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是什么? – 心像艺缘

 迷乡 2016-09-16

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诗歌的时代,或许是因这世界有太多的浮华,太多的人沉迷于对外物的追逐,而诗歌却是属于人内心深处的东西。

其实这是一个泛诗歌化的时代,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在大大小小的书店中,总能找到大堆大堆的当代诗作。我们这世界并不缺少诗人,每天更有无数的诗作问世。然而这些可以称作为诗歌的东西大多只是缘于外在的形式像诗的样子,最终能否成为广为传诵的诗歌还有待历史的风雨沉浮来作定论。

诗是什么?难道仅是一种叫做诗的形式吗?当然不是,诗歌虽然也是一种文字的表达形式,却有别于其它的文字表达形式,以其自身独有的优美感性征服人的灵魂。

旧体诗有严格的韵律要求,除少数怀旧派诗人外大多数当代诗人是不会去探究那种深不可测的古韵遗风。韵律虽然能形成一种别致的美,但旧体诗的美并不仅仅来自韵律,更有超然其上的东西。当我阅读那些千古传诵的古诗时,并不是在读其中的韵律,而更是品味到了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灵魂之美。

新体诗抛弃了近乎苛刻的韵律羁绊,以最为自由的方式来传达诗人的思想情感,给灵魂最大的活动空间。虽然抛弃了严格的韵律标准,但我们常常还是能从新体诗中读出韵律之美。其实新体诗用的是没有韵律的韵律,说直接点就是诗人的感觉。感觉是一切形式诗歌的基础,没有感觉是不可能成诗的,即便你掌握了再好的韵律以不可能变成诗歌的。

看到不断涌现的当代诗歌,无论是旧体诗还是新体诗,无论有多少花样翻新,但总觉得软绵绵的缺少了点什么,好像是缺少诗歌的灵魂吧!诗歌是最为美妙的文字表达方式,但这种美妙并不仅仅是外表华丽的文辞,而更应该有一些内在深远的东西。当我们阅读那些千古传诵永不衰竭的经典诗作时,并不仅仅是在欣赏文字的美妙组合方式,而更多的是从中吸取养份,让生命得以滋养。好的诗歌不仅仅有文字上的优美,更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沉淀。没有深厚哲学修养的诗人是不可能写出多么好的诗歌来的(其实任何形式的文字写作都是需要哲学功底的,当代文学之所以出不了经典之作的根本原因就是文人们普遍缺少哲学素养),即使能写出些文笔优美的作品来,但因其只浮于表面缺少内在价值也就极为速朽。说回来,当代诗歌之所以会变得软绵绵,缺少生命力,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诗人们自身缺少必要的哲学含养,没有深厚的文化沉淀,又何能写出好的诗歌呢?诗歌不是孤立存在的,为写诗而写诗是成就不了一个优秀诗人的,就像为文学而文学的人是成不了一个文学家的,最终只能变成历史长河中的点点繁星,以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身份终其一生。

前面说过诗是一种感觉,但这种感觉又来自何处呢?来自生活,来自思索,来自情感,当然还来自文化的沉淀,也许还来自一个叫做灵感的东西。所有这些,最终汇集到一切,经过心灵的熔炉,再到笔(指)端幻化成一行行的文字。只有有血有肉的人、七情六欲丰富但又不失理性的人才可能成为诗人的,那些过于冷漠,或太过理性或太过放荡或完全没有理性的人都不可能成为诗人的。

如果有人要问我诗是什么,我会说诗是人类灵魂的升华。这个世界人很多,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去写诗的,即使在泛诗歌化的今天也只有很少一部分在写诗,尽管从绝对数字上来看并不为少。诗歌本是属于心灵的东西,只有侧重于内心世界的人才会去写诗,因为只有侧重内心世界灵魂才能得以升华!

我不是诗人,本无资格对诗歌发表这一通评论的。这些年来虽然留下了几行自以为是诗作的文字,那其实不过偶尔的兴致之作,与真正意义的诗人相距甚远。《我不是一个浪漫的诗人》其实就是对自己与诗歌之间最好的阐述,除了这篇主题之作外,还将近年来记录下来的几行文字收录在一起,权且当作自己的诗集吧!

 

杜洪毅

20101113日记于棠下

本文已收录于原创诗集《我不是一个浪的诗人》序言卷

版权声明:本文为杜洪毅原创,所有观点随感而发,不引用任何文献资料。转载请注明作者为杜洪毅,引用本人观点注明作者和原文标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