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湾鱼菜共生先驱陈登阳老师专访|无土栽培|鱼菜共生|都市农业|创意农业|林口鱼菜一家农场

 WaterJAM 2016-09-17

撰文:Gogreen.tw林琨尧/黄昶立(台湾)

鱼菜共生

陈登阳老师大学主修森林系,毕业后进入外商银行服务。2010年底届临退休之际,因家中二楼阳台有一小块地方想种点东西以打发时间。他觉得土耕复杂,便开始动手搜寻大学时期颇为好奇的水耕。却在过程中发现了鱼菜共生(Aquaponics)这个新农法。陈老师一开始觉得鱼菜共生宛如庞氏骗局般的令人感到狐疑,所以下定决心要找出真相。由于他长期在外商服务,外文能力佳,而鱼菜共生在当时国内几乎没有任何信息,因此陈老师便开始在网络上搜集研究国外的资料,也透过加入数个国外讨论区与外国网友印证所得到的信息正确与否。

陈老师研究越深入,越觉得这个农法符合现在人们对于生态和环保的理念。因此从退休前三个月开始潜心钻研鱼菜共生系统的原理、运作和应用。2011年3月退休后,陈登阳老师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便开始动手在林口家中二楼的阳台,建立自己的鱼菜共生系统。这期间他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寻找所需的资材。陈老师比较特别的部份是,他首次在阳台建立系统时就采用比较大型的系统。他特别到南部去订购FRP(玻璃纤维)材质的植床,制作FRP的厂商对他开出的尺寸规格觉得非常好奇,还再三跟他确认尺寸无误,而这个植盆的尺寸,也让这家厂商后来在鱼菜共生这个领域占了商业上的先机。

陈登阳老师一开始本来想把养殖桶放在二楼,但是担心水体重量过重;后来把养殖桶放到一楼。因为陈老师之前喜欢玩独木舟钓鱼,有一段时间用塑料管做了许多方便在独木舟上钓鱼的设计,因而非常了解塑料管材料的应用。所以家中鱼菜共生系统的管路都是自己一手规划、设计和施工。他在家建立系统时,因有感于台湾鱼菜共生信息的极度缺乏所以同步在痞客邦建立了“[鱼菜一家]鱼菜共生Home Aquaponics”的部落格用以记录系统建置的过程。2011年6月刊登了第一篇文章“Aquaponics养殖与水耕复合系统简介”(资料来自:农委会水产试验所全球信息网),之后也写了一篇鱼菜共生的介绍。陈老师陆续透过照片和说明在部落格分享他操作鱼菜共生的实务经验,头一年几乎没有甚么人造访他的部落格。之后慢慢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渐渐的也有各地网友开始进行建置自己的鱼菜共生系统。

陈登阳老师在网络上非常热心地回覆网友大大小小的问题,当网友要求去现场参观时,陈老师在时间允许下也都热情招待。陈老师回忆,最多的时候一周招待了八组网友来家里参观。来参观的除了一般的个人,也有团体、相关产业的业者,甚至有来自国外的同好。目前大家熟知的几个鱼菜共生农场的创办人(屈尺、城田、北大)等,都有来林口参观过陈老师家中的鱼菜共生系统。屈尺的李佳璇小姐的农场搭建时,也曾请他前往提供建议。陈老师表示,既然是好的农法,当然欢迎有更多的人投入。所以当屈尺农场经公视报导后因学员大量涌入,陈老师也应李佳璇小姐的请托前往协助讲授鱼菜共生的课程。

陈登阳老师家中的阳台鱼菜共生系统,设置在一楼的养殖桶为1.5吨里面装了约1.2吨的水。总植床面积为6个平方公尺。透过马达把水抽到二楼的植床,水流经过植床后,再回流到鱼池,而当时鱼池中饲养的是约40只的锦鲤以及约10只的台湾鲷。三年多来陈老师在家中阳台的鱼菜共生系统当然也遭逢过一些问题,例如马达故障、pH过高、虫害等。其它问题包括,2013的冬天,林口低温到5度,导致饲养达约2斤重的台湾鲷死了三条。虽然陈老师小时候家里是农家,但他从来都没种过蔬菜。开始研究鱼菜共生后,陈老师在阳台种植过黄瓜、小黄瓜、西红柿、草莓、九层塔、茼蒿、白菜、菠菜、青江菜、莴苣(波士顿莴苣、皱叶莴苣)、京水菜、芝麻菜等。

经过了约一年在阳台的成功经验,陈登阳老师在2012年中开始有个念头想要建立一个大一点的农场来印证所学,无奈一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地点来实现。不过所有大型农场设计上和计术上的完整细节,一直在陈登阳老师的脑海中盘旋激荡。有空时他就会思考各个环节,并不断上网去研究细部的资料。随着更多的人知道鱼菜共生,陈登阳老师的部落格点阅率越来越高。且透过网络的力量,陈老师开始受邀到全国各地与各地同好交流并传授正确的鱼菜共生观念。

陈老师认为,一般家庭式的鱼菜共生系统会失败,大都是肇因于事前所做的准备功课不足,或是没有考虑到日照的问题。且硝化系统的建立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有些人参观别人的系统后回去就依样画葫芦照着做,可是往往因为忽略了某些重要环节而失败。陈登阳老师表示网络信息丰富,建议有兴趣做鱼菜共生系统的人,要多看多比较或者找有经验的农场去上个课了解鱼菜共生的基本原理。由于种种原因,鱼菜共生热潮逐渐的出现许多负面的评论。例如很多人说鱼菜共生系统只能做做小系统在家里玩,要做农场是不切实际的!也有许多去上过课的人,当实作时遇到问题也没有人可帮其解决。基于这些负面因素已经影响鱼菜共生的正常发展,陈老师决定要辟除谣言,以正视听,所以开始积极寻找合适的地点来筹设一个农场。

终于他说服了结拜兄弟陈庆贤先生在他的一块农地上搭建一个网室并一起投入鱼菜共生这个领域。于是他们两人携手加上一群亲朋好友成立了[鱼菜一家]林口鱼菜共生展示农场,正式投入推广鱼菜共生的行列。2013年底陈登阳老师和其团队开始整地、搭设温室并于2014年一月开始建置系统。2014年三月中购买第一批鱼苗后农场开始正式运作。本来预计3个月内第一批疏菜可以产出,没想到系统比预期的稳定的多且因农场为全日照(跟他家中的半日照阳台环境不同),植物生长速度较快,所以四月中就采收了第一批菜。由于蔬菜生长快速且质量优良,加上农场里超乎寻常的干净整齐,立即吸引众多关注鱼菜共生发展的研究单位和同好前来观摩,除了GoGreen本网站率先报导外,还有联合报、大爱电视台、地方电视台和商业周刊等媒体的报导。[鱼菜一家]因此奠定其在台湾鱼菜共生界的地位。

2014下半年先后有农工中心(财团法人农业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研院(工业技术研究院)选定[鱼菜一家]做为讲习观摩和课程配合的农场。也有数所大学聘请陈登阳老师担课程发展委员,期望鱼菜共生带入到学校课程。2014年11月也获得ASC(Aquaponics Survival Community Magazine)杂志的报导,是台湾第一个出现在国际性杂志的鱼菜共生农场。

陈登阳老师的农场主要是参考UVI(注一),一方面是因UVI系统的完整研究信息可以在网络上取得,另一方面陈老师认为鱼菜共生农场要量产之前必须需先透过如UVI的模式在台湾的环境下试运行,并收集各类型种植与养殖的数据。

陈登阳老师在农场内,广泛的种植各类的蔬菜。陈老师笑称:只要拿得到的种子,都拿来种。一方面是多方尝试,一方面也是种挑战。他表示,相对于小的系统,大的系统稳定度较高系统表现较佳。在实验种各类叶菜类外,也试了像稻米,玉米等,亦有高达两公尺半的秋葵以及长得非常快的洛神花等。

台湾水耕种植农业的发展在过去几年中,已经取得了卓越的进步,也为后来鱼菜共生系统的崛起,打下了有形或无形的基础。在传统电子媒体于2013年7月报导后,鱼菜共生系统逐渐更广泛地被一般民众所知悉。2014年水耕农业的议题几乎在媒体上失去版面,而被鱼菜共生的发展消息独占鳌头。在此同时,鱼菜共生系统的推广,也渐渐地跳脱实验室或自家住宅阳台耕种的阶段,开始思考如何进入商业运作的模式。长远看来,这是一条必经之路,否则只会沦为园艺取向的休闲活动,而无法将其推升蜕变为一种新型产业经济,让更多的消费者可以受惠于这种新型农耕系统,同时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以及化学物品的滥用。

GoGreen网站长期关注全世界水耕产业的发展,非常乐见许多热爱农耕的同好,相继投身于水耕以及鱼菜共生的生产模式,同时更热切期待在2015年当中,各位产业先进能够屏除过去的框架和成见,站在一个更高的视野来看待水耕和鱼菜共生在台湾未来的平行发展。台湾地窄人稠,都市化程度日益加深,水耕和鱼菜共生将会是在传统土耕之外,确保稳定获取本土粮食来源中,最适合推展的选项。在台湾过去拥有农业与养殖业都极为成功的基础上,相信未来是个开花结果的一年。

鱼菜共生-300x225

鱼菜共生

鱼菜共生

鱼菜共生-300x225

鱼菜共生

林口鱼菜一家农场规模介绍

  • 养殖水体:12吨的水体
  • 养殖鱼种:目前约有900条的鱼。加洲鲈300条、锦鲤400条、台湾鲷200条。鱼会因收成而调整。
  • 种植面积:60平方公尺,约可以种植4500株菜。

注一

UVI系统鱼菜共生的学术性研究始于1997年时美国维尔京群岛大学的James Rakocy博士和他的团队。这个可商业化的鱼菜共生系统包含水体31.2吨的养殖系统和214平方公尺的种植面积,利用浮筏式耕作。因为James Rakocy博士在University of Virgin Islands工作,因此这样的规划与系统也被暱称为UVI系统。

文章来源:Go! Green

原文链接:http://www./?p=1208

图片来源:台湾上下游新闻市集

本文版权属于有机会(www.)或者相关权利人享有或者共有,未经本公司或作品权利人许可,不得任意转载。转载请以完整链接形式标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有机会

本网转载文章旨在传播有益信息,如果本文及其素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和/或其它相关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在核实后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