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的研究也能发16分的SCI文章?

 太赫兹 2016-09-17
针灸的研究也能发16分的SCI文章?

   2016年9月13日,著名国际期刊《内科学年鉴》在线发表一篇针刺治疗便秘的论文。美国《内科学年鉴》杂志为美国临床医师学会的官方杂志,该学会是全美最大的医学专业机构,刊载内科学及相关领域的原始论文、临床报告、专题评论、临床会议、社评、来函、图书评价和研究简讯,以及其他与内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有关信息。《内科学年鉴》杂志的影响因子是16.44。
    该论文完全由中国大陆本土针灸研究者开展组织的大型针灸随机对照试验,说明中国针灸临床研究已得到国际认可,相信中国大陆将会产出更多高水平针灸临床研究成果,为针灸促进世界人民的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大家可以自己去点击链接查看
http:///article.aspx?articleid=2552074
 在这里小编想讨论一下,为什么这篇针灸文章能发表在高水平的国际期刊呢?
有以下几点原因:
1.严谨的实验设计:
    多中心、随机、平行、假对照试验。对来自中国15家医院的没有严重基础病理原因性便秘的患者进行研究。
     全部患者分2组:
a.在传统穴位进行真实针灸刺激8周
b.在非穴位处进行假电针刺激8周。
2.科学的观测指标:
a.参与者进行评估生活质量问卷
b.参与者平均每周完成自发的排便(CSBMs)为主要结果做成变化基线。
3.丰富的病例数:
    共1075例患者注册参与实验,实验与对照各半。
    研究持续时间每个病人是22周:随机化前2周(基线评估);治疗8周;12周没有治疗的跟踪随访。
4.规范的临床实验:
    参与者包括遇到的根据罗马III诊断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胃肠疾病的标准的患者, ,年龄在18岁和75岁之间,没有使用便秘药物。至少试验前的2周,除了救援医学(甘油或山梨糖醇肛门灌肠),尚未接受针灸对便秘的治疗,而且之前3个月没有参加在任何其他治疗。
   排除标准:便秘引起的烦躁肠道综合症或药物或辅助内分泌,代谢、神经或术后疾病;严重的心血管、肝或肾脏疾病;认知功能障碍、失语、精神障碍,或的疾病,可能会影响病人合作;怀孕了或哺乳期妇女;腹主动脉瘤或肝脾肿大;凝血障碍或常规抗凝剂使用,包括华法林或肝素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5.可重复的干预手段:
    对照组采用0.30×25毫米的针头插入垂直约3~5毫米的非穴位,没有手法。类似的EA连接到患者的假穴位。当切换电源,与EA 类似的SA组时有相同的设备工作电源指示器和声音没有实际电流输出。刺激持续了30分钟,波长10/50 Hz和电流强度为0.1比1。
   实验组采用0.30×40毫米的针头垂直大约30毫米插入上巨虚穴,相同操作的旋转、提升和抽插(每10分钟一次)进行针灸,当针刺时患者产生酸痛、沉重和膨胀感觉。
6.有意义的结果:
    接受真针灸治疗的患者比接受假针灸治疗的患者的排便次数增加大约一倍多,多数达到正常,无明显副作用,统计结果有非常显著差异(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