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磅】人教版语文课本改版啦! 这些不为人知的改版细节你知道吗?

 鲤鱼山九龙门 2016-09-16

小学一年级和初一人教版语文教材的大变脸引发全民热议。新教材有哪些变化?面对语文教材改革,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如何更好地帮助孩子适应新年级、新阶段、新教材的学习?




小学语文教材变化
1


小学一年级语文:

激发兴趣、提倡阅读


  小学一年级新教材最重要的变化,包括先学“天地人”,再学“a/o/e”(调整课序, 先识字再学拼音),降低识字量(由旧版的400个减少到新版的300个),提倡阅读教育(设置“快乐阅读吧”和“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强调口语交际(口语表达更强调“交往”、“参与”)、替换过半课文(增加《秋天到了》《江南》《明天要远足》《小蜗牛》等充满童趣、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课文)。


  无论是对课序的调整、降低识字量要求,还是提倡阅读教育、强调口语交际、替换课文,都可以看出,本次语文教材改革,其主要目的是降低课程难度,提高趣味性,减少孩子们学习时的挫败感,增加学习兴趣,并培养从小热爱阅读、善于倾听的习惯,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知识、心理基础。


  对于新一年级的学生家长来说,面对新教材改革,应该看到,语文学习不再是单纯地“学母语”,更是全面地“用母语”。专家认为,在降低初学语文难度,强调兴趣、阅读、交流的大背景下,更应该注重提供大量适合孩子的书籍、引导孩子养成阅读习惯,从小激发阅读兴趣。



初中语文教材变化
2


七年级语文:

重视传统文化、强调延伸阅读


  此次初一新教材修订率达50%,新教材的每个单元都设有古诗文等传统文化篇目。此外,新教材正式将“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系,加强了“课外阅读延伸”和“名著选读”,强调多读书、读好书。古诗文的比例由以往的三分之一增加到二分之一左右,增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除了篇幅增加,体裁也更加多样,纵观初中新教材,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


  据了解,七年级语文教材曾在2013年进行过一次修订,2013年修订时删掉的《纪念白求恩》一文,又重新回到了2016年新版课本内。而原来的《紫藤萝瀑布》《我的老师》等部分篇目则被删除。


  从初一新教材的变化来看,此次改革的背后,承载的是回归经典阅读,重视厚积薄发,强调向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关注个人终生发展的理念。这也反映了语文学习的本质——点滴积累,方能水到渠成。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面对新教材改革,在初中语文学习中,不应该刻意追求分数,不过分强调应试,而应该更关注素养,更重视积淀;而语文应试能力的提高,则是语文素养点滴积累后水到渠成的结果。尤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更不应该仅仅着眼于课内的“一亩三分地”,而应该拓展视野、博览群书、勇于探究,在博学的基础上成为“慎思、明辨、笃行”的思考者和审美者。


初中教材变动细节
3

课本的印刷、设计与排版的变动


课本纸张大小改变。


  新版课本由原来的32开本更改为16开本,更大的纸张增加了阅读的便利度,同时也更加便于排版。




设计与排版的改变。


  新版课本的排版更加美观,更易于阅读,丰富的插图也能够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的为学生提供视觉上的舒适感。


课本内容的改动


阅读与基础学习的变动


(1)课文篇目进行了删改。删去了部分文章,增添了一些更具有人文气息、更注重传统文化的课文(如诸葛亮《诫子书》)。


(2)带*号的课文定义由旧版的 “略读课文”更改为新版的与“自读课文”,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教师为辅,展现出新版教材渗透教育学理念的思路。同时,自读课文采用批注式阅读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批注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


(3)说明文单元在初一上册删除,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经典阅读的重视程度更高。(附《新初一人教版新旧教材目录对比表》,见篇尾)


(4)旧版教材课文前的导语在新版教材更改为预习,语言更亲切,更具启发性,同时也给了学生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


(5)新版教材在课后词语部分增加了田字格,更加注重书写,这也与近年中考写作额外增加的书写分遥相呼应。 


(6)新版教材在每篇课文后增加了语法知识以及传统文化知识两大板块,提升了对语文能力的要求,增加了传统文化知识的拓展与传承。 


(7)文言文与诗词的注解位置发生了变化,旧版教材文言文注解设置于页面下方,在视觉对应上有不便之处;新版教材文言文将注解分为两栏,诗歌部分将注解置于右侧,看上去更为清晰,便于直接对应。  




写作与语言实践运用的改动


(1)写作教学方式的改动。

①旧版教材写作板块多用词语的方式提示思路,抽象并且范围过大,缺乏切实的启发性,泛而不专;新版教材多用提问方式启发学生的思路,更明确,更具有指向性。  


②新版教材更多使用了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写作要点,新颖直观。 


(2)综合性学习专题的改动。

①旧版综合性学习专题内容新意不足,吸引学生的兴趣不够;新版教材的综合性学习专题更多地运用了图表,并且增加了“资料夹”部分,能够激发学生自我探究、自我学习、增加知识,并且提升了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②新版综合性学习专题在内容上更加注重实践,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拓展,以及语文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由此看来,未来中考改革有可能会增加对传统知识内容的考察。 



(3)名著阅读专题的改动。

①新版教材名著阅读分为两个部分,分别编写进两个单元内,推荐的篇目数量由原本的两本增加到六本,阅读经典成为语文学习中的重中之重。

②新版教材选篇更贴近生活与时代,贴近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③旧版名著阅读的导读内容较少,有时有些教师甚至会采用“只教考点”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应付考试;新版教材无论是作品介绍还是选篇阅读都更为丰富,除了延续旧版教材提供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同时新增专题探讨版块,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了学生对文本深入思考,更加注重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并致力扩展学生视野与思维深度。 


(4)课外古诗词背诵专题的改动。

①新版教材课外古诗词背诵篇目进行了变动,由原本的10篇减少为8篇,并且分为两个部分编写进课内单元,学习计划的指向性更加明确。

②新版教材课外古诗词部分由简单的翻译转变为对诗词内容的深入的赏析,相比旧版教材更加丰富具体,强调了对于诗歌的理解以及作者情感的把握,而不是单纯的背诵。 



新教材的特点综述
4
人文性与应用性高度结合与统一。

新版语文教材更加注重内容的人文性与应用性,强调文化与实践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言与文学并行教授。

新版语文教材在课文最后增加的语法知识、文学知识内容拓展的部分,体现了教材改革兼顾语言知识以及文学素养的理念,全方位实现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注重阅读。

新版语文教材更加注重学生的阅读,吸引学生对文章产生兴趣,鼓励学生去感悟作者的思想,理解文中情感的变化,改变了语文学科长期在应试教育思维指导下给学生带来的枯燥、无趣的体验。


以《窃读记》一文为例,旧版教材选编在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本中,进行了大量的删改,远不及原文贴切、动人;新版语文教材直接使用了《城南旧事》原著,将其编写进七年级教材,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感悟文章,理解文章。


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新版语文教材中,增添了大量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介绍,新版教材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比重增加,表现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据此可以判断出未来中考语文大致的改革走向。


更加重视书写。

近两年中考写作由原本的总分40分改为“40+3”的模式,增加了3分书写分。而新版教材在词语部分增加的田字格,凸显了编者对于书写方面更高程度的重视。书写将成为语文学科乃至其余学科学习的另一重要部分,渗透进学生每一天的日常书写当中。


语文教材变动,该如何学?
5


语文越来越注重传统文化,该如何学?


一年级和七年级语文教材的改革,越来越表明,目前中小学教育更注重引导孩子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回归经典阅读、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文化的求知欲。“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正如陆游的这句至理名言,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语文的学习要在生活中积淀,而且是长时间的积淀,这是学好语文的不二法门。


学好语文,家长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


  • 一是听力训练,用录音机把要听写的生字先录音一遍;


  • 二是建立错字体,方便把错字“集中看管”;


  • 三是生活中识字,多练习口头组词,口头用词造句。


  • 四是坚持每天写话,给孩子买一个精美的本子,练习一天写一句话,发展到一天几句;


  • 最后是日积月累,每天大声朗读15分钟,大量读背古诗,优美的诗文,引导孩子阅读并积累好词好句。


根据“邦德课堂(bondstudy)”改编


你可能喜欢:

1.哈佛大学推荐的14部培养孩子优秀品德的电影,给孩子们看看!

2.开学第一周才是拉开孩子差距的最佳时期!这些方法太有用了


关于“读写微课程”

阅读力=学习力!写作力=思考力!

“读写微课程”由福建海峡基础教育研究院、福建省语文学会《海峡青少年读写》杂志主办。每天10分钟,增长你的“阅读+写作”功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