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沉浸在书法天地中的“老木”——记山东书法家袁家峰

 书画雅苑 2016-09-16

学习书法让他认识了全国各地的很多书友,学习书法让他的心胸更加宽广,学习书法让他的内心接近古人,学习书法让他的品性多了份雅逸从容。他就是袁家峰,一名因书法而生活得丰富多彩、因书法而充满快乐、把书法视为生命中不可割舍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山东书家。

袁家峰书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一个人的爱好往往是受环境影响而慢慢形成的。袁家峰孩提时代在家族擅长书法的长辈的熏陶下,逐渐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他常随被邀请写中堂、写对联的前辈左右,为之研墨、铺纸。凭着超人的感悟力,每次回到家中,袁家峰总是依样写上数张。从此,他带着梦想和信念选择了艰苦的自学之路。

不过,当初凭着对书法特有的感觉,袁家峰只是由着性子歪歪扭扭地学写着。一次,他在亲戚家里看到了一本颜真卿的《勤礼碑》和一本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如获至宝的他遂将其借回家中朝夕临摹,从而开始了他真正意义上学习书法的实践。

更多精彩内容
zgshb2015
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袁家峰上中学时恰逢庞中华硬笔书法热潮席卷全国。那时赶着潮流,他学习了硬笔书法;又因被毛泽东主席誉为“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支笔”的舒同是他十分崇拜的书法名家,所以他又学写“舒体”多年。

袁家峰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和一手纯正的毛笔楷书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于是校外写春联,校内出黑板报,甚至帮助老师刻钢板、印试卷,成了他引以为傲和深受同学佩服的特长。这更加激起了其学习的热情。

袁家峰书苏轼《新城道中二首》其一

进入大学后,四年美术教育专业的学习让袁家峰的眼界变得开阔。根据自己的喜好,他开始系统地临习“二王”一路的行草法帖。为了丰富笔法,他还逐一对孙过庭、苏轼、米芾、王铎等人的书法进行了深入研习。

此后他逐步把魏晋时期的小楷作为必修课,日日临习。为丰富表现语言,近年来,袁家峰在潜心学习魏碑墓志的同时,还不忘细细揣摩时贤。

渐悟书法艺术真谛的袁家峰深知,一幅书法作品既有技术层面的细节,也有艺术层面的因素;要解决技术层面的问题不去努力不行,而要解决艺术层面的问题则没有天赋不行。所以,自感脑子笨的他索性起个别名叫“老木”,以激励自己加倍努力。也因此他总是笨鸟先飞,什么事都跑在前头。

一直以来,袁家峰花在书法上的精力很多。他要以最大的精力打进去,以最大的胆识走出来。所以当别人将工作之余的时间用来打牌、搓麻将时,袁家峰却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泡上一杯浓茶,调上一砚浓墨,沉浸在自己的书法天地中。

然而,自喻“木人”的袁家峰在朋友眼中却是位思维敏捷、语言幽默的山东汉子,既待人热情,又厚道本分、爽直干练,尽显鲁人本色。

袁家峰的行草书作品用笔干净,结字从容,不激不厉,气韵流畅。在创作中,他努力合理地运用笔法、墨法、字法、章法,注重线条的内蕴,在行笔中求灵动、求精致。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楷书作品以“二王”之作为基,参之魏碑的字法,笔力功底深厚,风骨劲挺。无论是鸿篇巨制还是扇面斗方,皆有一种古朴典雅的气息扑面而来,使人爱不释手。

袁家峰

袁家峰的书法作品和他的人一样,透着一股浓郁的文人气息。他将学养、个性、胸襟以及他对艺术形式的审美感受和追求融为一体,博得了专家的好评和群众的喜爱。

作为有责任的艺术家,袁家峰对书法艺术的执着不仅仅是出于兴趣,更是出于能为滕州的素质教育和文化传承做贡献。他说:“书法教育已被列入中小学课程。身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愿意做书法教育的‘马前卒’,搞好书法教研和推广,为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袁家峰一直在探索和坚持。因为他深知,只有继承传统经典,才能变化创新。(袁家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滕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袁家峰书法作品欣赏

作品一
作品二
作品三
作品四
作品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