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太多疾病是因为患者不配合效果不好

 昵称22723945 2016-09-16

——孟长海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阅读提示: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本来他所患病很容易治愈,但是因为蔡桓公不配合,结果扁鹊只得逃走,蔡桓公死亡。在疾病面前,不光考验医生的水平,也考验患者的智慧。

最近有个署名山药的中医写篇关于老中医看病效率的问题,这个问题探讨一下挺好,看病不能迷信老中医,要理智。我觉得作为一名医生,看病能不能有效,影响因素是很多的。这里边不仅仅是医生医术高低问题,也有患者方面的问题。

有太多疾病是因为患者不配合效果不好

想彻底战胜疾病,没有医患之间的有效密切配合是不行的。

觉得中医看病,对于医患双方的要求都很高。比如治疗一个感冒患者来中医这里看了,中医大夫就要很认真的去了解病情,因为中西医有别。这里我不想纠缠于一些人士有关感冒自限性疾病一周可愈的论点,感冒了还是要努力让自己舒服一些,能三天好干嘛非要耗上一周两周?而实际上,好多感冒并不是如宣传的那样一周可愈,拖上一周半月一两月的病人多的是,不会治疗感冒的医生多的是。所以,这里就说感冒。

有太多疾病是因为患者不配合效果不好西医大夫见了感冒,没有什么好药,如康泰克、白加黑也行,过去盛行抗生素现在知道不能用要抗病毒,或控制卡他性反应,对症处理就行。中医单就感冒而言起码就有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气虚感冒、阴虚感冒几种,看着一种病要分辨出不同的证型,然后用药了才对证才会有效。而在分辨过程中,显示医生水平高低。

临床上,我们常看到很多病人,感冒了也吃中药,不过不分青红皂白的吃,双黄连口服液、银翘片、蓝芩口服液、板蓝根颗粒等,实际上风寒感冒用这个基本没用。还有些病人暑湿感冒,需要解表化湿,藿香正气液就很好,但如果不分清楚用了苦寒药物,更加伤了脾胃助了寒湿,病不好又添新病。气虚病人感冒和体质有关,习惯性感冒,每年都要好几次,用药就不一样,用了苦寒又伤正气。所以,简单的感冒其实并不简单。

那么,对于中医的诊疗思路,我们就可以据此理清,需要几个主要的过程:

一是收集病历资料,

二是分析辨证,

三是用药开方,

四是病人服用反馈效果。

有太多疾病是因为患者不配合效果不好这每一个环节,都表现出中医理念。收集病历资料,要做到四诊合参,不仅医生要望诊,要闻,要切脉,还要问病人。这问就是很有水平的,一些医生一看病人再一摸脉,病情掌握八成,再问问病人基本有了思路;一些医生可能不得要领,要不自己水平不行,要不病人东拉西扯说个没完没了,乱了方寸。这样收集病历也就充满着学问,有时候病人可以隐瞒掌握不了,有时候病人故作考验而医生不能把握,有时候病人不信任医生简单应付。这就会导致病历收集不全,或者错误。

医生患者密切配合,对病情诊断十分有利。但实际上,想得到病人的完全配合是不容易的事情,病人遵医嘱不好是习以为常的问题。比如在服用中药上,有些医生十分强调病人喝汤药,而且要自己煎药,一些病人接受不了;在熬药时候有很多讲究,病人能完全按正规操作的也不容易;在服药忌讳上,如要求辛辣刺激酒烟戒了,一些人做不到,酒照喝,烟照常抽。

有太多疾病是因为患者不配合效果不好

这些问题之外,最突出的就是病人频繁换医生,在每一个医生那里吃几副,这样前边医生没来得及观察病情,病人走了。后边医生也不知道前边医生做了什么处理,这样周折,病人很多时候就治乱了。看着是小病,但久久不愈。

医生治病需要试探,试探性用药治疗是医生都会采取的办法,无论中、西医尽然。毕竟病情都不是如教科书一般规规矩矩,病人也很复杂,能够一次性看透病情的大专家也不过十有四五,很多并不能一下子确诊并知道药到病除,何况门诊每次就几分钟时间。这样试探性治疗在所难免。

但是,如今很多病人对此缺乏信心和有力的支持,这也影响到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当然对此,病人也有看法,如果一个医生试探个没完没了,耽误病情该怎么办?医学向来不是对称的、如秃子头上的虱子一般明摆着。没有耐心治不好疾病,没有相互理解信任治不好疾病,没有配合支持治不了疾病。

所以,医学绝不是医生一方的事情,需要医患间密切配合,这里边有关于医术、信任、耐心的问题,是大学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