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金元之际大文学家元好问这句词流传至今,岂是虚语!情莫轻动,真情若动,稍有闪失,非死即伤,不分国界,法国作家小仲马笔下的茶花女就是出了名的例子。最后的结局看过小说的都知道,马克死了,亚猛心碎。二人不是常人,马克是交际花,亚猛是公子哥儿,尚且如此,何况常人! 马克和亚猛的称呼是翻译家林琴南先生用文言文翻译这本小说时给起的,后来的翻译者自然不愿继承这个称呼,陈俭先生所绘《茶花女》连环画中就改称了玛格丽黛和亚蒙。此称呼在连环画中存在好几版,直到2008年,上海人美出32开精装,才静悄悄地改成了玛格丽特和阿尔芒。 《茶花女》连环画,多位画家画过,我最心仪陈俭先生画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这本。 上美老编辑甘礼乐先生在此书32开再版前言中有这样一段话:“《茶花女》一题,诸多连环画家争相描摹,唯陈俭此作最为成功、精彩,笔下无论风物人情,最近小仲马原著古典浪漫之风采,自与个别将茶花女画成现代妓女之属不同。” 甘先生这段话道出了这本书成功的真谛,风物人情,最近原著。陈俭先生18岁留洋法国,一去4年,“有缘浸润小仲马时代巴黎社会生活余韵”,这叫有生活基础,比下几个月生活或自画报上借鉴要强得多。 此书首版于1961年,画成却在五十年代中,为何?当时社会形势影响,开始通不过。 看看书中的环境,看看书中的陈设,看看书中的生活。上世纪60年代初,正是中国的困难时期,此书彼时出版,上海人美领导有胆识。 陈俭先生的《茶花女》有两个封面,“文革”后再版时的封面是王永强所绘,这是书中标明的。初版时的封面何人所绘,云烟兄询问王家龙先生后得知,乃华三川先生手笔。 据说陈俭先生晚年再次去国,前往他青年时留学、中年时描摹的法兰西生活,晚景如何音讯已无。1911年出生的人,恐怕早已不在人世了。不过,他留下了《茶花女》等一系列优秀连环画作品,连友记住了他。 王振孙先生译法国作家小仲马《茶花女》,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从这一天起,我就再也不轻易地蔑视一个女人了。”但愿各位看了这本书后,能记住王先生这句话。








文:天涯(连趣贵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