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常见皮肤病的元凶竟然都是它!

 ZL 1967 2016-09-16

 脂溢性皮炎、花斑癣、马拉色菌毛囊炎等都是皮肤科常见的皮肤病,不过很多人并不知道,引发他们的元凶竟然都是一种小小的球形真菌—马拉色菌!

马拉色菌是一种常驻于人体皮肤表面的酵母样、嗜脂性真菌。由于马拉色菌含有丰富的脂酶,可将脂质分解为脂肪酸,从而为自身代谢提供必需的营养源,故马拉色菌喜欢寄生于人体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头面部、外耳道和胸、背部等皮肤表面。通俗的说,就是哪里“油水”多,它就喜欢在哪里繁殖。同时它也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也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任何疾病,在特定情况下,当机体平衡状态被破坏时,如各种因素引起的皮脂腺分泌旺盛、皮肤表面菌群失衡、马拉色菌过度增殖等才会引起发病。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它常引起的几种常见皮肤病。

这些常见皮肤病的元凶竟然都是它!

1. 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 dermatitis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发生于头面部、胸背部等皮脂溢出较多部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皮疹开始表现为油腻皮肤基础上的轻度红斑,上覆灰白色糠状鳞屑,伴轻度瘙痒,随着皮疹扩展,可见油腻性黄色鳞屑,地图状斑片;严重者伴有渗出、厚痂,其中发生于头部的脂溢性皮炎,还可引起脂溢性脱发。

最新研究发现,脂溢性皮炎的发病与马拉色菌的定植与感染有密切关系。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在遗传皮脂溢出体质的基础上,马拉色菌水解皮脂中的甘油三酯,产生的游离脂肪酸进一步刺激皮肤产生的炎症反应。

通俗的说就是,脂溢性皮炎和皮肤油性体质有关,但油性体质的人皮肤会很油,并不一定会出现脂溢性皮炎,只有当这些嗜脂性的马拉色菌寄生、感染后才会造成炎症反应出现脂溢性皮炎。此外,精神、饮食、维生素B族缺乏、嗜酒等因素也可不同程度地影响脂溢性皮炎的发生和发展。

这些常见皮肤病的元凶竟然都是它!

2.马拉色菌毛囊炎(Malassezia folliculitis)

马拉色菌毛囊炎也称糠秕孢子菌毛囊炎 ,多见于中青年男性,皮损为毛囊部位,半球状红色丘疹,直径2-4mm,常有油性光泽,周围可有红晕,多发于前胸后背、颈、肩、上臂、腰腹部等,呈弥漫性散在分布,皮疹可达数十至数百个,密集排列,但不融合,自觉轻度瘙痒,或伴灼热和刺痛感,少数病例可与花斑癣合并存在。

马拉色菌毛囊炎的发病也是马拉色菌在毛囊内大量繁殖造成的。马拉色菌的脂酶将毛囊部位的甘油三醋分解为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口产生脱屑,并阻塞毛孔,使皮脂储留。游离脂肪酸的刺激又导致毛囊内容物释放入周围组织,产生炎症反应。

这些常见皮肤病的元凶竟然都是它!

3. 花斑癣(tinea versicolor)

花斑癣,因皮损为局部色素沉着或减退斑得名。又由于皮损常在夏秋炎热季节多发,发疹多位于汗腺丰富的部位,故俗称汗斑。其实它是马拉色菌侵犯皮肤浅表角质层所致慢性真菌感染,皮损形态可为雨滴状,钱币状或融合成片,上覆少数细糠状鳞屑,有时皮损可呈多种颜色如褐色、灰白色、淡红色等,这是由于马拉色菌能产生对黑素细胞有抑制作用和细胞毒作用的二羟酸,干扰局部皮肤黑素颗粒合成造成的。

花斑癣同样好发于躯干等皮脂腺丰富部位如胸、背、上臂、腋窝、腹部等,一般症状轻微,发病较缓慢,好发于成年男性。

综上所述,尽管脂溢性皮炎、花斑癣、马拉色菌毛囊炎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但由于都是马拉色菌感染引起的,因此在治疗上应该首选对因治疗—抗真菌治疗。轻度的可外用抗真菌洗剂,软膏等治疗即可,较重的、反复复发的可同时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再配合适当的对症处置,均可取得满意效果。

本文作者: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董青生医师 新浪微博@皮肤科董医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