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宿迁向生产许可证制度“动刀”

 卫可崔 2016-09-17

     落实治国理政新方略

改革攻坚进行时

本报讯 (记者 炳山 明泽 孙巡) 破解“企业办照容易办证难”,宿迁启动改革向工业类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动刀”,对19类101种产品暂停行使生产许可证,对8类39种产品实施“先证后核”,并于14日颁发我省首张“先证后核”生产许可证。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认为,宿迁的这项改革设想很好,可大胆尝试,总结经验,向全国推广。

据宿迁市副市长冯岩介绍,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推进,企业办营业执照很方便,但想要进行生产,很多产品需办生产许可证。现行工业类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涉及质监、食药监等10个部门,许可种类多、流程多、成本高。企业办个许可证,一般少则1个月、多则半年,并需花费四五千元甚至五六万元。

推进工业类产品许可证制度改革,宿迁制定总体方案及8项配套制度,将现有生产许可证分为“暂停行使”“先证后核”“暂时保留”3类,对质量安全可通过消费者自我判断、企业自律和市场竞争能得到有效保证的产品,暂停行使生产许可;对技术相对成熟且大多数不直接售给普通消费者,企业完全可把控产品质量的产品,实施“先证后核”;对关系国家安全、公众安全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产业政策限制,且技术要求高的产品,暂时保留许可。宿迁提出,力争用3年取消工业类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实现市场化认证。此次改革将惠及当地1100家企业。

14日上午,宿迁市质监局局长赵晓莉向江苏德华兔宝宝装饰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新忠宣读《暂停行使类工业产品行政许可企业风险告知书》,在后者作出产品质量承诺后,赵晓莉宣布,在宿迁市内,“兔宝宝”新增产品无需办理许可证即可生产,在宿迁市外销售产品,如需许可证,仍可申请办理。随后,宿迁市委书记魏国强向江苏龙嫂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军颁发“先证后核”类产品许可证。

“我们有6种产品要办生产许可证,每次都要几个月。前年,公司生产许可证到期,新申请的许可证没及时拿到,被迫停产10多天。这次我们办许可证,证先发下来,相关部门后面再来办手续,真是方便多了。”朱军坦言,许可证好办了,企业更需自律,把好产品质量关。改革给企业松绑,给监管部门则是加压。宿迁此次改革启动后,监管部门将采取日常巡查、监督抽查等形式,对企业进行更严格的监管,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