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键盘的消失

 叶老师YP 2016-09-16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纽约街头,掏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打了一通电话,引得过路人纷纷驻足侧目。这个人就是手机的发明者马丁·库帕。库帕当时是美国著名的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

2000年3月全球首款触屏智能手机摩托罗拉A6188上市,这是世界上首款没有物理键盘的手机。

北京时间2011年10月5日凌晨2点,苹果发布了全新一代数字手机iPhone 4s,并带来了全新智能语音助手功能,Siri。从此之后,各类各平台语音助手曾不出穷,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破土而出。

语音助手到底解决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很简单,解决了人机交互中的用户输入问题。

从1973年第一款手机出现起,键盘就是这一设备的必备硬件,用户通过键盘完成拨打电话以及控制手机的各种功能。在最初的很多年里,这一情况都没有得到改变,即便在后期出现的全键盘手机,也只是单纯的将数字键盘进行分拆,以实现更加简便的操作输入。无论手机如何进化,在那个年代里,键盘的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直到2000年第一款触屏智能手机摩托罗拉A6188上市,我们才第一次知道,触摸式的屏幕能做到的功能远不只与显示信息,用户很快喜欢上了这种操作方式,人机交互得到进一步发展。用户不再需要依赖实体键盘,而只需要在屏幕上轻点几下即可完成操作。所见即所得,用户对于人机交互的过程被大大简化,这是整个手机发展史上的重要进步。

可是即便如此,触摸屏幕也只是将传统的实体键盘搬到了屏幕上,用户依然需要像使用物理键盘一般对屏幕进行操作,用户使用键盘对手机进行操作的本质依然没有得到改变,对于用户而言,使用触摸屏幕的新鲜感一旦过去,对于简化输入方式的渴望只会更强烈。

所以语音助手应运而生。原因只有一个,用户希望将耗费在操作手机上的时间进一步缩短,或者说,作为用户而言,我们更懒了。比起键盘输入,语音输入在速度上的优势极为明显。但是从语音助手到语义助手,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语音助手早已出现,用户按照程序已事先设定好的语句对手机进行操控,最初这只是作为辅助功能出现在手机上,实践表明这种废柴功能也只能作为辅助使用,当你每天需要重复对手机说着一样的话,用不了多久你就会感到厌烦。事先设定好的语句大大降低了用户的自主操作感,只是被动的说话而已,手机作为被操作的反而成为主体,如此本末倒置的功能有人喜欢才怪呢。

Siri出现的最大意义在于,这是一种全新的基于语义理解功能的数字助理,这意味着你可以随意与之闲聊,系统可以根据你说的话自动分析你需要的信息并提供给你。用户不再需要键盘来进行人机交互中的输入部分。用户拿回了操作过程中的主导权,并且这会大大提高用户使用中的满足感。

纵观整个发展过程,除了技术进步的原因之外,推动手机前进的最根本是用户需求的提高。用户永远希望在更简单,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多的工作,并且语言这一人类特有的功能被重视也能体现出科技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从键盘到屏幕再到语音的过程,是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从实体到虚拟到语音,也是淡化手机本身的过程,用户所需的信息被着重体现,手机作为工具的功能只会进一步被淡化。

现如今手机早已不再是简单的通讯工具,而更多地是作为个人信息终端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许在未来,我们将可以使用语音操作所有的功能,甚至不再有手机这种产品存在,取而代之的手机的功能将被其他设备吸收,我们将有更多的更好的方法去完成操作。

而这一切,只是刚刚开始,你也只会变得更懒。

图片来源:littleosloSwottiGuomiipcpopHudong

来源:Tech2IPO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