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此前是宫廷广场。 1914年,才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广场,前身叫承天门,落成于1417年(明永乐十五年),是明清两朝举办重大庆典和向全国发布政令的重要场所。 原来的长安街宽度仅15米。为迎接建国1周年大会,要拓宽东单至中南海东侧一段。北京市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就拆除天安门旁边两侧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的提案,梁思成孤军与众多的委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在人民代表大会上,许多人表态一定要把三座门拆掉。 梁思成建议保护位于中轴线上天安门城楼两侧的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他的建议遭到人们反对。 一位副市长批评他:“您是老保守,将来北京城到处建起高楼大厦,您这些牌坊、宫门在高楼包围下岂不都成了鸡笼、鸟舍,有什么文物鉴赏价值可言!” 梁思成抱头痛哭,眼睁睁看着遗憾千古的悲剧发生。 1912年大清门改名“中华门。 1912年大清门改名“中华门。 1912年大清门改名“中华门。 1912年大清门改名“中华门。 1912年大清门改名“中华门。 1912年大清门改名“中华门。 1912年大清门改名“中华门。 1912年大清门改名“中华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