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夏易学初探

 一言之美 2016-09-17

养生之道网导读:刘彬据《隋书·经籍志》和唐人李鼎祚《周易集解》记载,孔子弟子卜商卜子夏传《易》,《七略》《中经簿》《七……

刘彬

据《隋书·经籍志》和唐人李鼎祚《周易集解》记载,孔子弟子卜商卜子夏传《易》,《七略》《中经簿》《七录》《隋书·经籍志》《经典释文》等载有子夏易学着作《子夏易传》。由于《七略》《易传》子夏,韩氏婴也记载的歧义性,以及《汉书·艺文志》不载《子夏易传》,遂有人怀疑子夏传《易》,认为《子夏易传》的作者不是卜商,而是汉人韩婴。《子夏易传》唐时尚存但已残缺,至南宋时已亡佚,以后出现的十卷本和十一卷本的《子夏易传》都是伪本。幸赖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李鼎祚《周易集解》、孔颖达《周易正义》等书中引用了《子夏易传》的一些内容,《孔子家语》、《说苑》等书中引用了子夏论《易》的一些言论,这是我们仅见的较可靠的子夏易学资料。对这些资料作系统、深入的研究,当能对《子夏易传》的作者以及子夏的易学思想,获得较清楚的认识。今人刘大钧先生、刘玉建先生等对《子夏易传》已有很重要的深入研究。本文拟对有关子夏易学的十条资料作一考察,对《子夏易传》的作者是卜子夏还是韩婴、子夏易学的思想特色两个问题,发表一点粗浅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周易正义·卷首》曰:但《子夏传》云虽分为上下两篇,未有‘经’字。‘经’字是后人所加,不知起自谁始。可知在《子夏易传》中,《周易》卦、爻辞部分只是称为上下两篇,还没有称为经。案西晋武帝时出土汲冢竹书,其中有《易》类书,已经有《易经》之名,《晋书·束皙传》记曰:《卦下易经》一篇。据李学勤先生考证:估计汲冢是战国晚期之初,也就是公元前三世纪初年的魏墓,是可信的。这是墓中所出竹简写成时间的下限。这说明《周易》称为经最迟不晚于战国晚期之初。《子夏易传》称《周易》为上下篇,而没有称为经这一事实,证明《子夏易传》的成书一定不晚于战国晚期之初,这也是《子夏易传》的作者不可能是汉人韩婴的一条铁证。

又,《周易》最初是称上下篇的,正如刘大钧先生所考证:《汉书·艺文志》云:‘文王以诸侯顺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效,于是重《易》六爻,作上下篇。’很清楚,班固认为是最初‘重《易》六爻’时,分成的‘上下篇’,而《系辞》又曰:‘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可证创作《系辞》时,仍称曰‘篇’。这说明《周易》称上下篇极早,子夏于《子夏易传》中称《周易》为上下篇,正是承袭《易》之古义的一种成说,这证明《子夏易传》的成书确实很早。

(二)今本《易经》《谦》卦,《经典释文》云:《子夏传》作嗛,可知《子夏易传》谦作嗛,而帛书《周易》也作嗛,《子夏易传》与帛本同。刘大钧先生考证《子夏易传》与帛本作嗛是用古文,今本作谦是用今文,他说:案《汉书·尹翁归传》:‘然温良嗛退,不以行能骄人。’颜师古注:‘嗛,古以为谦字。’再,《汉书·司马相如传》:‘嗛让而弗发。’颜师古注:‘嗛,古谦字。’《国语·晋语一》亦有‘嗛嗛之德’、‘嗛嗛之食’。以此知……《子夏易传》及帛本亦是用古文,今本作‘谦’是取今文。可见《子夏易传》的内容较古。又,韩婴的《韩诗外传》中记载了一些《易》说,其卷三云:《易》曰:谦,亨,君子有终,吉。可知韩氏《易》中《谦》作谦,是取今文,与《子夏易传》不同,《子夏易传》的作者决不可能是韩婴。

(三)今本《易经》《颐》六四爻辞其欲逐逐,《经典释文》载:《子夏传》作‘攸攸’。帛书《周易》作笛笛,上博战国楚竹书《周易》作攸攸,可见《子夏易传》和竹书同。刘大钧先生考证《子夏易传》和竹书作攸攸为古文,其曰:《汉书·叙传》:‘六世眈眈,其欲浟浟。’颜师古注:‘浟浟,欲利之貌也。浟音涤。今《易》浟字作逐。’由此可知,作‘逐’字为今本,作‘浟’字为古本。而《子夏易传》作‘攸攸’,正与竹书同。荀爽作‘悠悠’,刘歆曰‘跾,远也’,其说皆由古《易》而来。可见《子夏易传》确有古《易》面貌,其成书不应晚至汉代,韩婴作《子夏易传》是不可信的。

(四)今本《易经》《丰》卦九三丰其沛,《经典释文》曰:子夏作‘芾’,《传》云:‘小也。’是《子夏易传》沛作芾,释芾为小义。《诗·甘棠》:蔽芾甘棠,毛传:蔽芾,小貌。孔颖达疏曰:《我行其野》云‘蔽芾其樗’,笺云‘樗之蔽芾始生’,谓樗叶之始生形亦小也。是古芾有小义。又,《丰》九三沛,除子夏作芾外,郑玄、干宝亦作芾,《经典释文》:郑、干作‘芾’,云:‘祭祀之蔽膝。’而上博战国楚竹书《周易》亦作芾,看起来似乎子夏、郑玄、干宝皆与战国竹书同,实际不然。案郑玄、干宝作芾,乃以朱芾、赤芾之芾释之,《说文》:巿,韠也。上古衣蔽前而已,巿以象之。天子朱巿,诸侯赤巿,……韍,篆文巿,从韦从犮。俗作绂。段注:此(韍)为篆文,则知巿为古文也。是郑、干之芾即韍字,故释曰祭祀之蔽膝,其解《丰》九三丰其芾之芾,乃蔽而使暗之义。王弼注即取郑义:沛,幡幔,所以御盛光也。这与子夏释芾为小义不同。考《象传》释九三爻曰:‘丰其沛’,不可大事也。《象传》显然是以沛为小。《子夏易传》与《象传》一致,又与战国竹书《周易》相同,说明《子夏易传》确有《易》之古义,而郑、王、干之《易注》则与古《易》远矣。

举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