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位之争 忽必烈与弟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的战争,是元朝政局中的重大历史事件。1259年7月,元宪宗蒙哥在进攻南宋合州(今四川合州)时,死于钓鱼城下。宪宗生前没有指定嗣位继承人,于是忽必烈于母弟阿里不哥为争汗位,干戈摇曳,打了将近五年的内战。 成吉思汗的幼子拖雷的正后是唆鲁禾帖尼,她生有蒙哥、忽必烈、旭烈兀和阿里不哥四子。蒙哥即位不久,派旭烈兀到伊朗讨伐“邪教徒”,派忽必烈到漠南,主管汉地政务与征讨大理、南宋。蒙哥亲征南宋时,让阿里不哥守和林,统领南下的蒙古军队和斡耳朵。 蒙哥病逝后,在没有指定接班人的情况下,作为拖雷幼子且拥有监国特殊身份的阿里不哥继承蒙古大汗之位是符合蒙古传统的。阿里不哥确实也这样做了,他遣使诸王贵族,约他们来蒙古本土,为蒙哥举哀发丧,同事加紧筹办自己即位的忽里台,先忽必烈一月继承了蒙古大汗之位。并且不论在政治还是军事上有拥有比忽必烈甚厚的优势。形势对阿里不哥很有利。 然而忽必烈是唆鲁禾帖尼的儿子,继承了唆鲁禾帖尼的冷静果断深谋远虑,也同时继承了拖雷的宽厚。忽必烈的谋臣众多,且重用汉人谋事,也为忽必烈后来称汗位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在于阿里不哥的对峙中,忽必烈与宋议和、留兵守鄂;轻骑弛归,迎蒙哥灵舆,取大汗印玺;召诸王亲贵,会议和林;安揖四方,控制燕京。年底忽必烈到达燕京,驻兵京郊,遣散脱里赤所征之兵,挫败了阿里不哥控制燕京的企图。 1206年三月,忽必烈赶到开平冰称汗,单仍旧有人支持一个月前在和林称汗的阿里不哥。 至此,兄弟间的一场战争已不可避免,战事发端于关陕。中统元年六月,忽必烈一部重创阿里不哥,并经由此役控制了陕甘宁地区,切断了阿里不哥从漠南到漠北的物资供应通道,阿里不哥从此无力再出漠南。 中统四年(1263)春,阿里不哥西征阿鲁忽,破城后大肆杀戮劫掠,致使当地民怨沸腾。次年春,阿里不哥众叛亲离,势穷力蹙只得前往忽必烈处请降。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争,以忽必烈的胜利结束,却加剧了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原有的裂痕。战争后各汗国纷纷独立,实际上废除了忽必烈的大汗地位。由于蒙古帝国的分裂,忽必烈开始专心治理中原,这为中原的经济文化的恢复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忽必烈即位后,采用汉法统治汉地,建立与中原经济相适应的中央集权封建政权;完成全国的大一统;恢复经济。为中国后来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来源:无际草原·狼·房车露营俱乐部 欢迎大家转载 好歌、好内容可以推荐给小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