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

 昵称36565133 2016-09-16
  姜氏族谱(贵州)
  重修谱序
  一、概说
  中国姓氏,源远流长,演变复杂,自上古伏羲氏“正姓氏,别婚姻”以来,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炎黄子孙,繁衍不息,各族各宗,自有来历,有差悠久的历史。姜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相传炎帝号称烈山氏(也作历山氏“,一说即神农氏。相传炎帝是少典的儿子,因居住姜水(渭河支流)之滨(今陕西省歧山县西);于是以水命名为姜姓。炎帝的姜姓子孙很多,尧舜时代的四岳、共工都是他的后裔。商、周时的吕、申、齐等到国都是姜姓的封国。由于各种原因,炎帝的许多子孙已变易为其他姓氏。柴、崔、丁、东郭、西门、封、高、国、庆(贺)、洪、后、桓、纪、焦、历、卢、吕、齐、骆、墨、丘、邱、向、尚、申、申屠、殳、邰、文、谢、许、晏、岳、宇文、竹、竺都源出于姜姓。今江苏省地图上仍有姜堰市,山东省地图上仍有姜庄、姜家坡等地名。
  虞、夏之季,炎帝后裔四岳,因辅佐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今河南省南阳市西),建立吕国。夏赐以祖姓姜,以延续炎帝的香火。另外,姜姓还有一些分支,分别建立有申、许、齐等国,其中,申国原居陕西、山西间,周宣王时一部分迁至河南南阳,许国建于西周初,开国君主是四岳后裔伯夷的裔孙姜文叔(又称许文叔),在今河南许昌东;齐国建于西周初,始祖是吕国的吕尚(又叫姜尚)字子牙,号飞熊道人,世称齐太公)。建郡于今山东淄博市东北临淄北,吕尚,《史记。齐太公家》说:“本姓姜,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其子孙世袭齐国国君,历二十九氏至齐康公,于公元前391年被田和放逐海上,齐国变为田氏政权,吕尚的后代分散,或姓吕,或姓姜,或姓其他,对此,《新诏书。宰相世系》记述为“姜姓本炎帝,因以水为姓。其后子孙普易他姓。尧遭洪水,共工之从孙佐禹治水,为四岳之官,以其主四岳之祭,尊之,故称曰大岳,命为侯伯,复赐以祖姓曰姜,以绍炎帝之后,裔孙太公望封齐,齐为田和所灭,子孙分散。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在“姜”条补充到:“夏、商以来,发为齐、许、申、甫四国,世在显诸侯,其居戎狄者为姜戎氏。”文中的甫即吕。
  据《史记。周本纪》,周部族始祖后稷(名弃)之母叫姜(一作姜嫄),系有邰氏之女,“为帝喾元妃“。这是见于文字记载的早期姜姓人物。邓名世所说的姜人的一支,为姜姓,帮称姜戎。”原在瓜州(今甘肃敦煌西)逐渐东迁,公元前789年击败西周部队于千亩,后为秦国所近,约于公元638年由其首领吉离率领迁至晋南,属于晋国,居住在今山东、河南境内的姜氏,在西汉以前已发展成为关东(今河南灵定县函谷关以东地区)大族,至西汉初,为充实关中人口,姜氏以关中大族迁至关中,此后居于天水,(今属甘肃)姜族便以天水为郡号。东汉有隐士姜肱,广戚(今江苏省沛县东南广戚乡)人,史书称其为“家世名族”,与二弟仲海、季江以考行著闻,兄弟友爱,常同被而眠,后世以“姜被”称赞兄弟友爱,即出于此。东汉还有姜诗,广汉(今四川省射洪县南)人,与其妻以侍母至孝闻名,其后发展成为姜氏较为蕃盛的一支。唐代出现了九真(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姜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记载,此支姜氏系一水姜氏的分支,出自唐苏州刺史姜神翊。唐德宗时宰相姜公辅,即是姜神翊之孙,后被贬人泉州刺史,当是姜氏入福建最早者。唐、宋时期,姜氏还分布于今河北、河南、浙江、陕西、湖南、湖北、贵州等省。据姜氏族谱载,明朝洪武年间,姜世良在福建红豆村发迹,后孙繁衍,又有子孙迁居广东省陆丰县盐墩村。姜世良十一世孙姜朝骨于清乾隆二年(公元一七三七年)移居台湾,此后,闽、粤姜氏陆续有人迁入台湾,有的又远播海外。
  姜姓子孙万代遍及神州大地,聪明贤德者众,历朝名人辈出。三国时有冀县(今甘肃甘谷东)人姜维,本为魏将,后归蜀,得到诸葛亮的信重,亮死后继领其军,后任大将军。唐代有两们宰相,除姜公辅外,还有唐高宗时宰相姜恪。南宋有著名词人、音乐家姜夔,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工诗,精通音乐,词重格律,章节谐美,其自度风注有旁谱;还有抗元名将姜才,濠州(今安徽凤阳)人。明代有书法家姜立纲,清代有文学姜宸英;还有咸、同年间贵州侗族农民起义首领姜映芳。近现代有皖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的姜镜堂;数学家姜立夫,歌唱家姜育恒等。
  二、贵州姜姓历史追溯
  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名叫公子小白,(又称姜小白),是齐太公姜尚(又称吕尚)的后裔。齐桓公有个孙子叫公孙庆克,庆克的儿子叫庆封,以父名命氏为庆氏。庆封在齐灵公时任大夫。齐灵公先立儿子光为太子,后来因为宠幸戎姬,废掉了太子光而改立戎姬所生的儿子子牙,齐灵公死后,庆封与另一大夫崔杼杀死子牙,拥立太子光为齐庄公,庄公便封崔庆二人为上卿,执掌国政。后来齐庄公与崔杼的妻子私通,被崔杼杀死,崔、庆又立庄公的弟弟这景公,他们二人升为左右相国。齐庄公的勇士们为给庄公报仇,先骗取庆封的信任,然后趁崔杼家里发生内乱之机,怂恿庆封以弑群之罪杀死崔杼,由庆封独揽朝政。庆封从此得意,将政事交给儿子庆舍处理,自己只管喝酒、打猎。后来庄公的勇士们又挑拨庆氏与从臣的关系,趁早庆封外出打猎之机杀死庆舍。庆封只得逃往吴国,吴王把朱方(今江苏省镇江市东)封给庆封,庆氏宗族闻讯起来相聚,庆氏比在齐国时更加富裕,东汉时因避汉安帝之父刘庆的名讳,改以同义字“贺”为姓,庆氏有的后代继续没用姜姓。贵州姜姓支族祖先姜万贵,迁自江苏省南京市,故为庆氏后裔,亦即姜尚的后裔。
  贵州省姜姓祖先吕万贵(妣秀、饕氏),原系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大桥头高坎子石灰巷将军山(今南京市紫金山)人氏。公元一三八二年(明洪武十五年)岁次癸亥年八月,明祖朱元章为了彻底消灭元朝在西南的残余势力,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派傅友德为统帅,率兵三十万征计云南,决定取道贵州入云南,顺便解决贵州问题。我祖先姜万贵,皇封敕令都督之职,随统帅傅友德领兵南征,因兵符印玺,委任庞托,恐受诈害,化名吕万贵(因地方音差别,后世有将“吕”误为“李”)。傅友德采取兵分两路进攻办法,一支由都督郭英率领,由永宁(今四川与贵州交界)趋乌撒(今贵州威宁)道险隘,自赤水河进师,与乌撒诸蛮大战,乌撒降。另一支由我祖先吕万贵带队,傅友德亲自率领从辰沅(明朝时湖南的辰州、沅州)出兵,取道贵州(今贵阳地区)、普定、普安(今贵州省盘县),“南蛮望峰降”。我祖先吕万贵攻下普定后,按明朝军屯制(边疆驻军“三分戍守,七分屯种”)就在普定马场姜家街驻军屯田,(今普定马场河仍有地名“姜家渡”),后迁高坡对门寨,再迁北棋堡庙背后不称意,最后又移到姜角山,从此开业创户,西逝后葬于姜家坡陈家门前,坐落申山寅向。右水倒左。后迁葬普定县化外镇焦家村海螺山。
  二世祖姜仲高,皇封军民副指挥长职务,率令镇守北棋马鞍山,阵亡,葬于此地,坐落寅山申向,左水倒右。
  三世祖姜正,妣陈氏;姜玉,妣杨氏。
  四世祖姜茂盛,妣陈氏;姜茂云,妣王氏;姜茂春,妣吴氏。
  五世祖姜运山,姜运举。
  六世祖姜芝选,妣陈氏;姜芝棋,(曾任镇远府台)妣杨氏。
  七世祖姜法先。
  八世祖姜道明。
  九世祖姜悟真。
  十世祖姜建州;姜开州(妣杨氏),康熙壬寅年(康熙元年即公元一六六二年)至辛酉年(康熙二十年即公元一六八一年,任镇宁州官;姜兴州,妣杨氏。
  十一世祖姜万,妣董氏、叶氏;姜俊,妣陈氏;姜宪,妣杨氏,曾于康熙甲申年(康熙四十三年即公元一七零四年)任安顺学院教授(当时“府设教授,州设学正,县教谕各一;俱设训导府四、州三、县二”)因此家势声振。兴修谱序。诗曰:“文士大朝廷,春和育德兴。”
  十二世祖姜文彦,妣周氏;姜文焕,妣杨氏,姜文祥青年因病亡故。
  率父严命,文焕世祖安守旧业,文彦世祖分居水母古家寨落户。
  我族自强不息,扶弱济贫,和善成德,世代相传,兴旺发达。公元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已传到德字辈,,我宗谱因失火被焚失没,老幼同声,意立谱序。故于一九六三岁次癸卯年清明节,在北棋堡姜角山起草谱序。诗曰:“富贵家吉庆,福禄才科举。国顺天安定,显清忠良臣。宏宽胜荣华,云谱相美景。”事后,族中老幼反复思忖,一致认为,此次所修谱书,因时间仓促,不够称章。而目下“兴”字一下一辈已经诞世,重修谱序迫在眉睫,故与族中老幼商议,听取各尊者意见,吸取上次所修谱序精华,认真考证,反复修改,后定谱序上接“兴”字,诗曰:“安邦治国学,乃庆方恩泽。嘉远维忠建,寅晓作宏振,玺辉永筑长,榜风胜承瑞。”
  谱序篇
  文士大朝廷,春和育德兴,安邦治国学,乃庆方恩泽,嘉远维忠建,寅晓作宏振,玺辉永筑长,榜风胜承瑞。希族中老幼知悉,以作血统流传之令。
  公元一九九八岁次戊寅年五月起草,公元二OO三岁次癸未年冬月于普定修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