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才还是混蛋,关于乔布斯你还有这些误解要解开 | 荐书

 昵称36315613 2016-09-16


小巴导读:

你一定知道乔布斯才华横溢却口无遮拦,也听闻他好大喜功,脾性暴躁。但你可能不知道,当上父亲后,乔布斯也多愁善感。

 

他曾说:“我还是会裁员,因为作为CEO不得不这么做。但当我看着那些被裁掉的员工时,仿佛看到了他们5岁时候的样子,就像我自己的孩子。我还会想象自己回到家,告诉妻子和孩子自己被炒鱿鱼了是什么样的场景。甚至会想到我的孩子在20年后也可能面临同样的被裁命运。”

 

而《成为乔布斯》的作者施兰德告诉我们,对乔布斯,还有很多误解需要解开。


乔布斯去世后,关于他的报道铺天盖地,有文章、图书、电影,还有电视节目,大部分只是在重复关于乔布斯的那些传说和成见。

 

这些传说和成见从80年代起就开始流传。当时,乔布斯沉浸于媒体的追捧中,对于媒体并不设防,那段时间也是他生活最为散漫、放纵的一段日子,因此媒体在把他描绘成天才的同时,也免不了揭露他的卑劣以及对同事和朋友的漠不关心。

 

后来他开始对媒体设防,因此这些早期的报道就成了大众获知他个性和思维方式的唯一来源。


 

这也许也解释了为什么在他去世后,关于他的报道展现的几乎都是一些成见:


乔布斯是天才,设计方面天赋过人,讲故事能力超凡脱俗,可以产生“扭曲现实”的魔力。


他就是个自以为是的混蛋,一味地追求完美,完全不顾他人的感受。


他觉得自己比任何人都聪明,从来听不进任何建议,而且从出生伊始,就是天才与混蛋的结合体。


以我对乔布斯的了解来看,这些成见没有一个是正确的。在我看来,乔布斯比我在其他任何文章里读到的形象都更复杂、更有人性、更多愁善感,甚至更聪明。

 

他去世几个月后,我开始整理我对乔布斯的采访笔记、磁带和文档,有我采访他时随手写下的笔记,有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当时没有用在报道里的故事,有我们互发的邮件,还有从来没有转成文字稿的磁带录音。



在整理旧物的过程中,关于乔布斯的很多记忆涌上心头。于是我做了决定:对于大众头脑里关于乔布斯根深蒂固的偏见,光抱怨几句是远远不够的,我要凭借我对他的了解,向公众展现一位更完整的乔布斯。

 

人们根本不可能完整地刻画出他的成功轨迹。现在,我要将目光放长远,重新审视这位自称是我的朋友的人——乔布斯。


乔布斯暴躁易怒
是因为童年“被抛弃”?


乔布斯1955年生于旧金山,他的生母乔安妮·席贝尔决定放弃他的抚养权。

 

保罗和克拉拉是一对工薪阶层夫妻,没有孩子,在乔布斯出生几天后收养了他。

 

有些文章把乔布斯这段被领养的经历描绘为“被抛弃”,认为这段经历是他暴躁易怒行为的诱因,特别是在他职业生涯早期所表现出来的那些行为。但乔布斯反复告诉我,保罗和克拉拉非常爱他,也很宠他。

 

乔布斯的遗孀劳伦·鲍威尔·乔布斯说:“他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能拥有这样的父母。”

 

保罗和克拉拉都没上过大学,但他们向席贝尔承诺,一定会让乔布斯上大学。对于中产阶级下层家庭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郑重的承诺,也开启了他们对乔布斯有求必应的模式,无论乔布斯需要什么,他们都尽力满足儿子。



乔布斯很聪明,他从五年级直接跳到了七年级。跳到七年级后,他在学业上依然毫不费力,但常常受到同学的欺负与冷落。他求父母帮他转到更好的学校去,尽管转学意味着要花一大笔钱,但父母还是同意了。

 

保罗和克拉拉不仅让乔布斯感觉到自己是受到优待的,也培养了他追求完美的性格,特别是在手工工艺方面。

 

保罗做过很多不同的工作,包括回收商、机械工、汽车修理工等,他教会儿子要沉下心关注细节。

 

“他在车库有一个工作台,”乔布斯接受史密森尼学会的采访时曾说,“在我五六岁的时候,他把工作台隔出一小块,对我说:‘这是你的工作台。’他还给我一些小工具,教我如何用锤子和锯子,教我如何做东西。这对我来说是非常有益的经历,他花了很多时间陪伴我,教我如何做手工,如何把各种装置拆开再装好。”

 

后来,乔布斯向我展示新款iPod或是苹果电脑时,始终记得父亲的告诫:对于一个橱柜来说,别人看不到的底面与表面的抛光一样重要;对于一辆雪佛兰汽车来说,别人看不到的刹车片和汽车的油漆一样重要。


乔布斯骄傲自大?


可能因为他经常与合作伙伴发生争执,可能因为他总是大言不惭地把自己的主观看法当作事实,也可能因为在媒体面前总喜欢把功劳往自己身上揽,乔布斯极端自我主义、不愿向他人学习的形象深入人心。但事实上,这个看法是对他的误解,即使在他最年少狂妄的岁月里,他也不是这样的人。

 

乔布斯不仅向苹果公司的前辈讨教经验,还会从其他渠道寻求帮助。他还不具备管理公司的能力,因此很钦佩那些企业家,总会竭尽全力与他们会面、向他们学习。

 



“没有一个企业家是为了钱,”他告诉我,“戴维·帕卡德把所有的钱都捐给了基金会。他去世的时候,本可以是墓地里最有钱的人,但他不是为了钱。鲍勃·诺伊斯同样如此。我的年龄已经足够大了,应该主动去结识那些企业家。我21岁的时候认识了安迪·葛洛夫,我给他打电话,对他运营公司的才能表达了仰慕之情,问他是否可以和我共进午餐。我又如法炮制,认识了杰瑞·桑德斯、查理·史波克和许多其他企业家。这些人都是企业的奠基人和建造者,他们身上具备了硅谷特有的敏锐的商业嗅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摘自乔布斯最新传记《成为乔布斯》,现正在吴晓波频道火热售卖。


这也许是关于乔布斯最好的一本人物传记,在他去世五年后,让我们用这本书纪念他。

点击按钮,立即抢购

买书


第一档



《成为乔布斯》单本书+中信经典图书


最快的时间拿到新书

单本书当天购买,第二天发货


第二档



《成为乔布斯》定制礼盒

纪念版台历/定制精装珍藏图书

独家珍藏笔记本/精美邀请卡


定制专属姓名和slogan

从此这本书也将成为绝版

定制版套装只在吴晓波频道


第三档



《成为乔布斯》定制礼盒+吴晓波频道会员纪念卡

纪念版台历/定制精装珍藏图书

独家珍藏笔记本/精美邀请卡


成为吴晓波频道会员

每天五分钟

听吴晓波说万千世界


点击按钮,立即抢购

买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