保守的。目前这个点位与经济局势都不令人安心,不足以吸引到场外大规模增量资金,往上看不到太多空间;
二、在监管日趋高压的现阶段,很多前期的活跃市场参与者,被迫陆续退出市场或已经偃旗息鼓;
三、存量博弈的结果,要么就是抱团取暖自弹自唱一意孤行,要么就是板块轮动互相伤害;
四、很多高估值的概念股故事股,里边的资金年底存在强烈的兑现动机;
不过,应该说,现阶段A股还是具备相当程度的流动性。也恰恰是因为这种超高流动性,才得以支持目前绝大部分A股高高在上的估值。但是,一旦缺乏流动性的市场会怎样?那么您抽空看看新三板做市指数和港股就知道了——虽然因为近期“深港通”的预期,港股也走强了不少,但您再看看A-H的比价,以及港股的估值?
嗯。画面太美,不忍卒视。
这种投机本质的高流动性,往往也容易形成一致性的市场预期与行为,其实是很脆弱的。我最担心的是,下来是否会出现某一只“黑天鹅”?——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童话“皇帝的新装”的故事最后,人群中有一个小孩,指着装模作样的皇帝说道,“他怎么没穿衣服?”……我不知道这只“黑天鹅”现在哪里,也不知道她何时会出现,但是我肯定,她一定会某个时点,忽然地狞笑现形。
不要和我说什么故事,不要和我谈什么逻辑。有时候,经常地,我在听一些分析师路演的时候,都会觉得自己很傻,究竟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还是我们太天真他们太无邪?我们算是在自娱自乐呢?还是在自欺欺人呢?还是在互相心理按摩呢?
当然,很多人总觉得自己一定是机警而幸运的那一个,总可以在舞会音乐停止之前,不至于是最后一个离开。
回到月饼券的话题。
众所周知,月饼售价在中秋节前的规律相当明显和确定,越接近中秋节零点,月饼越便宜,过了中秋节月饼价格则一落千丈。大家或者也都明白,有些故事必定是套路,有些概念终归会落空。都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在每一个梦醒时分,有些事情你现在不必问,有些人你永远不必等——但是,很多人也侥幸地以为,这不距离中秋还有两星期嘛,还有腾挪的机会嘛。
也许,或者还会有玩家会说,只要有足够差价,有足够账面浮盈,就不担心风险呢?我们又回到月饼券的话题,只要越来越接近那个时间点,首先未必一定再有接盘的,其次,价格下跌的速度将远大于你的预期。
于是关键的问题来了,这个“危机时间点”是否存在?
首先看内部环境,下来的货币政策在今后一段时间应该是从紧的,金融去杠杆是刚开始,而不是尾声。一行三会的标准是一样的,证监会收紧私募理财产品有八项规定,银监会对理财产品不准保底同时不准分级,保监会同样会有针对险资的杠杆约束。投融资跳水之后大概率就是GDP的跳水,GDP跳水的话,A股走势会独孤走牛嘛?
近期热门话题,首当其冲的其实地王汹涌背后的房价问题。我问过一个非著名经济学教授,他说,这已经是一个具挑战性的未知领域的新课题;周末,也见到某著名私募大V在某高峰论坛上的原话,“从一个地产专业人士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房价太贵了;但从理性的投资人角度来说,我觉得房价还会涨,这就是痛苦所在。”
——纳尼?是专业人士不理性?还是投资人不专业?这什么意思?元芳,你怎么看?
接着看外部环境。美联储耶伦暧昧地加息姿态,大家虽然已经习以为常,但要真的忽然兑现成真,你会觉得形势一片大好吗?我不觉得非有必要去赌这个。虽然这里涉及话题太宏观,卖方分析师大咖和私募资管的话,您最好也是听听就好了。他们从不看空。他们仿佛永远在穿越牛熊。他们也没几个懂得怎么去做空。
最后说一下近日大家都在议论纷纷的、第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小说《北京折叠》。
小说设定了三个互相折叠的世界,隐喻上流、中产和底层三个阶层。整个城市尺度的空间和时间双重折叠意象恢弘,映射出当代社会中人们对于阶层割裂趋势的深切焦虑。
我忽然想到,是否应该也有人接着会写一部小说《股市折叠》:其实,现在的A股市场中,也存在着三个互相折叠的世界,有着上层(管理层、权贵、投行、庄家)、中层(公私募基金、大户)和底层(中小散户)三个阶层。整个市场的空间和时间也会折叠,不同参与者阶层也是同样的割裂。 那么,您自问又是属于那一阶层的呢?
小说里并没有激烈的冲突,小说的主人公,来自底层的“老刀”,从第三空间到了第二空间,又来到了第一空间,之后还是又回去第三空间。来去都是套路,阶层的鸿沟越来越宽,最终不同阶层之间物理意义上完全隔离。没有生死抉择,也没有天人交战,一切是那么自然而然,一切又是那么似曾相识……
顿笔。细思恐极。不寒而栗。 (来源:大公馆2013(ID:DGG-668)/ 作者:COHIBA (资深职业投资人)/ 本文最初发表于8月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