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丹: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对或错

 江南水乡烟雨 2016-09-17


文 | 于丹

原标题:把自己当自己


有一个人修禅访道,请示师傅:“一个人跟别人的关系到底怎么样才叫合适啊?”师傅和他说了四句话。



第一句话,“把自己当别人。”学生想了想:我明白,一个人有大欢喜,看淡一点,觉得这也无非是别人的一件事;有大悲伤,看轻一点,觉得这事别人也会赶上。“把自己当别人”,那么喜忧都能很快过去。


师傅又说了第二句话:“把别人当自己。”学生想了想:这意思大概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换位思考。


师傅大笑:“你很不错了。”便又说了第三句话:“把别人当别人。”学生说皱着眉:是不是说,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每一个人都需要被尊重,所以一定要本着别人的立场出发?师傅说:“你的悟性很好。”


接着,老师又说出第四句话:“把自己当自己。”学生呆坐半晌:这句话太深了,我还要好好去悟。


看似文字游戏,蕴含着很深的禅意。这些“自己”和“他人”的变换价值,就在于:你每一次都换了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一个矿泉水的瓶子,有人说它是长的,这是对的,因为你从纵向看;有人说它是圆的,也是对的,因为你从瓶底看。



有时候,思路的转换实在是一种智慧。这是学问做到极致以后,才能获得的智慧,是一种权变。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对或错。对于一件事,一定要看时机,一定要看主体,一定要有前提。所以,很多事情就是需要在不同的角度上思考,才能解决。换一个角度看,结果也许就大不一样。


我们经常说“权宜之计”,就是变通一下,换个方法做,或者换个思路做。一个人坚持容易,变通难。但是一定要先有坚持,如果没有坚持,直接就变通,那是随风倒,没有原则。坚持原则之后还能通权达变,就是一个很高的境界了。

国学小站

在孔子看来,变通是一个很高的层次。他说:“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论语·子罕》)

这里讲了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叫做“可与共学”,有些人你是可以跟他一起去学习的。这几乎是个零门槛,很多人都想学习,那就一块儿学吧。再往上一个层次就难了,“未可与适道”,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够找到那个道理。如果“可与适道”了,那再往上一个层次还是很难,“未可与立”,不见得都能立得起来,有所坚持,有所树立。

大家觉得,要是能有所树立,这个层次已经够高了吧?孔子说,就算这个人学问能立起来了,道理上都想明白,能做成了,还要再上一个层次,就更难了,叫“未可与权”。权,秤锤,引申为权衡轻重,也就是权变。可以在一起有所树立、有所成就的人,未必都能做到通权达变,这才是最高的境界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