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无名肿毒有良方

 太平时光 2016-09-16
无名肿毒,病证名。发无定处难于命名之痈疽疮疡。
见《医学入门》卷六。又名肿疡、虚疡。《辨证录》卷十三称:“无名肿毒生于思想不到之处,而其势凶恶,有生死之关,皆可以无名肿毒名之。”《外科大成》卷四则谓:“无名肿毒者,以其随处而生,不按穴位,不可以命名也。”皆因风邪寒热客于经络所致者。若因风邪内作而引起者则无头无根;若因气血相搏者,则有头有根;因风寒而成者,则肿坚色白;因热毒而成者,则肿焮而色赤。”并以此作为辨证之依据。其治:有表证者散之,有里证者下之,外治参之以敷贴之剂。
方1
【组成】茶叶。
【用法】蘸湿捣烂敷患处。
【主治】无名肿毒。
方2
【组成】蟹壳3 克、穿山甲6 克、皂角刺7 枚、黄酒适量。
【用法】焙干诸药并研末以黄酒冲服。
【主治】无名肿毒。
方3
【组成】南瓜蒂、黄酒。
【用法】烧存性,以黄酒冲服。
【主治】无名肿毒。
方4
【组成】花粉、石赡赊、木鳖子各50 克,酒。
【用法】捣烂加酒调敷患处。
【主治】无名肿毒。
方5
【组成】生姜50 克(捣烂)、南五味子根皮适量(研末)。
【用法】调成糊状敷患处。
【主治】无名肿毒。
方6
【组成】赤皮葱。
【用法】烧灰淋洗,多饮鼓汁。
【主治】恶疮初起,肉出如锥,痛痒不能饮食,不速治则溃为脓血。
方7
用法:芙蓉花的叶子捣烂敷患处,
主治:喝啤酒吃海鲜后出现无名仲,这种又叫富贵病。
无名肿毒
方8:斑蝥14个,紫荆皮15克,白酒50克。药入酒浸7日,去渣用药水涂疮部。数次即可起泡,用针刺破放毒水即愈。
方9:夏天捉活蛇1条,装瓶醋浸密封。遇有肿毒取其蛇醋涂之立效。
方10:大剂量皂刺(120克以上)水煎服。可使无名肿块消失。3-5天为1疗程。轻者1个疗程,重者3-5个疗程。有效率80%以上。单味复方均可。
方11:绿豆粉醋调为糊外糊患处。可使无名肿毒乃至搭背疮等痊愈。
方12:胆南星适量研碎,清水调糊外敷患处。治无名肿毒。
方13:茄子加醋捣泥状,外敷患处。可治无名肿毒和蜂蜇肿痛。

方14.鲜慈菇捣烂,加入生姜汁搅匀,敷患处,一日换两次。
方15.鲜大头菜(或鲜菜茎叶)加少许食盐捣烂敷患处。
方16.茄子加醋一起捣烂,外敷,有消炎镇痛之效。
方17.用油菜煮汁食,或捣烂绞汁温服一小杯(约三十毫升),一日三次,疗程三天;并用鲜油菜叶捣烂敷患处,一日更换三次。
方18.生芋加食盐少许,捣烂如泥敷患处,一日更换两次,可治筋骨痛,无名肿毒,小儿头上热疖,指头疔。
方19.鲜荞麦叶6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或荞麦面炒黄,用米醋调成糊状,涂于患处,早晚更换。
方20. 麻黄6桂枝10黄芪30当归10桔梗10皂角刺10白芷10连翘10金银花10浙贝10昆布10芦根10三剂
        效果:肿物表面皮肤自动溃破排脓,肿物变软、根部明显缩小。效不更方,原方再进四剂,肿物消退。

方21 ——无名中毒酊(外用)
笔者多年来用无名中毒酊治疗多种疮疡外证,疗效可靠、迅速,使用方便,特予推荐。

方药组成及配制:黄连、轻粉各50克,蜈蚣5条。将以上三味置瓶内,用95%酒精200毫升浸泡15天后即可使用。

适应症:无名肿毒、各种痈疮疖肿、蚊叮虫咬、毒蛇咬伤、外伤后软组织发炎、臀部肌肉注射硬结发炎、痤疮等。本药禁止内服。

典型病例:笔者本人曾不慎被长脚马蜂叮伤右下唇,当即胀痛不已,5分钟后,下唇肿如橡皮球。随即用无名中毒酊外涂,药液干后立即再涂,30分钟后,肿胀即完全消退。

哈某,男,4岁。因多次臀部肌肉注射而致皮下硬结,再次注射后又遭感染,局部红肿热痛,服用抗生素、牛黄解毒片等未效。予无名中毒酊涂患处,日数次,次日局部红、肿、热、痛明显减轻,第4 日已恢复正常。

体会:黄连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作用;蜈蚣咸、温,有毒,具有熄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轻粉辛寒,有毒,外用攻毒杀虫、逐水退肿;再借酒精之力,其清热解毒、散结退肿效果更佳。 宋诗诗
方22、丝瓜可治无名肿毒
 一老人,80岁,2013年10月30日来诊,其腿部近足三里处无名肿毒如一分钱钱币大小,局部发红,根底坚固,肿块突出,上有黄色脓液。患者体弱,平时肠胃不适,胃纳一般。用什么药比较平和,又不会苦寒败胃呢?忽然想起丝瓜,嘱咐每日摘丝瓜一个,连皮带籽煮水当茶喝,或者是煮水浇饭服用,后回访肿毒已结痂,无不适。
丝瓜属葫芦科植物,因老则筋丝罗织,很像我们人的经络,故名之。此物原产印度,据《本草纲目》记载:“(丝瓜)唐宋以前无闻,今南北皆有之,以为常蔬。二月下种,生苗引蔓延树竹,或作棚架。其叶大如蜀葵而多丫尖,有细毛刺,取汁,可染绿。其茎有棱,六,七月开黄花,五出,微似胡瓜花,蕊瓣俱黄。其瓜大寸许,长一、二尺,甚则三、四尺,深绿色,有皱点,瓜头如鳖首。嫩时去皮,可烹可曝,点茶充蔬。老则大如杵,筋络缠纽如织成,经霜乃枯,涤釜器,故村人呼为洗锅罗瓜。内有隔,子在隔中,状如瓜蒌子,黑色而扁。其花苞及嫩叶卷须,皆可食也。”     丝瓜性味甘平,清香甘甜,《本草求真》记载其入肠胃经。具有清热、化痰、凉血、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 
    关于丝瓜治疗无名肿毒,其实古籍中早有记载,如《本草求真》谓:“丝瓜性属寒物,味甘体滑。凡人风痰湿热,蛊毒血积,留滞经络,发为痈疽疮疡、崩漏肠风、水肿等症者,服之有效,以其通经达络,无处不至。但过服亦能滑肠作泄,故书有言,此属菜中不足,食之当视脏气以为可否也。朱震亨:治痘疮不快,枯者烧存性,入朱砂研末,蜜水调服。”《本草蒙筌》载:“治痘疮脚痛,烧灰,敷上。”《医学入门》:“治男妇一切恶疮,小儿痘疹余毒,并乳疽、疔疮。”《仁斋直指方》:“治痈疽不敛,疮口太深:丝瓜捣汁频抹之。” 
其实,日常食用的丝瓜一身皆宝,其络、籽、藤、叶均可入药。只不过人不识其性,唯有丝瓜络用于临床而已。 
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8月15日农村与社区
方23.蒲公英茶
      实例:老公一星期前双脚出现又硬又红肿的现象,发痒发疼,到正规医院做过脚部的B超,化验过血,没查出什么原因引起。输了液,也涂了外用药,都不见好,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就是典型的无名肿毒症状,这种现象一般并没有很具体的原因,想要消除肿毒,只能从排毒消炎上入手。具体要怎么做呢?

  无名肿毒说不清缘由,却让你痛苦不已,怎么消除?其实也很简单,只要做到排毒消炎就好了。介绍一味管用的草药,田间地头都能采摘到,那就是谷谷丁茶,又叫蒲公英茶

  谷谷丁茶,又称蒲公英、婆婆丁等,是多年生草被植物。它是民间最常见的排毒消炎能手,根据《唐本草》、《神农本草经》、《中药大辞典》的记载,蒲公英可清热毒、化食毒、消恶肿。民间多以治疗疮毒、脑膜炎、流感、肝胆病。

  消除无名肿毒的疗方:将晒干的蒲公英根晒干煎汁口服,同时捣泥外敷。也可取蒲公英茶叶加粳米煮粥,连服几日可消无名肿毒。消炎去毒,每次冲泡蒲公英5g左右即可。

方24.家传秘方治一切无名肿毒

大蜈蚣12条,全虫6,银珠4克,樟脑4,冰片6克,生肌拔毒散1瓶.共研细末。

用时洒一点到鱼石脂纱布上面就可,不需要切开引胧。 

看看牛黄解毒片外用的特殊疗效

 

大家对牛黄解毒片都不陌生,它是传统中成药,过去有丸剂,现在又有片剂。主要用于咽喉肿痛、牙龈炎、目赤肿痛、口舌糜烂等病症的治疗。近年,通过临床实践,发现了它的外用新功效。

人工牛黄5g雄黄50g石膏200g大黄200g黄芩150g桔梗100g冰片25g甘草50g

1.治皮肤病可治热疖、疗疮、无名肿毒、丹毒、痤疮、带状疱疹等。取牛黄解毒片2—3片,压碎,加入生理盐水调成糊状,用消毒棉球蘸涂患部,每日早晚各1次;重症者,将浸有牛黄解毒药液的棉球敷于患部并包扎。

2.治带状疱疹将牛黄解毒片压碎,加入生理盐水调成糊状外涂患处,每日3~4次。一般用药3~6天即显效。

3.治乳腺炎将牛黄解毒片研末同酒糟和匀外敷患处,每日2次。一般用药3天肿块变软,肿消痛除,乳汁畅通。

4.治毛囊炎将牛黄解毒片研为细末,用蜂蜜调成糊状外涂局部,每日1~2次。一般用药2~3天可愈。

5.治疖肿将牛黄解毒片研为细末,与京万红软膏调匀后敷疖肿患处,每日换药1次,连用3~5日显效。

6.治注射部位局部感染取牛黄解毒片2片,压碎,加入75%医用酒精适量调成糊状敷患部,用无菌纱布覆盖,约1—2小时酒精蒸发后,再滴入少许湿润。隔6小时换药,次,每日敷2次,5天为1疗程。一般1个疗程显良效。

7.治注射部位局部感染把牛黄解毒片压碎,加入60%酒精适量调成糊状敷患处,用无菌纱布覆盖,约1~2小时酒精挥发后,再滴入酒精湿润。每6小时换药1次,每日3次,5天为1疗程。

8.治化脓性中耳炎将患耳用双氧水洗净,用棉签拭干。然后将牛黄解毒片(研为细末)吹入耳内,每日换药1次,3次为1疗程。一般连用1~3个疗程可获痊愈。

9.治单纯性毛囊炎将牛黄解毒片1—2片研为细末,用蜂蜜将药末调成糊状,外涂局部,每日1--2次敷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