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元蒙古的社会状况

 渐近故乡时 2016-09-17

文 | 姜喜

选自《郭尔罗斯王府》



  明朝末期的蒙古社会,是个内外矛盾互相交织,动荡不安,政治形势日趋恶化的时期。据内蒙古大学出版的《蒙古族通史》卷4第2页载:明末蒙古的政治地理仍是互不统属的三大区域,即漠南蒙古、漠西卫拉特及漠北喀尔喀。蒙古名义上的政治中心仍是蒙古大汗所在的察哈尔部。


  漠南蒙古是部落最多,政治上最不稳固的地区。东北部大兴安岭地区分布着阿禄蒙古各部、包括合撒尔系的阿鲁科尔沁、乌拉特和茂名安部;翰赤斤系的四子部落、翁牛特、喀喇车里克等部以及别里古台系的阿巴嘎、阿巴哈纳系部。这些部落已在逐步南移。嫩江流域是长期独立于蒙古六万户之外的科尔沁部。相邻而牧的则是分布于西辽河和辽河流域的内喀尔喀五部——乌齐叶特、弘吉剌、八岳特、扎鲁特和巴林部,他们组成一个松散的联盟。实力最强的是蒙古大汗所在的察哈尔部,共有八鄂托克,包括浩齐特(嵩齐特)、奈曼、克什克腾、乌珠穆沁,分布在老哈拉河以东,广宁(今辽宁北镇市)以北的辽河套地区。控制西部山西大同边外归化城和土默川地区的俺达汗后裔土默特部,共有六部十二哨(鄂托克)。处于察哈尔和土默特中间的俺达汗第巴雅斯哈勒后裔所属的喇嗔部、永邰部(永谢部)及从属它们的兀良哈三卫所属部落的大部分被东进蒙古击溃,幸存下来的也改头换面并入了新来的蒙古大部,或者为它们所控制。


  长期的割据助长了蒙古各部的离心倾向,各部封建主纷纷称汗。大封建主不必说了,甚至小部的鄂托克之长也可以拥有汗号(如内喀尔喀扎鲁特部的内齐汗)。这种状况表明,原来蒙古社会内部壁垒森严的封建秩序已被打乱,趋于无政府状态。


  蒙古外部强邻环视,东北缘的后金虎视眈眈,均意欲吞并蒙古而用之。明朝则利用蒙古钳制后金。北方沙俄也频频试探漠北蒙古的政治倾向。


  布延彻依汗长子莽和克(蟒古思)早卒,汗位遂落到长孙林丹汗(林丹呼图克图汗,虎墩兔汗,1604年—1634年在位)的肩上。其时汗权更加衰微,据《崇祯长编》台湾版载:“虎罕自祖,父以来为诸部长,诸部皆纳贡。其祖、父死,虎年幼,沉溺酒色。诸部各自称雄,献贡遂绝。”


  林丹汗接任汗位后的十年里,基本上没有大的作为。十年时间他是在积蓄力量和重新调整策略。他曾经自我赞许地取名号为“神中之神全智成吉思隆盛汗”“林丹呼图克图福荫成吉思睿智战无不胜伟大刺瓦尔达迪大太宗之天神全世界之王皇转金法轮诺门汗”。直到1615年,他才有所行动。


  林丹汗在这一年里,连续三次抄掠明边,在广宁与锦州长达数百里的战线上连续攻边。曾一度攻陷广宁,声势很大,号称十万铁骑的林丹汗,给明朝以重创。(详见肖大亨《秋防韦宜书》与《明神宗实录》)这样一来林丹汗提高了自己的地位,扩大了影响,得到明朝的重视。因此,明朝便想到用这支力量对付日渐强盛的后金集团(努尔哈赤)。因此明朝做出决定:“复虎墩兔市赏。”于后金天命二年(1617年),双方建立互市关系。林丹汗的市赏已增至十二万两白银,明朝将广宁地区的贡赋征收让与林丹汗。(详见《清太祖努尔哈赤实录》卷7,上海书店,1987年)


  这时的林丹汗出现了众望所归的局面,嫩科尔沁的诺颜台吉们,也都比较尊崇他。对他寄予很大的厚望。科尔沁奥巴台吉有一匹好马,名叫“杭爱”,是一匹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宝马。(详见《蒙古族通史》中卷182页·内蒙古大学出版),这匹宝马奥巴非常喜欢和疼爱。这也是蒙古人的特长,男人喜欢三件宝:好马、硬弓、宝刀。好马排在第一位,因为蒙古人是马背民族,生活中离不开马。没有马什么事也办不成,没有马就等于失去双腿。


  踌躇满志、好高骛远的林丹汗,打了几次胜仗,争得了明朝的十二万两白银的市赏,便滋生了自满和傲慢的情绪。对内外便采取了强硬的措施和手段。首先,在巴林境内的阿巴噶哈喇山修建了瓦察尔图察罕浩特城。这座城池修建得高大雄伟、坚固厚重、布局合理、构造巧妙。作为蒙古大汗的首府,可说是固若金汤,易守难攻。


  瓦察尔图察罕浩特城修建得十分坚固,有着十分重要的军事价值,它成为北元蒙古汗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然而,却耗去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用尽了民脂民膏,也因此引起了广大牧民们的不满。


  林丹汗在行政管理与军事领导上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把所属的部众分成左右两翼,各三万户部落。这样便于直接控制和高度集中领导,使自己牢牢抓住军事与行政的领导权。林丹汗直接任命乌齐叶特(内喀尔喀)鄂托克锡尔呼纳克洪台吉,为管理左翼三万户的特命大臣。察哈尔八鄂托克虽属左翼三万户,但直属林丹汗管辖。锡尔呼纳克洪台吉有职无权。右翼三万户任命永谢布部(永邰部是俺达汗第巴雅斯哈勒后裔)热斯塔布囊为特命大臣,率领一支军队驻防赵城,同时,对这三万户部众进行管理。


  林丹汗这时控制着内喀尔喀、巴林、扎鲁特、巴岳特、乌齐叶特、弘吉喇特等五部。漠北的喀尔喀三汗及漠南的喀喇沁的昆都仑汗、阿鲁科尔沁的车根汗、科尔沁奥巴洪台吉、鄂尔多斯土巴济农等,他们也都附属林丹汗,定期不定期地去到察罕浩特城,进献礼物和朝见北元蒙古林丹汗。


  林丹汗听说奥巴有一匹宝马良驹,据说在北元的地面上可说是首屈一指的好马。就与身旁的文武官员叨念此事,这些人便把信息透露给了科尔沁奥巴洪台吉。蒙古草原上的宝马良驹人人喜爱,何况是自己一手调教驯养出来的宠物。开始时奥巴舍不得奉献给林丹汗,后来考虑到林丹汗是北元蒙古汗国的第二十任汗王,是孛儿只斤氏黄金家族的正统后裔,是复兴元朝的希望,是蒙古族的领头羊。为了民族的发展和振兴,为了在这乱世纷争的形势下蒙古人有个出头之日,奥巴一狠心便把难以割舍的“杭爱”宝马无偿地奉献给了林丹汗。(引自《蒙古族通史》中卷)


  科尔沁大草原是青山秀水,人杰地灵。自然资源丰富,物产繁多。还是出宝物的地方。科尔沁右翼吴克善台吉,有一只奇特的海东青猎鹰。这只猎鹰能够猎捕到大量的飞禽走兽,一年四季基本满足一家人的肉食。它捕获猎物的方法也很特别。它蹲在地上,便能观察和判断出飞禽在高空飞翔的方向、速度和高度,然后抄近路斜插而上直取猎物,准确率和成功率极高。这只猎鹰的另一个特点便是善于捕捉天鹅。


  古籍《宫廷鹰鹞》记载:“海东青盘旋空中可以无微不瞩,栖于地面能见云霄之物。”


  《析津志辑佚》称:“横飞而直上,可薄云霄。”


  《宁古塔纪略》则谓:“鹰第一等,一日能飞二千里。”


  《盛京通志》云:“……打鹰……以海东青、秋黄为佳……从这些记载和描述说明,吴克善的猎鹰之妙处的确属实 ,并不是虚夸和吹捧。猎鹰中的极品本应有如此本领。”


  嫩科尔沁吴克善台吉这只鹰,美名很快传遍东蒙的广大地区。有的豪门富户重金购买,有的官宦公卿用全鞍马来换,有的猎户用牛羊马匹顶替,都被吴克善一一谢绝。


  这个奇特猎鹰的消息很快传到瓦察尔图察罕浩特城。林丹汗听说后很想得到,便与部下的文臣武将谈论此事,其中有乖巧之人便说与吴克善。这时的吴克善心里有些矛盾。他在想奥巴的“杭爱”宝马已奉献与你,这是为了北元蒙古的兴旺发达,作为汗王指挥千军万马拼杀沙场真正需要。我这个猎鹰只能行围打猎,王公贵族、豪门弟子用它来消遣游玩,开心解闷,而平常人家是用来捕捉猎物,弄得皮张缝衣做帽,防寒取暖过冬,弄得野物肉可以用来改善伙食。可对蒙古汗王并不急需,不应该夺人所爱,掐断人家的食物来源……


  吴克善转而又一想,既然你是蒙古汗王,作为我们部族的头人。就应该尽量维护你,支持你,使你精神愉快,生活快乐,才能更好地组织领导我们北元蒙古广大牧民。才能复兴元朝帝国,才能在乱世中夺天下……想到这里,便把猎鹰送给了林丹汗。(详见《蒙古族通史》中卷)


  通过上边的两件事足以说明,这个时期北元蒙古还是尊崇林丹汗。特别是嫩科尔沁的部族首领,对林丹汗更为尊重。不然,所有的心爱之物,怎么会无偿地奉献给他呢?然而,林丹汗并未及时抓住这些契机,发挥积极因素,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威信和号召力。反而是执行了一种强硬蛮横、缺乏亲情的低劣路线。最后使得北元蒙古分崩离析,各寻其主,各奔他乡,最终被后金皇太极所灭。


  当后金国努尔哈赤挥师一万击溃喀尔喀部乌齐叶特的炒花时,穷途末路的炒花只好投奔林丹汗。此时的北元大汗不是去呵护和支持,而是残酷地进行兼并和掠夺。据《清太祖实录》载:“察哈尔汗攻掠喀尔喀、以异姓之臣为达鲁花(炒花),居诸贝勒之上矣。有离析诸贝勒之妻,强娶诸贝勒之女,以妻摆牙喇之奴矣。”


  同样败于后金国的扎鲁特和巴林系部,同样受到林丹汗的兼并和攻掠。据《皇清开国方略》载:“正月,有喀尔喀蒙古逃至,言察哈尔林丹汗兴兵攻掠喀尔喀,服从者救亡,拒敌者被杀。扎鲁部奔依科尔沁部。”


  上边种种林丹汗的错误行为,使得刚刚将要聚拢一起的北元蒙古,又都重新离心离德,社会上动荡不安。林丹汗领导的六万户也在分化,他们貌合神离,内部的分裂势力逐渐抬头,这成为他衰落的隐患。


  北元蒙古形成分裂的局面,给日渐崛起的后金国创造了有利条件。后金国乘机在不断地西扩,将那些游离不定的部族团结过来成了他的助手。

- 方志吉林 -
修志问道 以启未来

【微信号:fangzhijili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