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导游词

 mrb8 2016-09-17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海口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是全国首批100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海南省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位于海口市琼山区云龙墟。 始建于1952年,1984年、1989年和1998年原琼山县人民政府对该旧址进行了扩建和改建。旧址原为"六月婆"庙场址,因1938年12月5日琼崖工农红军在此改编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而得名。管理单位是海口市琼山区民政局。
于1989年12月建成。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共琼崖特委为贯彻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向国民党当局提出了"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主张,表示愿意在团结抗日的前提下改编琼崖工农红军,并于1938年10月22日达成协议。正当广州沦陷、日军逼近海南岛的危急时刻,中共琼崖特委于11月间及时调整编制,按一个大队建制组建部队,以200多名红军为主体,以各县委掌握的300多名民众武装为补充,做好改编的准备工作,并决定以党组织坚强、群众基础较好、有利于战时转入农村开展游击战争的琼山市云龙镇为改编地点和部队驻地。同年12月5日,改编仪式在云龙镇六月婆庙隆重举行,部队番号定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队长冯白驹。全体官兵身穿灰色军服,全副武装。上万名群众和各界人士敲锣打鼓前来祝贺。冯白驹队长代表独立队全体官兵表示誓死保卫琼崖的决心,宣告了琼崖人民抗日队伍的诞生。

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位于海口市琼山区云龙墟。云龙改编旧址原为“六月婆”庙场址,因1938年12月5日琼崖工农红军在此改编为琼崖抗日独立队而得名。云龙改编旧址始建于1952年。1984年、1989年和1998年原琼山县人民政府对该旧址进行了扩建和改建。

    旧址占地面积15亩,正门右侧门柱上刻有马白山(琼纵副司令员、原海南军区副司令员)题写的“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距大门正中16米处竖立一尊手握钢枪的独立队战士铜像,铜像正面镌刻-元帅题写的“琼崖抗日先锋”。铜像的后面是纪念馆,展出当年人民军队使用过的手枪、手榴弹、军装、旗帜以及史料图片、信函等,展现了琼崖革命斗争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0琼崖特委为贯彻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向-当局提出了“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主张,表示愿意在团结抗日的前提下改编琼崖工农红军,并于1938年10月22日达成协议。正当广州沦陷、日军逼近海南岛的危急时刻,0琼崖特委于11月间及时调整编制,按一个大队建制组建部队,以200多名红军为主体,以各县委掌握的300多名民众武装为补充,做好改编的准备工作,并决定以党组织坚强、群众基础较好、有利于战时转入农村开展游击战争的琼山云龙镇为改编地点和部队驻地。同年12月5日,改编仪式在云龙镇六月婆庙隆重举行,部队番号定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队长冯白驹。全体官兵身穿灰色军服,全副武装。上万名群众和各界人士敲锣打鼓前来祝贺。冯白驹队长代表独立队全体官兵表示誓死保卫琼崖的决心,宣告了琼崖人民抗日队伍的诞生。

    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被列为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首批100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海南省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