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山奇松—黄山归来不看岳(三)

 颐心文苑 2016-09-16








黄山奇松—黄山归来不看岳(三)


来     源 / 网     络
复制·编辑 / 塞上齐翁





       【塞上齐翁按】  “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 ,这几乎已经成为众多旅游者的共识。黄山、九寨的美,不仅在于她的奇,她的幽,更在于她的自然,在于她的浑然天成,在于她的天然去雕饰。
       我曾于56岁、66岁时二上黄山,也曾二上庐山,还登过泰山、峨眉山,唯对黄山情有独钟。二上黄山时曾对同行的朋友立志扬言:75岁时三上黄山。或许是老天不同意我的 “宏图大志”,73岁岁尾,我的疑是重症肌无力复发,语音障碍、咀嚼无力、吞咽困难,“进口” 出了问题,体重在短时间内急剧掉了30斤,只剩下110斤(与 “110” 报警巧合,岂不是天意?)。掉30斤,两大盆肉啊!乖乖!我的体质几乎垮了,三上黄山,已成黄粱一梦。
        我喜欢摄影,一直想用自己拍的照片编几篇黄山的图文日志。但是,二上黄山用的都是胶片相机,想把底片变成数字文件,若自己买高质量带底扫的扫描仪,价格昂贵,又不经常用,划不来。送图片社,不知道人家的扫描仪质量如何,况且,扫底虽然我们觉得收费颇高,但利润较底,恐怕人家不会给你认真做。我曾去试扫了10几张,质量真的是惨不忍睹。
        黄山,让我魂牵梦萦,割舍不下。于是乎把曾经在网上收集的黄山图片翻出来,筛选整理、缩放为统一尺寸,进行简单的光影处理,又把网上收集的文字重新编撰,编辑成《黄山归来不看岳》,共五集,与大家共享。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黄山区境内(景区由市辖),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山脉面积1200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约160.6平方公里。

       黄山原称“黟山”,传说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曾在此修炼升仙。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六月十六日改名黄山,这一天还被唐玄宗钦定为黄山的生日。

      黄山为道教圣地,三山五岳中的三山之一,遗址遗迹众多,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誉。

      黄山集中国各大名山的美景于一身,尤以日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五绝”(也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之说)著称;

        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同时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阳光的辐射差大,局部地形对其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的气候特点。年均气温8℃,夏季最高气温27℃,冬季最低气温-2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黄山是独特的花岗岩峰林,大大小小的峰峦,千姿百态的古松,惟妙惟肖的怪石,变幻莫测的云海,构成了黄山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巨幅画卷,赋予了黄山艺术的魅力,塑造了黄山永恒的灵性、神奇的风采。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说过:

       “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山中有温泉、云谷、松谷、北海、玉屏、钓桥六大景区,风光旖旎,美不胜收。

        黄山,以其奇伟俏丽、灵秀多姿的独特魅力名扬遐迩,成为驰名中外的避暑胜地;疗养胜地;国家5A级旅游景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评选为首批 “世界地质公园”,黄山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三大世界桂冠的旅游胜地!

         黄山,作为大自然造化中的奇迹,历来享有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的美誉。

        郦道元、李白、徐霞客等古今名士都曾在此留下壮美的诗篇和历史的足迹。对于从四面八方来到这个风景胜地的游客、诗人、画家和摄影家而言,黄山具有永恒的魅力。



黄   山   奇   松

       黄山之美始于松。
         黄山奇松,顽强地扎根于巨岩裂隙,以石为母,以云为乳。黄山延绵数百里,千峰万壑,处处皆松,比比皆松。“无树非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百年以上的黄山松就数以万计

          黄山松,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松针叶粗短,苍翠浓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态。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有的循崖度壑,绕石而过;有的穿罅穴缝,破石而出。忽悬、忽横、忽卧、忽起。

          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说:“绝岘危崖,尽皆怪松悬结。高者不盈丈,低仅数寸,平顶短髲,盘根虬干,愈短愈老,愈小愈奇,不意奇山中又有此奇品也!”

          关于黄山的几大名松,据有关史料说,康熙年间,史学家程宏志在其著作《黄山记》中首次给黄山松命名。他评出:

          黄山六大名松 卧龙松、破石松、蒲团松、扰龙松、接引松。

         后来,闽麟嗣编写《黄山松石谱》,引荐:
         黄山九大名松: 拢龙松、卧龙松、接引松、棋枰松、蒲团松、困龙松、迎送松、倒挂松、破石松。

         此时, 迎客松并未被列为名松,而迎客松已经在青狮石壁旁生长了数百年

       此后流传黄山十大名松是:迎客松 、望客松、 送客松 、探海松、 蒲团松 、黑虎松 、卧龙松、 麒麟松、连理松。

       现在流传的黄山十大名松是: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盼客松、望客松、蒲团松、探海松、倒挂松、望泉松、贴壁松。

      黄山十大名松、黄山十大奇松 ,可能还有其它不同版本,仁智之见,不足为怪。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十大名松是:迎客松、送客松、探海松,蒲团松, 连理松,麒麟松,竖琴松,黑虎松,接引松,龙爪松。


 

1、迎 客 松 
        迎客松挺立于玉屏峰东侧,文殊洞上,破石而生,寿逾八百年。松名始见于民国《黄山指南》。树高10米左右,胸径64厘米,地径75厘米,枝下高2.5米。树干中部伸出长达7.6米的两大侧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伸展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游览。
       现在的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的形象大使,成为黄山松的代表。他仪态大方,挺拔苍劲,翠叶如盖,,彬彬有礼,形象可爱。有诗赞曰:
       “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游人目睹此松,精神为之一振,纷纷在此摄景留念,且引以为幸。在旅游旺季,这里人头攒动,要找一个好的拍摄位置,往往要等好长时间。
       迎客松更蜚声中外,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
       迎客松,国之瑰宝,当之无愧。



2、陪 客 松
        陪客松在玉屏峰正前方文殊台上。四棵古松亭亭玉立,姿态秀丽,似长年累月既陪伴游人观景、小憩。有诗赞曰:  
        “玉屏楼上客如梭,美主年年忙张罗。不语奇松能职守,无间风雨笑颜多。”
        陪客松旁边一石上有 “果然” 二字题刻。 
      

 
3、送 客 松
        黄山十大名松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送客松高4.8米,树龄约450年,立于玉屏楼右侧道旁,枝叶侧伸好像作揖送客,与名扬世界的黄山迎客松遥遥相对应,此松虬干苍翠,侧伸一枝,形似作揖送客,故名“送客松”。
        送客松已与2005年12月枯死。据传,现已遴选培育了多棵与送客松形似的 “接班松”,将择时栽植在原来的位置。

        

4、盼 客 松
        位于天都新道,在 “天地一线” 回首,可见此松。海拔1680米。古松粗壮挺拔,巨臂前伸,姿态很像迎客松,只是立於高位,僻居深山,寂寞数百年,直至天都新道修通,才展现风采,多年盼望的客人终于到来,因而得名。此树树龄400年,高8.2米,干围1.7米,冠幅直径9.5米
        今人有诗赞曰:“古松旷劫守深山,盛世而今路始盘。盼到天明终有客,愿将青翠献人间。”



5、望 客 松
         望客松在玉屏峰至莲花沟的途中。有《相见欢·望客松》词咏之:
        “千年久立高岩,笑颜堆。待客情深乍见,又分开。留难住,欢声去,几时回?望眼欲穿挥泪,盼重来。”



6、蒲 团 松
         清康熙八年《黄山志》列为九大名松之五。在玉屏楼至莲花沟道中,老鹰石下。树身高3米,侧枝密集在2米高度,盘曲于四周,然后平伸,向北面倾斜,针叶簇集顶部,树冠铺展平整,状如用蒲草编成的供僧、道打坐、跪拜之用的蒲团,故名。冠幅直径10米,投影面达78平方米。
        清人丁廷健有诗咏曰;
       “苍松三尺曲如盘,铁干横披半亩宽。疑是浮丘钱坐处,至今留得一蒲团。”
       诗中将蒲团松的形状与浮丘得道的传说联系在一起,使蒲团松显得更加神奇而富有魁力。今人亦有诗曰:
       “松冠平扁似铺棉,形若蒲团半亩圆。大厦千间张锦绣,何如顶上好安眠。”



7、探 海 松
        又名小迎客松,黄山十大名松之一,立于卧云峰陡腰,地处海拔1670米,树高仅3.5米。特点侧枝倾伸前海,犹如苍龙探海,戏搅浮云。树龄约500年。
        探海松在天都峰顶,经过天桥,可望见一棵古松悬在危崖上,即为探海松。它有一侧枝很长,倾伸前海,犹如苍龙探取海中之物。故名。相传,有位仙人应邀去天都赳宴,行至桥上,只见云海翻腾,浩气临空,于峰万壑,倏忽变幻。他看得如醉如痴,将赴宴忘得一干二净。另一位仙人东方朔见此光景,即拍拍他的肩膀,笑曰:“老翁老翁,犹似老松,不尝他酒,独饮海风,一醉千年,其乐无穷。”那仙翁一听,觉得此话颇有道理,心想:这里比仙宫还美,何不在此一醉千年?于是便摇身一变,化作一棵苍劲的松树,日夜饱饮海上的烟霞。这就是探海松。因其造型奇特,故旧志将它列入黄山“十大名松”。有诗咏之:“天都绝壁一松奇,古干倾斜势欲离。要与龙王争海域,侧身欲跳舞披靡。”



8、倒 挂 松
        在莲花峰道中,旧志所列九大名松之八。奇松似苍虬逆悬,根茎怒生。此松已枯死。如今在去玉屏楼道中的“一线天”左侧峰壁下。也有倒挂松,其根在上,盘生于石隙中,主干倒长约1米又折向上伸出枝叶,如龙戏水.倒挂高空,形态奇特,独具一格。
       


9、望 泉 松
        望泉松在盼客松附近,生于一悬崖峭壁上。古松巨大,斜向生长,树冠伸向汤泉,似在探望汤泉之胜,故名“望泉松”。有诗咏曰:
       “大夫峰顶望温泉,几度沧桑已变迁。万态风云遮眼过,老松相伴有青烟。”



10、贴 壁 松
         在天都新道“试胆石”下。古松高大挺拔,紧贴岩壁,故名“贴壁松”。其枝干倾斜,向一侧伸展,形态奇特。树龄400年,高11米,干围1.5米。有诗赞曰:
         “贴壁而生足底坚,人间遥隔几重烟。天崩地裂身犹健,哪怕严寒酷暑煎。”
         贴壁松有两株。另一株位于黄山白云新道,从天海至步仙桥段的悬崖峭壁上,海拔1450米处。扎根于岩隙,主干紧贴岩壁,树枝向两侧舒展,形如一幅美妙的铁画。树龄200年,高7.5米,干围0.65米,冠幅直径4米。



 11、团 结 松
           黄山十大名松之一,生长在黄山北海至西海的山路旁。古松铁根盘结,五干围抱,枝叶茂盛,团团簇簇,状若兄弟五人相互拥抱,人称“团结松”。 

 

12、麒 麟 松
        黄山十大名松之一,生于北海至清凉台路边海拔1470米处,树干1.5米处分作两枝斜展伸长,两翼高低错落,高枝如麟角,低枝似麟尾,主干树皮如麟甲斑斑,状如送子麒麟,树龄约500年。
    


13、连 理 松
        黄山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自“黑虎松”去“始信峰”途中左侧。树高20多米,在离地2米处树分两干,并蒂齐肩,其粗细、高低几乎一模一样。
        因为人们常以连理比喻夫妻,所以附于此树的传说,也是爱恨缠绵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相传二人曾于七夕明誓,百年之后同去黄山,修身养性再结连理。死后二人果然同游黄山,并留恋此地美景而化身为连理松。



14、黑 虎 松
       黄山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生于白鹅岭索道站下坡至始信峰岔路口,海拔1650米处。狮子林有一高僧入定时,见一黑虎卧于松顶,后寻黑虎不见,只见古松高大苍劲,干枝气势雄伟,虎气凛凛,且冠盖浓绿近黑,似一黑虎卧于坡下,故名“黑虎松”



15、 龙 爪 松
        黄山十大松之一,它位于始信峰上,5根主侧根裸露土表,粗大,扇形伸张,似苍龙之爪,苍劲有力,深扎岩中。从连理松前行,过一小拱形石桥,上坡约百步即到。这是一株约400年树龄的松树。
 


16、竖 琴 松
       黄山十大名松之一,位于卧云峰北坡。竖琴松以形取胜,它主干挺直,顶状如伞,形似竖琴,又如古时官署中的辕门。
       辕门松在卧云峰东隅。奇松主干挺直,顶如伞状,另伸一千,形作倒“U”状,宛如古时官署中的辕门,故名“辕门松”。可惜今已枯萎。有诗赞曰;
       “奇松态作古辕门,出入千乘万马屯。为觅人间稀世景,如云游客涌纷纷”。



17、扰 龙 松
         旧志所记九大名松之一。 清康熙十八年刻印的《黄山志定本》“木属”篇中列在首位的就是“拢龙松”:“散花坞中突兀一峰,下临无际,一松破石以孕身,贾勇怒撑,上透峰顶,即偃其盖,衡枝长二三丈,凌空飞舞,若龙爪搏击。松中第一奇观,见者骇瞩,尊为帝松”。
       由于有:“散花坞中突兀一峰”之句,故而很多人误把“梦笔生花”上的“笔花松”当做“扰龙松”了。其实古代散花坞的面积是很大的,始信峰、石笋矼下面的深壑均属散花坞范围。
       徐霞客《游黄山日记》中写有:“晨餐后,由接引崖践雪下。坞半一峰突起,上有一松,裂石而出,巨干高不及二尺,而斜拖曲结,蟠翠三丈余,其根穿石上下,几与峰等,所谓'扰龙松’是也”。
      黄山画派著名画家渐江大师,曾画有始信峰下扰龙松一画,画上写明右手高者为始信峰,左下手低矮的一座怪石上,即为扰龙石上扰龙松。据查:古代从北海景区去松谷庵的路线是从始信峰接引崖下行的,故而很容易看到扰龙松;而今是从清凉台旁经十八道弯、仙人铺路等处下行松谷庵的,所以只能看到“梦笔生花”上的“笔花松”,而扰龙松的奇特雄姿,近百年来,再没有人看见过。
        扰龙松在1982年枯死。
       “拢龙”之名,极传神极写意,谓其接近或颇得龙脉之气也。据当时实地考察,拢龙古松,高3.7米,径0.74米,树龄在600年以上,死亡原因不明,可能是环境污染加自然衰老吧 。
        山园林部门于1984年在扰龙松原位置专门设计制作了一棵塑料松树。真松成了假松,令人哀伤感慨不已。
       据悉,近年来,重新培育一棵“扰龙松”已作为重要研究课题。2004年3月26日,一棵高达1.75米、外形和扰龙松极为相似的松被移植到原树位置上,千辛万苦,终获成功。



18、卧 龙 松
        旧志所记九大名松之二。地处始信峰东,横生于卧云峰东侧悬崖石壁中。在树干20厘米处,分两叉盘曲生长,顶枝反侧融为一体,作伏卧状,昂首,角崭髯张,颇有苍龙凌波之势,清人将其描写为“百尺偃神龙”。
       原先有卧龙松在文殊院道中,不知何年“破壁飞去”。

 

19、接 引 松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旧志列为九大名松之三,始信峰三面临壑,唯有东南与另一峰相隔丈许,早先断木为桥,以渡游客。 此松生于两峰隔谷边缘,清人刘大櫆记述:“北岸有松,横枝直抵南岸。”似在接引游人。后改木桥为石桥,名“渡仙桥”,游者仍扶此松枝过桥。接引松树高4米,胸径30.5厘米,冠幅3.5米×5.5米,树龄约500年。

 

20、棋 枰 松
        旧志列为九大名松之四。位于北海景区,盘踞在平天道旁,此松极奇古,松干较短,高仅二尺,但盘根盖顶,冠幅荫广逾丈。因其顶平正若砥,须霞井井,如同围棋盘上的黑白方格,故名“棋抨松”。
       相传,从前有数仙童坐在枝杆横斜、平正如棋盘的树顶上下棋,有位名叫黄升的樵夫,看棋人迷,忘记下山,仙童即授之一枣,含之不饥。清人洪云行有《棋枰松》诗咏之:
       “闻道骖鸾客,时来坐对松;樵柯从烂尽,此局几时终?”
       此诗将棋抨松描绘成仙人的棋盘,给棋枰松披上了神奇的色彩,耐人玩味。今人亦有诗曰:
       “松头对弈数仙童,昔日黄升伐木逢。赠枣含之人不饿,归来寿逾百年翁。”                                                                                        
   

21、破 石 松
          列入世界遗产名, 旧志列为九大名松之四。生于西海排云亭海拔1470米处,树生石上,根扎石中,将整块岩石劈成三块。破石松树高6.4米,胸径37厘米,枝下高1.2米,冠幅7.5米×5米。树龄约150年。 



22、凤 凰 松
          在海心亭东百米处,树龄200年,在树高40厘米处,分为两条枝干,继而又分成四股平整枝丫,如同凤凰的首尾和两翼,颇似凤凰翅欲飞。此树高3.15米,干围1.55米,冠幅直径7米。



23、双 龙 松
        位于北海景区,在西海门回音壁对面。双龙松分作两干,从石壁隙缝中伸出,盘旋虬曲于悬崖峭壁之上,形似双龙嬉戏于云海松涛之中,故名。云雾中或阴雨天气,远远望去,鳞甲闪动,角崭髯张,更为神似。
 
 
       1977年双龙松遭雷击后枯死,现树干尚存。往日那下临深渊。吞云吐雾,刚劲威武,势若腾飞的姿态仍形神俱在,游人依然可以领略和欣赏。树龄已达800余年,高25米,树冠60平方米,胸径120厘米。清晨,站在树侧,看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一轮红日,正好镶嵌在树干之间,活脱脱一副二龙戏珠图。

 

24、扇 子 松
         凭清凉台栏俯视,可见扇子松形如展开的折扇,扇面平整,松针青翠如染,故名“扇子松”。游人观之,对其巧夺天工,无不叹服。
 
 

25、大 王 松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生于北海至西海途中海拔1490米处,主干粗壮,高耸挺拔,冠幅荫广,形如巨伞,尽显王者风范。大王松树高14.4米,胸径70.1厘米,地径87.6厘米,主枝有40多根,树冠浓密庞大,伸展开来方圆达150余平方米。树龄约450年。
    
  

26、孔 雀 松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生长于白鹅岭至白鹅山庄路旁海拔1550米处,主枝向上,侧枝旁伸,头高尾长,似孔雀昂首挺立,振翅欲飞。树高6.6米,胸径34.1厘米,地径36.8厘米,树龄约150年。

 

27、灵 芝 松
       生于鳌鱼洞老鹰石下,树冠浓密,偏向一侧,侧枝斜向伸展,枝叶集中于冠顶,形似一棵巨大的灵芝,又如鳌鱼洞前的一朵浮云。树干自基部分三大主枝,胸径分别为16厘米、21厘米、28.5厘米,树高3.7米,枝下高0.2米,冠幅7.2米×8米。树龄约180年。

 
 
28、聚 音 松
         聚音松是始信峰顶最大的一棵古松,其它三颗已枯死,独此松干粗枝茂。生长旺盛。它与丽田琴台近在咫尺。
        相传,丽田弹琴时,走兽蹲伏。飞鸟停空,倾听他的美妙琴声。连树木花草也都爱听。他弹琴数年,琴台旁即生出4株松树,其中一颗在听丽田弹琴时,竟随着琴声的仰扬变化而屈伸枝叶。更奇怪的是,此松还能将他的琴音收聚起来.待他停弦,松树即发出美妙的琴声,缕缕不绝;
        另一说,此松平日能将琴声汇集起来,于大风时又将琴声释放出来,故名“聚音松”。峰上刻有“聚音松”三字,古朴典雅,不知何人所书。今人有诗咏道:
        “奇松能聚古琴音,一日客来访故人。阵阵风吹松吐乐,远闻恰似丽田声。”
        此松于1992年7月枯死。2002年7月就地移植一株松树,仍名聚音松。

         过去曾有人编了《名松谱》,收录了成百上千种黄山松。

《黄山松》
 明 朱鹭
    松无五仭高,矮者二三尺。敷枝或横亩,平翠可布席。
    咄咄离奇者,石端绝上滋。根大于其本,短干特修枝。
    高既不盈寻,大亦不盈斗。霜藓封苍肤,纠结百重厚。
    一松王一石,苍古看不厌。

           《黄山怪松歌》   
      清 施闰章
    山中老松多诡绝,风伯手揉云绾结。青枝如组踵屈铁,根似引绳长百折。
    高可寻丈短尺许,寄生以石不以土。餐风饮雾无凡姿,倒身拂地翩跹舞。



欢迎光临颐心文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