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在纠结上不上学前班?看看专家如何说~

 会吃会喝 2016-09-17
                    学前班市场得靠改革拉回理性

  通过改革使学前班市场回归理性,绝非漠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而恰恰是为了让幼小衔接工作做得更加科学、更加到位。

  ■汪明

  据报道,由于幼升小取消考试,北京学前班市场趋冷。记者3年前探访过北京多家学前班和幼小衔接班,那时北京幼升小择校正如火如荼,不少孩子为了备战小学的选拔考试不得不苦学苦练。记者最近致电一些民办机构,虽然他们仍然声称学位紧张,但“恰巧”都有剩余学位。

  近年来,各地陆续取消了小学附设的学前班,但民办机构举办的学前班和幼小衔接班依然受欢迎,其中既有应对幼升小招生选拔的需要,也有让孩子更好适应小学生活的考量。近两年的3月和10月份,公办幼儿园都会悄悄刮起一阵“退园风”,转而进入各种“小学预科”衔接班。

  笔者认为,使学前班市场回归理性,需招生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同步推进。眼下北京市学前班市场趋冷,确实与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招生政策,禁止幼升小的各种考试和变相考试直接相关。也正因如此,严格实行幼升小免试就近入学,严禁小学分重点班、非重点班,民办小学招生不得采取各种类型的学科测试等政策举措,必须落到实处。在相关政策的执行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肩负着重要职责,需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防止出现反复。

  在严格的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下,上学前班和幼小衔接班可能不再为了入学考试,但可以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学前班和幼小衔接班的这种功能定位,依然迎合了众多家长的需求。针对“幼儿园大班”和“学前班”究竟哪个更好?有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不到三成的家长觉得上与不上相差不多;超过七成的家长认为,还是上学前班比较好,尤其是对孩子学拼音有帮助。透过这一现实,我们有必要对目前小学一年级的教育教学活动认真审视,考量学校能否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和评价活动,不随意拔高标准,不随意加快进度,课堂教学是否真正能顾及每一个学生。

  推进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是近年来各地推进减负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其更深层次的寓意就是通过这一改革举措,扭转过于注重学科知识传授的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培养方式,转变家长对学前班和幼小衔接班的盲目推崇。可以说,推进“零起点教学”对于学前班市场理性回归的作用不可低估。转变家长、教师和学校在内的全社会的教育观念,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离不开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

  通过改革使学前班市场回归理性,绝非漠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反而是为了让幼小衔接工作做得更加科学、到位。很多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多学知识,就能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其实,习惯的培养比知识更重要。学前班和幼小衔接班在小学一年级或许还能发挥一些作用,但这些优势在升入二年级后基本消失。根据很多老师的经验,只要能熬过第一个月,上课认真听讲的孩子就会展露优势。因此,幼小衔接该重点关注什么需认真思考。

  此外,改变小学低年级期末考试方式,既是减负的一个重要手段,也对学前班市场回归理性发挥一定的正面传导效应,因而相关的改革尝试值得关注。北京市东城区65所小学近两万名一二年级学生告别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纸笔统一测试,在这个期末迎来“乐考”,即取消分数,通过等级制评价引导低龄儿童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其实,“乐考”不单单是考试形式的变化,更是学校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的变化,对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的观念转变,也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